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92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拉链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槽、挡料组件、视觉模块、第一翻转组件、第二翻转组件和控制模块,第一下料槽设有第一下料通道,第一下料通道设有拍摄位,挡料组件包括第一卡爪,视觉模块包括摄像装置,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料道,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料道,拉片进入第一下料通道,第一卡爪伸入第一下料通道,使拉片停留在拍摄位上,随后拍摄装置对拍摄位上的拉片进行拍照,以获取当前拉片的正视图,控制模块比对拍摄装置所拍摄的图像和预存的拉片标准方向的正视图,从而判断当前拉片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拉片的方向,从而确保拉片以正确方向流入下一道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拉链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拉头通常采用拉头自动组装机进行组装,在组装前需要将拉片按照规定的方向放入拉头自动组装机中,而目前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振动盘来实现拉片的分拣和送料,如专利文献CN106583255A公开的拉片分拣传输装置及拉头组装设备,其包括振动盘,振动盘上设有传输轨道,传输轨道内设有过滤口,该过滤口的形状与方向不正确的拉片相适配,工作时,振动盘振动使拉片进入传输轨道并沿传输轨道移动,其中,方向不正确的拉片将通过过滤口离开传输轨道并重新进入振动盘进行筛选,而方向符合要求的拉片则通过传输轨道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实现分拣和送料的功能,但是,上述的装置只能适用于过滤表面结构起伏明显的拉片,而对于一些表面相对光滑的拉片则无法进行筛选,因此,研发一种可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槽、挡料组件、视觉模块、第一翻转组件、第二翻转组件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下料槽中部设有用于输送拉片的第一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上部设有拍摄位,所述挡料组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一卡爪,当所述第一卡爪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阻挡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当所述第一卡爪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允许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所述视觉模块包括正对所述拍摄位的拍摄装置,以获取当前拍摄位上的拉片的正视图。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一料道和第一闸门,所述第一料道设于所述拍摄位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相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一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一料道纵向翻转180°。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料道和第二闸门,所述第二料道设于所述第一料道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料道相接,所述第二闸门选择性地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的下侧,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二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二料道横向翻转180°。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挡料组件、视觉模块、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二翻转组件通讯连接,其预设有拉片标准方向的正视图,用于与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作比对。本技术提供的下料机构工作原理如下:拉片进入第一下料通道,第一卡爪伸入第一下料通道,使拉片停留在拍摄位上,随后拍摄装置对拍摄位上的拉片进行拍照,以获取当前拉片的正视图,控制模块比对拍摄装置所拍摄的图像和预存的拉片标准方向的正视图,从而判断当前拉片的方向,并作出相应的操作:(1)当拉片上下朝向正确、正面朝上时,第一卡爪退出第一下料通道,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打开,使拉片通过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2)当拉片上下朝向正确、反面朝上时,第一卡爪退出第一下料通道,第一闸门打开,第二闸门抵挡在第二料道的下侧,使拉片通过第一料道并止于第二料道内,随后第二动力装置驱使第二料道横向翻转180°,使拉片正面朝上,随后第二闸门打开,拉片通过第二料道。(3)当拉片上下朝向颠倒、正面朝上时,第一卡爪退出第一下料通道,第一闸门抵挡在第一料道的下侧,第二闸门打开,拉片下移并止于第一料道内,随后第一动力装置驱使第一料道纵向翻转180°,调整拉片的方向,随后第一闸门打开,拉片通过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4)当拉片上下朝向颠倒、反面朝上时,第一卡爪退出第一下料通道,第一闸门抵挡在第一料道的下侧,第二闸门抵挡在第二料道的下侧,拉片下移并止于第一料道内,随后第一动力装置驱使第一料道纵向翻转180°,调整拉片的方向,随后第一闸门打开,拉片继续下移并止于第二料道内,随后第二动力装置驱使第二料道横向翻转180°,使拉片正面朝上,随后第二闸门打开,拉片通过第二料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下料机构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拉片的方向进行判定,从而根据当前拉片方向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振动盘筛选方式无法对表面光滑的拉片进行分拣的问题,本技术的下料机构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判定精准,确保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拉片方向正确,从而有利于生产应用。进一步的,所述挡料组件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一卡爪,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侧部对应所述第一卡爪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过孔上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卡爪贯穿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卡爪贯穿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卡爪在所述第一卡爪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并在所述第一卡爪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拉片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二卡爪,保证各拉片依次序地进入拍摄位进行识别,以防堆料,保证判断的精准度。进一步的,所述挡料组件还包括挡料气缸和摆臂,所述第一下料槽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挡料气缸固定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侧部,其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一侧,并设有腰型孔,所述摆臂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板上,其上端设有第一销轴,下端位于靠近所述挡料气缸输出端的一侧设有第二销轴、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一侧设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卡爪的外端铰接,所述第二销轴与腰型孔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卡爪的外端铰接,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二卡爪在第一卡爪退出第一下料通道的同时马上伸入第一下料通道,卡住当前拉片上侧的待检测拉片,并在第一卡爪伸入第一下料通道的同时马上退出第一下料通道,保证下一个待检测的拉片进入拍摄位,其结构简单,反应速度块,容易实现,通过间隔地改变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的伸缩状态便可对多个拉片实现流水线的识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视觉模块通过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料槽的外侧,其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于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第一下料槽之间,其对应所述拍摄装置开设有拍摄窗口。