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
技术介绍
后面碰撞是各类事故中最不容易致死的事故类型,但是其造成的伤害概率却是最高的。汽车后面碰撞一旦发生,由于惯性,驾驶员的头部保持原来位置或移动缓慢,而驾驶员身体却会跟随车辆一起向前运动,这样驾驶员颈部便会受到伤害。后碰伤害是交通事故中最为严重的次要性伤害,其并发症多、潜伏期长,不仅伤者会遭受巨大痛苦,还会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现有技术中颈部保护以座椅系统为主,保护原理是通过座椅系统的靠背和头枕限制在追尾碰撞时头部相对于上躯干向后的运动,进而减小颈部受伤的风险。虽然目前已经存在机械式的主动头枕,主要原理为在碰撞过程中,乘员由于惯性向后压迫座椅,通过空间连杆机构启动头枕,但是该技术方案因为不同的乘员情况,响应时间会有区别,即在头枕起到作用之前,颈部伤害可能已经发生,无法确乘员的颈部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款可以根据不同乘员状态自动调整头枕位置的装置,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乘坐安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1)、活塞连杆(10)、控制器(4),头枕(1)包括可以移动的头枕移动部(11)、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头枕固定部(12),头枕固定部(12)内有气缸(2),气缸(2)内壁与所述活塞连杆(10)的一端滑动连接,活塞连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头枕移动部(11)固定,气缸(2)远离头枕移动部(11)的一端与充气设备(6)连接,气缸(2)的侧壁还连接有泄气管(7),充气设备(6)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1)、活塞连杆(10)、控制器(4),头枕(1)包括可以移动的头枕移动部(11)、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头枕固定部(12),头枕固定部(12)内有气缸(2),气缸(2)内壁与所述活塞连杆(10)的一端滑动连接,活塞连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头枕移动部(11)固定,气缸(2)远离头枕移动部(11)的一端与充气设备(6)连接,气缸(2)的侧壁还连接有泄气管(7),充气设备(6)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组件,传感组件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的乘员头部位移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3)、气缸位移传感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头部位移传感器(9)设于所述头枕固定部(12)的下方,压力传感器(13)设于所述头枕移动部(11)远离头枕固定部(12)的一端,气缸位移传感器(21)设于气缸(2)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防护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连杆(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1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第一杆(101)位于所述头枕移动部(11)内,第三杆(103)位于所述气缸(2)内,第三杆(103)与气缸(2)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主动防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柱,方锐,孟宪明,栗国,党雪芒,梁铭丰,孟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