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74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公路路面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放样;B、钻孔;C、拌合;将砂料过筛子,将水泥和砂石料拌合,水泥:砂:石:添加剂重量比例为1:4:1:0.01,拌合后形成粒料;D、回填;将拌合好的粒料逐层定量向孔内回填,回填厚度为50‑100cm,E、夯扩成桩;使用夯锤对粒料进行逐层夯实;F、封孔;采用水泥混凝土封孔至路面齐平;G、路面调平;在路面沉陷一定长度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使沉陷路面与其他路面平整;H、检测;施工完成后,在路面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准仪每间隔24小时观测一次,解决了现有的道路施工需要将道路完全封闭,严重影响道路通车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路面施工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然而,各种各样的病害也随着通车时间的增加而出现,其中路面沉降是最为常见的路基填方路段最容易出现的病害之一,沉降严重甚至局部伴有重度纵向裂缝,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运营。水泥粒料桩复合路基中,水泥粒料桩起着竖向增强体的作用,它的强度直接决定着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水泥粒料桩主要用于处治含水量较大,碎石含量≤30%,以土质为主的路基沉陷段,通过挤密路基,形成复合路基,以提高路基整体强度。水泥粒料挤密桩加固处治沉降路段,填方路基中碎石含量要小于20%-30%,含水量要大于15%,土体处于软塑-可塑状态。在道路维修施工过程中,现有的施工方法的工作半径较大,需要将道路完全封闭,严重影响道路通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道路施工需要将道路完全封闭,严重影响道路通车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放样;根据孔隙比、含水率计算孔位间距,并根据计算布置孔位;测放粒料桩的点位,在点位上做标记,以确定桩底相对于地面的深度;B、钻孔;按测量的桩位,将钻机钻尖中心对准桩位中点,通过悬挂在钻杆导向架侧面的双面指示标调整钻机的水平和钻杆的垂直度;C、拌合;将砂料过筛子,将水泥和砂石料拌合,水泥:砂:石:添加剂重量比例为1:4:1:0.01,拌合后形成粒料;D、回填;将拌合好的粒料逐层定量向孔内回填,回填厚度为50-100cm,E、夯扩成桩;使用夯锤对粒料进行逐层夯实,在夯击密实的同时粒料向水平扩大,最终形成大于开孔直径的桩体。F、封孔;采用水泥混凝土封孔至路面齐平;G、路面调平;在路面沉陷一定长度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使沉陷路面与其他路面平顺衔接;H、检测;施工完成后,在路面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准仪每间隔24小时观测一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B中垂直度的容许偏差小于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C中拌合采用人工拌合,拌合次数为3次通过人工拌合的方式拌合混凝土,在拌合的过程中,混凝土搅拌在没有加水以前,要用2-3把铁锹把水泥和砂石料对翻,水泥和砂石料要反过来翻过去混合共3次,使干料均匀,然后加水,对翻4次,确保拌合的混合料饱和不夹生。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C中拌合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机械拌合,搅拌时间为3分钟。通过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械拌合混凝土,可加快出料速度,使搅拌更加彻底,还具有可减少泥浆渗漏的优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E中使用夯锤的重量为180-240kg,落锤高度为2-3米,每层粒料夯实10-15锤。在夯击密实的同时粒料向水平扩大,最终形成大于开孔直径的桩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E中使用夯锤的重量为180kg,落锤高度为2米。每层终止夯击标准为连续3次沉降量小于2c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F中,水泥混凝土采用C30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D中,粒料回填密实总量为孔内体积的2-5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E中,回填到离孔口100cm处,停止作业。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钻孔步骤中,钻孔孔径仅有14厘米,对施工段路面结构破坏小;在夯击成桩步骤中,通过夯锤重力夯击粒料,其密实的同时向水平扩大,最终形成大于开孔直径大的桩体,提高路面的处理;在夯击成桩步骤中,夯锤的重量为180-240kg,不会造成路面结构层破坏、隆起以及相邻两个粒料桩间土出现松动的情况;施工设备灵活,无需将道路完全封闭,不会影响道路的通行。