所述拍摄装置采用现有的成像原理,故不作详细说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一翻转座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旋转气缸,所述第一翻转座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翻转座设置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下部对应所述第一翻转座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圆形孔,所述第一料道开设在所述第一翻转座上,所述第一翻转座可旋转地装设在所述圆形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一料道,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料道的位置上,用于感应第一料道内是否有拉片,调整拉片上下朝向时,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料道内存在拉片时,第一动力装置才驱使第一料道旋转。所述第一翻转组件的设置方式结构紧凑,第一翻转座与圆形孔的配合方式可保证第一翻转座转动顺畅,可有效地提高机构的整体性,缩减机构的体积,减少占用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二传感器、间隔设于所述第一下料槽下侧的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以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上安装架和所述下安装架之间的第二翻转座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下料槽,中部设有用于输送拉片的第一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上部设有拍摄位;/n挡料组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一卡爪,当所述第一卡爪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阻挡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当所述第一卡爪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允许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n视觉模块,包括正对所述拍摄位的拍摄装置,以获取当前拍摄位上的拉片的正视图;/n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一料道和第一闸门,所述第一料道设于所述拍摄位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相接,所述第一闸门选择性地抵挡在所述第一料道的下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一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一料道纵向翻转180°;/n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料道和第二闸门,所述第二料道设于所述第一料道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料道相接,所述第二闸门选择性地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的下侧,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二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二料道横向翻转180°;/n控制模块,与所述挡料组件、所述视觉模块、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和所述第二翻转组件通讯连接,其预设有拉片标准方向的正视图,用于与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作比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识别拉片方向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下料槽,中部设有用于输送拉片的第一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上部设有拍摄位;
挡料组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一卡爪,当所述第一卡爪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阻挡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当所述第一卡爪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允许拉片通过所述拍摄位;
视觉模块,包括正对所述拍摄位的拍摄装置,以获取当前拍摄位上的拉片的正视图;
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一料道和第一闸门,所述第一料道设于所述拍摄位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相接,所述第一闸门选择性地抵挡在所述第一料道的下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一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一料道纵向翻转180°;
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料道和第二闸门,所述第二料道设于所述第一料道的下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料道相接,所述第二闸门选择性地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的下侧,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在所述第二闸门抵挡在所述第二料道下侧时,驱使所述第二料道横向翻转180°;
控制模块,与所述挡料组件、所述视觉模块、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和所述第二翻转组件通讯连接,其预设有拉片标准方向的正视图,用于与所述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作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组件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侧部对应所述第一卡爪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过孔上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卡爪贯穿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卡爪贯穿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卡爪在所述第一卡爪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并在所述第一卡爪退出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时伸入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拉片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组件还包括挡料气缸和摆臂,所述第一下料槽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挡料气缸固定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侧部,其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一侧,并设有腰型孔;
所述摆臂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板上,其上端设有第一销轴,下端位于靠近所述挡料气缸输出端的一侧设有第二销轴、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一侧设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卡爪的外端铰接,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腰型孔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卡爪的外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模块通过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料槽的外侧,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舜关善福陈新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三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