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5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主体车架、采集升降系统和动力控制单元;所述主体车架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动力控制单元;所述采集升降系统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车架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稳定,可以增加巡检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巡检
,具体是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接触网通过在列车行驶路线周边架设特殊的输电线路为机车提供电能供应,是铁路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其性能更是直接决定了机车弓网受流质量。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是影响电气化铁路发展及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定期对接触网参数进行高精度检测,对保障接触网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网逐渐完善,各条高铁线路大规模投入使用,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2.5万km,电气化率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和不断提速,接触网故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铁路检修合一的模式已不适合当前铁路的发展,由此铁路总公司提出了各专业运检修分离的新型铁路运营、检测、维护模式。针对供电专业检测而言,接触网几何参数的静态值及平顺度关系到高速列车能否安全运行,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时刻掌握整条线路的导高、拉出值及磨耗状况,目前几何参数检测方式基本仅有1C、4C及传统手持式激光测距仪3种方式。然而,1C系统装载于总公司综合检测列车上,无法对所有路网进行满足时效性的全面覆盖。4C系统装载于接触网作业车或客车车体上,每次检测需要调度车辆,检测周期间隔较长且无针对性。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是点式测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法对整条接触线的几何参数进行描绘检测。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轨道接触网巡检设备,但是由于受到其结构、控制的限制,其存在,轨道上运行不稳定,巡检范围小等缺陷,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研究出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主体车架、采集升降系统和动力控制单元;所述主体车架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动力控制单元;所述采集升降系统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车架顶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车架包括车架梁、弹簧、加强筋、底盘、挂钩;所述挂钩焊接于车架梁底端;所述底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加强筋底端;所述加强筋通过焊接连接车架梁;所述弹簧套接于车架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采集升降系统包括环境拍摄单元;所述环境拍摄单元包括旋转板、激光测距器、超高清摄像头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旋转板底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步进电机;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于旋转板的顶部几何中心处;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安装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激光测距器和超高清摄像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左侧控制单元和右侧控制单元;所述左侧控制单元通过压紧螺母固定连接主体车架的左侧;所述右侧控制单元通过压紧螺母连接主体车架的右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车架底端安装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底端安装有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底端通过安装有前驱动轮组件和后车轮组件;所述车架组件上对应前驱动轮组件和后车轮组件设有刹车组件;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和后车轮组件包括左前驱动轮、左后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控制单元包括一号步进电机;所述一号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左前驱动轮、左后驱动轮;所述右侧控制单元包括二号步进电机;所述二号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右前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车架上对应采集升降系统设有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安装于旋转板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侧控制单元和右侧控制单元的设置可以控制装置的行走;通过刹车组件可以进行刹车;电动伸缩杆先进行上下伸缩,通过旋转盘进行旋转,通过激光测距器测进行测距,超高清摄像头进行拍摄检测;通过照明灯进行照明可以对准接触网,提升在夜晚的拍摄检测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运行稳定,可以增加巡检范围,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右侧控制单元左视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右侧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主体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紧螺母,2-右侧控制单元,3-控制箱,4-采集升降系统,5-照明系统,6-动力控制单元,7-左侧控制单元,8-主体车架,201-照明灯,202-环境拍摄单元,203-后车轮组件,204-刹车组件,205-车架组件,206-固定板,207-前驱动轮组件,801-车架梁,802-弹簧,803-加强筋,804-底盘,805-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主体车架8、采集升降系统4和动力控制单元6;所述主体车架8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部设有动力控制单元6;所述采集升降系统4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车架8顶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车架8包括车架梁801、弹簧802、加强筋803、底盘804、挂钩805;所述挂钩805焊接于车架梁801底端;所述底盘80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加强筋803底端;所述加强筋803通过焊接连接车架梁801;所述弹簧802套接于车架梁801上。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升降系统4包括环境拍摄单元202;所述环境拍摄单元202包括旋转板、激光测距器、超高清摄像头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旋转板底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步进电机;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于旋转板的顶部几何中心处;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安装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激光测距器和超高清摄像头;电动伸缩杆先进行上下伸缩,通过旋转盘进行旋转,通过激光测距器测进行测距,超高清摄像头进行拍摄检测。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左侧控制单元7和右侧控制单元2;所述左侧控制单元7通过压紧螺母1固定连接主体车架8的左侧;所述右侧控制单元2通过压紧螺母1连接主体车架8的右侧。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车架8底端安装有固定底板206;所述固定底板206底端安装有车架组件205;所述车架组件205底端通过安装有前驱动轮组件207和后车轮组件203;所述车架组件205上对应前驱动轮组件207和后车轮组件203设有刹车组件204;所述前驱动轮组件207和后车轮组件203包括左前驱动轮、左后驱动轮、右前驱动轮和右后驱动轮;通过刹车组件204可以进行刹车。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控制单元7包括一号步进电机;所述一号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主体车架(8)、采集升降系统(4)和动力控制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车架(8)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部设有动力控制单元(6);所述采集升降系统(4)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车架(8)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包括主体车架(8)、采集升降系统(4)和动力控制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车架(8)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部设有动力控制单元(6);所述采集升降系统(4)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车架(8)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车架(8)包括车架梁(801)、弹簧(802)、加强筋(803)、底盘(804)、挂钩(805);所述挂钩(805)焊接于车架梁(801)底端;所述底盘(80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加强筋(803)底端;所述加强筋(803)通过焊接连接车架梁(801);所述弹簧(802)套接于车架梁(8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升降系统(4)包括环境拍摄单元(202);所述环境拍摄单元(202)包括旋转板、激光测距器、超高清摄像头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旋转板底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步进电机;所述电动伸缩杆安装于旋转板的顶部几何中心处;所述电动伸缩杆顶端安装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激光测距器和超高清摄像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接触网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6)电性连接左侧控制单元(7)和右侧控制单元(2);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成林刘鹏黄孝林
申请(专利权)人:神州高铁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