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只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放样;按照设计施工图布置桩位平面位置图;测放粒料桩的点位,在点位上做标记,以确定桩底相对于地面的深度;B、钻孔;按测量的桩位,将钻机钻尖中心对准桩位中点,通过悬挂在钻杆导向架侧面的双面指示标调整钻机的水平和钻杆的垂直度;在钻孔过程中,每根桩施工前均由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和垂直度检查,满足要求后才进行开钻,随时观察双面指示标,确保钻机不偏斜。C、拌合;将砂料过筛子,将水泥和砂石料拌合,水泥:砂:石:添加剂重量比例为1:4:1:0.01,拌合后形成粒料;D、回填;将拌合好的粒料逐层定量向孔内回填,回填厚度为50-100cm;E、夯扩成桩;使用夯锤对粒料进行逐层夯实;在夯击密实的同时粒料向水平扩大,最终形成比孔径大的桩。F、封孔;采用水泥混凝土封孔至路面齐平;G、路面调平;在路面沉陷一定长度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使沉陷路面与其他段路面衔接平顺;H、检测;施工完成后,在路面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准仪每间隔12小时观测一次。步骤B中垂直度的容许偏差小于1%。在钻机钻进过程中,随时观察双面指示标,确保钻机不偏斜。步骤C中拌合采用人工拌合,拌合次数为3次。在人工拌合的过程中,混凝土搅拌在没有加水以前,要用2-3把铁锹把水泥和砂石料对翻,水泥和砂石料要反过来翻过去混合共3次,使干料均匀,然后加水,对翻4次,确保拌合的混合料饱和不夹生。步骤E中使用夯锤的重量为180kg,落锤高度为2米,每层粒料夯实10-15锤,直至连续3次夯击沉降量小于2cm。停止夯击。步骤F中,水泥混凝土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步骤D中,粒料回填总量为孔内体积的2-5倍。步骤E中,回填到离孔口100cm处,停止作业。步骤C中,筛子的筛孔不大于5mm。实施例2: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放样;按照设计施工图布置桩位平面位置图;测放粒料桩的点位,在点位上做标记,确定好桩底相对于地面的深度;B、钻孔;按测量的桩位,将钻机钻尖中心对准桩位中点,通过悬挂在钻杆导向架侧面的双面指示标调整钻机的水平和钻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测量放样;根据孔隙比、含水率计算孔位间距,并根据计算布置孔位;测放粒料桩的点位,在点位上做标记,以确定桩底相对于地面的深度;/nB、钻孔;按测量的桩位,将钻机钻尖中心对准桩位中点,通过悬挂在钻杆导向架侧面的双面指示标调整钻机的水平和钻杆的垂直度;/nC、拌合;将砂料过筛子,将水泥和砂石料拌合,水泥:砂:石:添加剂重量比例为1:4:1:0.01,拌合后形成混合料;/nD、回填;将拌合好的粒料逐层定量向孔内回填,回填厚度为50-100cm,/nE、夯扩成桩;使用夯锤对粒料进行逐层夯实;在夯击密实的同时会水平扩大,最终形成比孔径大的桩;/nF、封孔;采用水泥混凝土封孔至路面齐平;/nG、路面调平;在路面沉陷一定长度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使沉陷路面与其他路面平顺衔接;/nH、检测;施工完成后,在路面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准仪每间隔24小时观测一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测量放样;根据孔隙比、含水率计算孔位间距,并根据计算布置孔位;测放粒料桩的点位,在点位上做标记,以确定桩底相对于地面的深度;
B、钻孔;按测量的桩位,将钻机钻尖中心对准桩位中点,通过悬挂在钻杆导向架侧面的双面指示标调整钻机的水平和钻杆的垂直度;
C、拌合;将砂料过筛子,将水泥和砂石料拌合,水泥:砂:石:添加剂重量比例为1:4:1:0.01,拌合后形成混合料;
D、回填;将拌合好的粒料逐层定量向孔内回填,回填厚度为50-100cm,
E、夯扩成桩;使用夯锤对粒料进行逐层夯实;在夯击密实的同时会水平扩大,最终形成比孔径大的桩;
F、封孔;采用水泥混凝土封孔至路面齐平;
G、路面调平;在路面沉陷一定长度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使沉陷路面与其他路面平顺衔接;
H、检测;施工完成后,在路面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点,通过水准仪每间隔24小时观测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治公路病害的粒料桩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垂直度的容许偏差小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亮辉白冬晓王树信郝欣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鸿森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