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65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镀镍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重量份数为30‑100份的铬酐,溶于重量份数为1000份的水中,形成铬酐溶液;步骤二:用氧化性强酸调节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至0.5‑2.0,得到处理液;步骤三:将镀镍件浸没于步骤二中的处理液中,浸泡3‑10 s,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镀镍件进行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具有能够快速除去镀镍件表面黄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镀镍件表面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在工件上镀镍可以使工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可焊性以及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良好的外观,因而常用作防护、装饰或者功能性镀层,以满足工件的使用要求,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加工中,若镀镍液中含有有机杂质、零件存放的环境湿度过大或者镀镍后冲洗不干净等因素都会引起镀镍件表面产生黄膜,极大的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对于该类黄膜目前普遍的处理方法为:使用如5%-10%的盐酸或硫酸浸泡处理,或者使用草酸系列溶液加热浸泡处理,但是以上处理方法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均不理想,甚至会出现无法完全除去镀镍件表面的黄膜,只能作退镀处理的情况。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除去镀镍件表面黄膜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镀镍件表面黄膜处理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具有能够快速除去镀镍件表面黄斑或者黄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重量份数为30-100份的铬酐,溶于重量份数为1000份的水中,形成铬酐溶液;步骤二:用氧化性强酸调节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至0.5-2.0,得到处理液;步骤三:将镀镍件浸没于步骤二中的处理液中浸泡3-10s,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镀镍件进行干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铬酐和氧化性强酸配置处理液,铬酐溶于水后能够得到铬酸,铬酸在强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同时,氧化性强酸也能提供一定的氧化能力,使得处理液同时兼具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将覆有黄膜的镀镍件在处理液中浸泡,镀镍件上的黄膜同时受到氧化和酸腐蚀的共同作用被快速清除,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另外,由于镍镀层抵抗铬酸氧化的能力较强,即镍镀层与铬酸反应速度缓慢,而配置的处理液处理黄膜时处理速度极快,故处理液对镍镀层影响较小,使得去除黄膜后的镀镍件质量与正常镀镍件质量相近,确保去除黄膜后的镀镍件能够正常使用。采用氧化性强酸对铬酐溶液的pH进行调节,使用强酸,一方面能够通过计算得出酸的加入量,便于对铬酐溶液的pH进行调控,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酸的加入量,降低pH调节过程中引入处理液中的杂质的量,保证处理液质量;使用氧化性酸,防止铬酸将酸根离子氧化,保证处理液的稳定性,确保处理液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氧化性强酸为浓硫酸、硝酸或者氯酸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浓硫酸、硝酸或者氯酸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氧化性强酸,浓硫酸、硝酸以及氯酸的氧化性能相近,且氧化性均小于铬酸的氧化性,使得去除镀镍件上的黄膜时,主要通过铬酸根对黄膜进行氧化,即保证在处理液能够快速去除黄膜的基础上,降低了处理液氧化性过强对镀镍件镀层发生过度侵蚀的可能性,减小了去除黄膜后的镀镍件与正常镀镍件之间的差别,使得镀镍件处理后的质量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浓硫酸、硝酸以及氯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均不会生成固态的还原产物,降低了处理液使用过程中析出固体杂质的可能,进而降低了镀镍件表面粘附上自处理液中析出的杂质的可能性,保证镀镍件表面清洁,提升处理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氧化性强酸为浓硫酸,且所述浓硫酸纯度等级为分析纯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浓硫酸作为氧化性强酸,由浓硫酸调节pH得到的处理液稳定性强,处理效果稳定,便于控制;另外分析纯级的浓硫酸纯度高,调节铬酐溶液pH值时向溶液中引入的杂质较少,得到的处理液质量较高,便于生产使用。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用氧化性强酸调节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至1.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铬酐溶液pH调节为1.0-1.5,在保证对黄膜处理质量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减弱了镀镍件浸泡时镍镀层受到的酸侵蚀,从而减小处理黄膜过程对镍镀层的影响,有助于降低处理黄膜对镀镍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称取重量份数为50-80份的铬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重量份数为50-80份的铬酐配置得到的处理液,对镀镍件进行处理时,能够快速氧化镀镍件表面的黄膜,处理效率较高,且对镍镀层影响较小,在快速处理镀镍件黄膜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液对镀镍层的影响,处理效果好。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镀镍件浸没于步骤二中的处理液中时,对镀镍件进行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镀镍件浸泡过程中,对镀镍件进行翻动,使得处理液能够与镀镍件整体充分接触,将镀镍件表面的黄膜进行除去,提升了处理质量。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镀镍件的浸泡温度为15℃-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浸泡温度,减缓处理液与镀镍件反应速度,在保证对镀镍件上黄膜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处理液对镀镍件的侵蚀速度,降低黄膜处理对镀镍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镀镍件于处理液中浸泡3-5s后,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分拣出仍附着有黄膜的镀镍件,二次浸泡3-5s,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次浸泡,将黄膜覆盖情况较轻的镀镍件上的黄膜完全除去,然后将去除黄膜的镀镍件选出,将黄膜未完全除去的镀镍件二次浸泡,去除镀镍件上的黄膜,在对充分去除镀镍件上黄膜的基础上,通过分级浸泡,减少黄膜覆盖情况较轻的镀镍件在处理液中的浸泡时间,降低处理液对镀镍层的影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采用铬酐和氧化性强酸配置处理液对覆有黄膜的镀镍件进行处理,铬酐溶于水后能够得到铬酸,铬酸在强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同时,氧化性强酸也能提供一定的氧化能力,使得处理液同时兼具酸性和氧化性,将覆有黄膜的镀镍件在处理液中浸泡,镀镍件上的黄膜同时受到氧化和酸腐蚀的共同作用,被快速清除,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第二、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采用浓硫酸作为氧化性强酸,由浓硫酸调节pH得到的处理液稳定性强,处理效果稳定,便于控制;另外分析纯级的浓硫酸纯度高,调节铬酐溶液pH值时向溶液中引入的杂质较少,得到的处理液质量较高,便于生产使用。第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浸泡温度,减缓处理液与镀镍件反应速度,在保证对镀镍件上黄膜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处理液对镀镍件镀镍层的侵蚀速度,降低了处理黄膜对镀镍件质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中的铬酐采用重庆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业铬酸酐,本申请中的浓硫酸、硝酸、氯酸、盐酸以及氢氟酸均采够自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塑料罐内倒入100kg自来水,称取为8kg的铬酐加入自来水中,搅拌至铬酐溶解,形成铬酐溶液;步骤二:向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入同时进行搅拌,将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调至1.0,得到处理液;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称取重量份数为30-100份的铬酐,溶于重量份数为1000份的水中,形成铬酐溶液;/n步骤二:用氧化性强酸调节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至0.5-2.0,得到处理液;/n步骤三:将镀镍件浸没于步骤二中的处理液中,浸泡3-10s,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n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镀镍件进行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重量份数为30-100份的铬酐,溶于重量份数为1000份的水中,形成铬酐溶液;
步骤二:用氧化性强酸调节步骤一中的铬酐溶液pH至0.5-2.0,得到处理液;
步骤三:将镀镍件浸没于步骤二中的处理液中,浸泡3-10s,取出镀镍件,冲洗干净;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镀镍件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强酸为浓硫酸、硝酸或者氯酸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镍件黄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强酸为浓硫酸,且所述浓硫酸纯度等级为分析纯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晟坤武高强黎坤徐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金诺表面精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