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燕兵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818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包括电梯轿、导向架、曳引辊和对重件,所述电梯轿和对重件均与和导向架滑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和对重件分别位于曳引辊的两侧。该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通过连通管分配减重水箱和增重水箱之中水的分量,平衡电梯轿内的负载变化,使曳引辊两侧的重力差处于一个较小的范围,降低曳引辊转动的驱动力要求,同时也降低了曳引辊内电机的转矩要求,减少设备成本,其次,由于电梯运行时,曳引辊两侧的重量差始终处于较小的范围,在电梯失控时,作用力较小,获得的加速度较小,最终降低了电梯轿的坠地速度,并且当电梯坠落时,负载板的移动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6,电梯包括轿厢、对重、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等结构,对重和轿厢系统分别位于曳引系统的两侧,这样使对曳引系统所受到的合力较小,一方面,减少曳引系统驱动力要求,减少能耗,另一方面,在电梯失衡时,重力差较小,电梯坠底或冲顶时的破坏力较小,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由于对重的质量的是固定,而电梯随着载重或载人的变化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对重和轿厢仍然存在较大的质量差,通常一部配置好的电梯,对重的质量通常为电梯轿厢质量和50%左右额定负载质量之和,即电梯在满载或空载时,对重和轿厢之间存在50%左右额定负载质量差,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次,虽然现在电梯的安全等级越来越高,发生意外的几率越来越小,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的不同,电梯意外的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坠落的发生,会产生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电梯意外发生时的防护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自然平衡曳引辊两侧的重力,降低电梯驱动力要求,减少电梯整体能耗并提供更好的防坠落保护,解决了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包括电梯轿、导向架、曳引辊和对重件,所述电梯轿和对重件均与和导向架滑动连接,所述电梯轿和对重件分别位于曳引辊的两侧,所述电梯轿的下端设有减重水箱,所述对重件的下端设有增重水箱,所述增重水箱通过连通管和减重水箱连通,所述电梯轿的底部设有负载板,所述减重水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负载板通过连接柱贯穿电梯轿的底部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或负载板上设有弹簧,所述增重水箱内设有压差平衡件。优选的,所述压差平衡件包括装配与增重水箱内部的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电流方向和大小随着楼层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一电磁铁之间的空腔设有通气孔。优选的,所述电梯轿上下移动范围均大于对重件的移动范围。优选的,所述减重水箱和增重水箱的侧壁均设有减压阀。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为软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固定连接于减重水箱和增重水箱,且两个连接头分别位于电梯的两侧,所述连通管的中部设有弯管。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为固定安装在导向架上的钢管,所述连接头包括安装在减重水箱或增重水箱上的定连接座和安装在连通管上的动连接座,所述动连接座通过伸缩管活动连接密封套管,所述密封套管和定连接座连接管的内部设有带有顶杆的截断阀,所述定连接座的连接管的外周设有第二永磁体,所述密封套管的末端设有第二电磁铁。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通过连通管分配减重水箱和增重水箱之中水的分量,平衡电梯轿内的负载变化,使曳引辊两侧的重力差处于一个较小的范围,降低曳引辊转动的驱动力要求,减少电梯运行的能耗,同时也降低了曳引辊内电机的转矩要求,减少设备成本。2、该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由于电梯运行时,曳引辊两侧的重量差始终处于较小的范围,在电梯失控时,作用力较小,获得的加速度较小,最终降低了电梯轿的坠地速度,其次,当电梯坠落时,负载板的移动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缓冲的时候会将部分的动能转换为射流释放,进一步降低坠落时收到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压差平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的电梯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轿;2、导向架;3、曳引辊;4、对重件;5、减重水箱;6、增重水箱;7、连通管;8、第一活塞;9、负载板;10、弹簧;11、压差平衡件;111、第二活塞;112、第一永磁体;113、第一电磁铁;114、通气孔;12、连接头;121、定连接座;122、动连接座;123、伸缩管;124、截断阀;125、顶