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0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包括上盖板和盖板底座,所述上盖板和所述盖板底座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所述盖板底座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粘贴物;所述上盖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着力拆卸部,所述着力拆卸部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向内凹陷的沉台和设置在所述沉台外侧的着力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尤其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品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操作品质、耐久表现、震动噪音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行车记录仪盖板由左右两个装饰件组成,通过对接的方式装配到盖板底座上,装配后外观存在匹配间隙;且由于两个盖板衔接的结构处距离装配受力点较远,装配过程中易受到线束走向、盖板尺寸公差的影响,导致两个盖板装配不到位,外观上易存在间隙不均、间隙大的问题,颠簸路面上还会产生异响。同时,由于两个盖板对接卡接,同时沿平行对接方向装配到底座上,拆卸时应沿着装配方向的反向拆装,但由于造型以及零部件出模方向限制,无拆卸着力点,拆卸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包括上盖板和盖板底座,所述上盖板和所述盖板底座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所述盖板底座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粘贴物;所述上盖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着力拆卸部,所述着力拆卸部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向内凹陷的沉台和设置在所述沉台外侧的着力壁。进一步,所述上盖板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头的第二支撑体,所述卡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内侧面上;所述盖板底座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孔的第一支撑体,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体和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头卡接到所述卡孔中使得所述上盖板和所述盖板底座连接在一起。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侧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卡孔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凹部配合。进一步,所述盖板底座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带所述卡孔的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上盖板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带所述卡头的第二支撑体。进一步,所述上盖板的内侧面上凸设有限位筋;所述盖板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将限位筋与挡风玻璃间隙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的端部向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抵紧所述限位筋的端部。进一步,所述限位筋包括两个支撑柱,所述弹片的端部向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抵紧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端部。进一步,所述上盖板的内侧面的边缘上均匀凸设有四个限位筋,所述盖板底座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弹片。进一步,所述上盖板的边缘朝着所述盖板底座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限位筋的端部所在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上盖板为一体结构,采用卡扣连接,且通过在上盖板上设置着力拆卸部,使得拆卸时候有着力点,沿反向装配方向可更轻松将盖板拆卸下来,便于安装和拆卸;装配过程中,弹片下压空间有利于减小装配操作力;同时弹片抵紧限位筋使弹片起到反向支撑作用,来保证上盖板和前挡玻璃间隙设置,使得上盖板和前挡玻璃之间具有安全间隙,规避行车记录仪盖板和前挡玻璃总成接触异响风险;上盖板和盖板底座整合到一起,外观为一个完整方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盖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弹片与限位筋装配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板,11-卡头,12-限位筋,121-支撑柱,13-着力拆卸部,131-沉台,132-着力壁,14-第二支撑体;2-盖板底座,21-第一支撑体,22-卡孔,23-弹片;24-凹部,3-挡风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包括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盖板底座2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粘贴在挡风玻璃3上的粘贴物;上盖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着力拆卸部13,着力拆卸部13为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包括向内凹陷的沉台131和设置在沉台131外侧的着力壁132。在本实施例中,盖板底座采用塑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头11的第二支撑体14,卡头11设置在第二支撑体14的内侧面上;盖板底座2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孔22的第一支撑体21,多个第二支撑体14和多个第一支撑体21一一对应设置;卡头11卡接到卡孔22中使得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体21的外侧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部24,卡孔22设置在凹部24的底面上,第二支撑体14与凹部24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盖板底座2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带卡孔22的第一支撑体21,上盖板1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带卡头11的第二支撑体14。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的内侧面上凸设有限位筋12;盖板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将限位筋12与挡风玻璃3间隙设置的弹片23,弹片23的端部向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抵紧限位筋12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筋12包括两个支撑柱121,弹片23的端部向远离挡风玻璃的方向抵紧两个支撑柱121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的内侧面的边缘上均匀凸设有四个限位筋12,盖板底座2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弹片23。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的边缘朝着盖板底座2的方向延伸超过限位筋12的端部所在位置。此时,上盖板1能遮挡住限位筋12。当上盖板1的边缘朝着垂直于盖板底座2的方向延伸,可以使得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装配后的结构外观为一个完整方形。本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上盖板为一体结构,采用卡扣连接,且通过在上盖板上设置着力拆卸部,使得拆卸时候有着力点,沿反向装配方向可更轻松将盖板拆卸下来,便于安装和拆卸;装配过程中,弹片下压空间有利于减小装配操作力;同时弹片抵紧限位筋使弹片起到反向支撑作用,来保证上盖板和前挡玻璃间隙设置,使得上盖板和前挡玻璃之间具有安全间隙,规避行车记录仪盖板和前挡玻璃总成接触异响风险;上盖板和盖板底座整合到一起,外观为一个完整方形。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包括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盖板底座(2)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所述盖板底座(2)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粘贴在挡风玻璃(3)上的粘贴物;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着力拆卸部(13),所述着力拆卸部(13)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向内凹陷的沉台(131)和设置在所述沉台(131)外侧的着力壁(1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包括上盖板(1)和盖板底座(2),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盖板底座(2)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所述盖板底座(2)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粘贴在挡风玻璃(3)上的粘贴物;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着力拆卸部(13),所述着力拆卸部(13)为内凹结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向内凹陷的沉台(131)和设置在所述沉台(131)外侧的着力壁(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1)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头(11)的第二支撑体(14),所述卡头(1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体(14)的内侧面上;所述盖板底座(2)的内侧面上凸设有多个带卡孔(22)的第一支撑体(2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体(14)和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头(11)卡接到所述卡孔(22)中使得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盖板底座(2)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记录仪盖板结构,其特征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体(21)的外侧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部(24),所述卡孔(22)设置在所述凹部(24)的底面上,所述第二支撑体(14)与所述凹部(24)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云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