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60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包括座体、升降板、浮动结构和可视结构,座体安装至道路低洼处,座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设有过水孔;升降板收容至容纳腔内,且可自安装孔伸出至容纳腔外;浮动结构连接升降板,以在容纳腔内的液面升高至不同的预设水位时,带动升降板伸出安装孔至不同的高度值;可视结构设于座体,用以感测并显示升降板的高度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随着道路低洼处内液面的升高,浮动结构带动升降板向上活动至安装孔外,升降板在座体外的伸出高度,也即等同于液面距基准面的高度;可视结构感测并显示升降板的伸出高度,可供无人驾驶车辆直观识别,从而可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驾驶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一般集成有车载传感系统,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道路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自动规划行车路线,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直至到达预定目标。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可精准识别突出于地面的障碍物,但对于道路低洼处的识别效果不佳;而且,当道路低洼内聚积有积水时,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快速获知该道路低洼的深度,直接驶过容易溅射污水,甚至卡绊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无人驾驶车辆对道路低洼处的深度无法识别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包括:座体,用于安装至道路低洼处,所述座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设有过水孔;升降板,收容至所述容纳腔内,且可自所述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容纳腔外;浮动结构,连接所述升降板,以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体,用于安装至道路低洼处,所述座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设有过水孔;/n升降板,收容至所述容纳腔内,且可自所述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容纳腔外;/n浮动结构,连接所述升降板,以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液面升高至不同的预设水位时,带动所述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至不同的高度值;以及,/n可视结构,设于所述座体,用以感测并显示所述升降板的高度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用于安装至道路低洼处,所述座体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设有过水孔;
升降板,收容至所述容纳腔内,且可自所述安装孔伸出至所述容纳腔外;
浮动结构,连接所述升降板,以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液面升高至不同的预设水位时,带动所述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至不同的高度值;以及,
可视结构,设于所述座体,用以感测并显示所述升降板的高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结构包括:
多个调节支路,沿上下向间隔设于所述升降板,所述调节支路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两个接入端分别显露于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电源支路,包括设于所述座体的电源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的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支路的两个连接端对应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侧而显露于所述安装孔,以在所述升降板伸出所述安装孔时,所述电源支路接入对应的所述调节支路而构成通路,供所述显示组件输出对应的高度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显露在所述座体的上端面的光伏电池板、以及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电性连接的蓄电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LED灯或者LED显示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用深度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伟陈前刘祯程清思万锐石大排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