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98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隧道的壁面的管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之后执行注浆步骤;所述注浆步骤包括:获取隧道管片结构变形相关数据,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内的对应所述管片的区域进行注浆,且在当前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和下一个等待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的差值不超过第一目标阈值时,开始对下一个区域进行注浆;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均相邻于所述管片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隧道变形的整治,通常采用注浆的方式进行,在隧道之外的土层中注入水玻璃与氯化钙溶液或者直接注入砂浆,以达到增加隧道之外的土层的结构强度的目的,降低隧道承受的荷载,使隧道的变形可以得到恢复。但是由于隧道不同位置的变形程度不同,相关的注浆方法难以使隧道的不同位置得到均匀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变形整治方法,以解决对在注浆整治过程中隧道的不同位置难以均匀恢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包括:获取形成隧道的壁面的管片的变形资料;在存在变形的所述管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之后执行注浆步骤;其中,所述注浆步骤包括:获取每个所述通孔处的所述管片的变形情况;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获取每个所述通孔处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一目标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形成隧道的壁面的管片的变形资料;/n在存在变形的所述管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之后执行注浆步骤;/n其中,所述注浆步骤包括:/n获取每个所述通孔处的所述管片的变形情况;/n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n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内的对应所述管片的区域进行注浆,且在当前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和下一个等待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的差值不超过第一目标阈值时,开始对下一个区域进行注浆;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均相邻于所述管片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形成隧道的壁面的管片的变形资料;
在存在变形的所述管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之后执行注浆步骤;
其中,所述注浆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通孔处的所述管片的变形情况;
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
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内的对应所述管片的区域进行注浆,且在当前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和下一个等待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的差值不超过第一目标阈值时,开始对下一个区域进行注浆;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均相邻于所述管片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之前,还包括:
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二目标区域;
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内的对应所述管片的区域进行注浆,且在当前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和下一个等待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的差值不超过第二目标阈值时,开始对下一个区域进行注浆;
其中,所有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均位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背离所述隧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相邻;
所述第二目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入至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之后,还包括:
将多个注浆管分别由与其对应的通孔伸出至所述隧道外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三目标区域;
按照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所述第三目标区域内的对应所述管片的区域进行注浆,且在当前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和下一个等待注浆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管片的变形程度的差值不超过第三目标阈值时,开始对下一个区域进行注浆;
其中,所有所述第三目标区域均相邻于所述管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
所述第三目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整治隧道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包括沿所述隧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子区域,每个第一子区域具有沿水平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长江陈占房军葛寨辉陈仕奇彭志鹏陈侃李应平仲光伟高松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