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04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涉及电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顶板和推板,推板上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套筒和弹簧,连接杆与套筒和顶板均铰接,推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推杆的下端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顶板与推板使用弹簧和套筒的配合,再加上两者与连接杆均为铰接,有效增加了顶板和推板间有弹力,而且横向的弹簧更稳定,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推板的下端通过推杆连接到活塞板上,油压腔的盖子对推杆起到了导向作用;顶板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每个减震垫是一个受力点,多个受力点让轿厢底部的冲击力分散,此设计相比一整个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好,且减震垫上端设有消音套,大大的减小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工程
,具体是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使用过程中,由于控制或者摩擦力或者其他原因,电梯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晃动,电梯内部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减震,避免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同时通过减震提高电梯使用的舒适度。现有的电梯一般采用橡胶减震装置或者弹簧减震装置。采用橡胶减震装置的电梯,由于橡胶在重载荷冲击下容易撕裂,且橡胶容易老化龟裂,所以减震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噪声也较大。采用弹簧减震装置的电梯,电梯启动不平稳,且弹簧表面容易生锈,使用寿命较短,同时产生较大的噪声。另外,在电梯发生意外坠落时,橡胶或弹簧上下震动消耗电梯动能较慢,安全性能不理想。而且现有的电梯因事故而坠落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发生巨大的事故,不能对电梯内的人员进行很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采用横向弹簧、减震垫和油压腔三种减震方式,更好的让电梯的减震更舒缓,更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上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套筒和弹簧,所述套筒可以在所述固定杆上左右滑动,套筒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内壁上,所述套筒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到所述顶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推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在油压腔内,所述推杆贯穿所述油压腔的盖子,所述活塞板上设有油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上端设有消音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至少设有4个,且所有凹槽均布在以所述推板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环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推板平行设置,固定杆的两端均连接到所述凹槽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对称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板下端面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套筒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压腔盖子上设有油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顶板与推板使用弹簧和套筒的配合,再加上两者与连接杆均为铰接,有效增加了顶板和推板间有弹力,而且横向的弹簧更稳定,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推板的下端通过推杆连接到活塞板上,油压腔的盖子对推杆起到了导向作用;顶板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每个减震垫是一个受力点,多个受力点让轿厢底部的冲击力分散,此设计相比一整个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好,更平稳,且减震垫上端设有消音套,大大的减小了噪音,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在遇到电梯下坠时,对使用者做到更好的防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的放大图;图3为顶板的俯视图;图4为推板上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推板,201.凹槽,202.固定杆,203.套筒,204.弹簧,3.油压腔,301.盖子,302.油封,303.推杆,304.活塞板,305.油孔,4.油液,5.连接杆,6.减震垫,7.消音套。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顶板1的下端设有推板2,推板2上端面上设有凹槽201,凹槽201内设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上设有套筒203和弹簧204,套筒203可以在固定杆202上左右滑动,套筒203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204固定连接,弹簧20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凹槽201内壁上,套筒203上铰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到顶板1的下端面上,推板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303,推杆303的下端与活塞板304固定连接,活塞板304在油压腔3内,推杆303贯穿油压腔3的盖子301,活塞板304上设有油孔305,盖子301设有油封302。优选地,顶板1的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6,减震垫6的上端设有消音套7,如图3所示。优选地,凹槽201至少设有4个,且所有凹槽201均布在以推板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环上。优选地,固定杆202与推板2平行设置,固定杆202的两端均连接到凹槽201的内壁上。优选地,两个对称的连接杆5与顶板1下端面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n小于对应的两个所5与套筒203铰接点之间的距离m。本技术顶板与推板使用弹簧和套筒的配合,再加上两者与连接杆均为铰接,有效增加了顶板和推板间有弹力,而且横向的弹簧更稳定,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推板的下端通过推杆连接到活塞板上,油压腔的盖子对推杆起到了导向作用;顶板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每个减震垫是一个受力点,多个受力点让轿厢底部的冲击力分散,此设计相比一整个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好,且减震垫上端设有消音套,大大的减小了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设有推板(2),所述推板(2)上端面上设有凹槽(201),所述凹槽(201)内设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上设有套筒(203)和弹簧(204),所述套筒(203)可以在所述固定杆(202)上左右滑动,套筒(203)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20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201)内壁上,所述套筒(203)上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到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推板(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303),所述推杆(303)的下端与活塞板(30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304)在油压腔(3)内,所述推杆(303)贯穿所述油压腔(3)的盖子(301),所述活塞板(304)上设有油孔(3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设有推板(2),所述推板(2)上端面上设有凹槽(201),所述凹槽(201)内设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上设有套筒(203)和弹簧(204),所述套筒(203)可以在所述固定杆(202)上左右滑动,套筒(203)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20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201)内壁上,所述套筒(203)上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到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推板(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303),所述推杆(303)的下端与活塞板(30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304)在油压腔(3)内,所述推杆(303)贯穿所述油压腔(3)的盖子(301),所述活塞板(304)上设有油孔(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部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灯牛银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火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