杆;126、密封套管;127、第二永磁体;128、第二电磁铁;13、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仅为单节电梯的简化图,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包括电梯轿1、导向架2、曳引辊3和对重件4,电梯轿1和对重件4均与和导向架2滑动连接,电梯轿1和对重件4分别位于曳引辊3的两侧,曳引辊3转动的摩擦力控制电梯轿1和对重件4上下移动,电梯轿1的下端设有减重水箱5,对重件4的下端设有增重水箱6,增重水箱6通过连通管7和减重水箱5连通,减重水箱5和增重水箱6内装有去离子水,水流向减重水箱5或增重水箱6内,改变曳引辊3两侧的重量差,使重量平衡,电梯轿1和对重件4的质量相同,电梯轿1空载时,水全部在减重水箱5内,并随着电梯轿1的质量增加将增加负载的一半质量的水转移到增重水箱6中,平衡两侧质量,电梯轿1的底部设有负载板9,减重水箱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负载板9通过连接柱贯穿电梯轿1的底部与第一活塞8固定连接,第一活塞8和电梯轿1的内壁形成密封,第一活塞8或负载板9上设有弹簧10,随着电梯轿1内负载的增加,带动第一活塞8移动,改变分配在增重水箱6和减重水箱5内的水量,使两侧重量平衡,增重水箱6内设有压差平衡件11,压差平衡件11通过气压改变增重水箱6内水的压力,平衡减重水箱5和增重水箱6随高度差变化而变化的液压,使水按照设定流动。请参阅图3,其中,压差平衡件11包括装配与增重水箱6内部的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111,第二活塞11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112,第一永磁体1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铁113,第一电磁铁113电流方向和大小随着楼层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方向和强度的磁场,驱动第二活塞111下压或上移,改变第二活塞111下方液体的压力,平衡因为减重水箱5和增重水箱6高度差产生的液压变化,第一永磁体112和第一电磁铁133之间的空腔设有通气孔114,避免气体被压缩引起的压力变化。其中,电梯轿1上下移动范围均大于对重件4的移动范围,即对位于同一个电梯井的电梯轿1和对重件4,对重件4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限位结构,使在电梯故障时,对重件4先一步碰撞,预先缓冲,其中,减重水箱5和增重水箱6的侧壁均设有减压阀,在电梯轿1坠落时,瞬时碰撞产生的高压,冲开减压阀,将动能转换为射流,减缓落地时的冲击力。请参阅图4其中,连通管7为软管,连通管7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12固定连接于减重水箱5和增重水箱6,且两个连接头12分别位于电梯的两侧,连通管7的中部设有弯管13,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包括电梯轿(1)、导向架(2)、曳引辊(3)和对重件(4),所述电梯轿(1)和对重件(4)均与和导向架(2)滑动连接,所述电梯轿(1)和对重件(4)分别位于曳引辊(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1)的下端设有减重水箱(5),所述对重件(4)的下端设有增重水箱(6),所述增重水箱(6)通过连通管(7)和减重水箱(5)连通,所述电梯轿(1)的底部设有负载板(9),所述减重水箱(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所述负载板(9)通过连接柱贯穿电梯轿(1)的底部与第一活塞(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8)或负载板(9)上设有弹簧(10),所述增重水箱(6)内设有压差平衡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包括电梯轿(1)、导向架(2)、曳引辊(3)和对重件(4),所述电梯轿(1)和对重件(4)均与和导向架(2)滑动连接,所述电梯轿(1)和对重件(4)分别位于曳引辊(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1)的下端设有减重水箱(5),所述对重件(4)的下端设有增重水箱(6),所述增重水箱(6)通过连通管(7)和减重水箱(5)连通,所述电梯轿(1)的底部设有负载板(9),所述减重水箱(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所述负载板(9)通过连接柱贯穿电梯轿(1)的底部与第一活塞(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8)或负载板(9)上设有弹簧(10),所述增重水箱(6)内设有压差平衡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的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平衡件(11)包括装配与增重水箱(6)内部的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活塞(111),所述第二活塞(11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112),所述第一永磁体(1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铁(113),所述第一电磁铁(113)电流方向和大小随着楼层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一永磁体(112)和第一电磁铁(113)之间的空腔设有通气孔(114)。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燕兵
申请(专利权)人:冯燕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