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04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涉及电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顶板和推板,推板上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套筒和弹簧,连接杆与套筒和顶板均铰接,推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推杆的下端与活塞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顶板与推板使用弹簧和套筒的配合,再加上两者与连接杆均为铰接,有效增加了顶板和推板间有弹力,而且横向的弹簧更稳定,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推板的下端通过推杆连接到活塞板上,油压腔的盖子对推杆起到了导向作用;顶板上端设有多个减震垫,每个减震垫是一个受力点,多个受力点让轿厢底部的冲击力分散,此设计相比一整个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好,且减震垫上端设有消音套,大大的减小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工程
,具体是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使用过程中,由于控制或者摩擦力或者其他原因,电梯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晃动,电梯内部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减震,避免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同时通过减震提高电梯使用的舒适度。现有的电梯一般采用橡胶减震装置或者弹簧减震装置。采用橡胶减震装置的电梯,由于橡胶在重载荷冲击下容易撕裂,且橡胶容易老化龟裂,所以减震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噪声也较大。采用弹簧减震装置的电梯,电梯启动不平稳,且弹簧表面容易生锈,使用寿命较短,同时产生较大的噪声。另外,在电梯发生意外坠落时,橡胶或弹簧上下震动消耗电梯动能较慢,安全性能不理想。而且现有的电梯因事故而坠落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发生巨大的事故,不能对电梯内的人员进行很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采用横向弹簧、减震垫和油压腔三种减震方式,更好的让电梯的减震更舒缓,更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设有推板(2),所述推板(2)上端面上设有凹槽(201),所述凹槽(201)内设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上设有套筒(203)和弹簧(204),所述套筒(203)可以在所述固定杆(202)上左右滑动,套筒(203)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20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201)内壁上,所述套筒(203)上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到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推板(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303),所述推杆(303)的下端与活塞板(304)固定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底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设有推板(2),所述推板(2)上端面上设有凹槽(201),所述凹槽(201)内设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上设有套筒(203)和弹簧(204),所述套筒(203)可以在所述固定杆(202)上左右滑动,套筒(203)的一端活动,另外一端与弹簧(20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201)内壁上,所述套筒(203)上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到所述顶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推板(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杆(303),所述推杆(303)的下端与活塞板(30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304)在油压腔(3)内,所述推杆(303)贯穿所述油压腔(3)的盖子(301),所述活塞板(304)上设有油孔(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底部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灯牛银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火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