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31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包括输送部件、脱模组件、架外框部件以及控制中心,架外框部件,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桁架横梁组件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脱模组件包括动作件,动作件包括顶升台、脱模台和检测台,两侧的检测台设置在两侧的脱模台之间,两侧的脱模台设置在两侧的顶升台之间,顶升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脱模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两侧的检测台上均设置有若干检测件,检测台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模枕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本装置可实现自动化快速脱模和快速输送,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泥土结构脱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双块式轨枕的生产线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转变。为了实现完全自动,双块式轨枕的脱模工位也需要调整。在改装之前,输送部分采用天车、轨道和叉车等配合使用,脱模过程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所以每个脱模工位都需要多个工人配合才能完成,同时轨枕与模具都是大件物品,因此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由于工作过程必须由工人完成,因此其脱模的速度完全由工人控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脱模组件、检测件和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所述模具夹持部件位于所述存放组件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上;所述脱模组件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所述动作件包括顶升台、脱模台和检测台,两侧的所述检测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脱模台之间,两侧的所述脱模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顶升台之间;所述顶升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所述脱模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两侧的所述检测台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两侧的所述检测台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所述模枕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所述轨枕运输组件和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所述脱模装置与控制中心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存放组件所在的一端为半成品输入端并与蒸汽养护装置相连,所述轨枕运输组件所在的一端为成品输出端并与轨枕检测装置相连,所述模具输运组件所在的一端为模具输出端并与模具清理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件为压力传感器,每个所述检测台均设置有与模具内腔相对应的四个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件、第二顶升件和第三顶升件均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为气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的缸体均固定在地面上,工作时,所述第一顶升件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模具接触,所述第二顶升件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半成品的轨枕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运输组件上第三顶升件的缸体固定在所述轨枕运输组件上,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第三顶升件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工作时,其活塞杆的上端面分别与所述轨枕、模具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利用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可以实现快速脱模,使用第三顶升件方便输送模具和轨枕成品。同时采用一个半成品入口,一个模具出口和一个轨枕成品出口的输送方式作业,且三者之间在同批次脱模过程中不重复使用,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模具夹持部件不仅可以满足夹持和输送变成品,还需要将半成品进行180°旋转。3)检测件不仅仅是检测脱模情况,而且与控制中心进行配合使用,当脱模完成后,会通过控制中心控制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输送轨枕和模具,同时控制模具夹持部件进行夹持和转半成品并进入下次脱模作业。4)本装置中的第一顶升件、第二顶升件和第三顶升件均采用顶升气缸进行顶升脱模作业,达到半成品上升平稳下落快速的目的,这样可以实现高效快速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脱模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44-桁架横梁组件,45-存放组件,46-脱模组件,47-模具夹持部件,48-顶升台,49-脱模台,50-检测台,51-第一顶升件,52-第二顶升件,53-检测件,54-模枕输送轨道,55-轨枕运输组件,56-模具输运组件,57-第三顶升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46、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53、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输送部件、脱模组件46、检测件53和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44,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45,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46,桁架横梁组件44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47,模具夹持部件47位于存放组件45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46上。脱模组件46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动作件包括顶升台48、脱模台49和检测台50,两侧的检测台50设置在两侧的脱模台49之间,两侧的脱模台49设置在两侧的顶升台48之间。顶升台48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51,脱模台49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52,两侧的检测台50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53。两侧的检测台50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54,模枕输送轨道54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57。模具夹持部件47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存放组件45所在的一端为半成品输入端并与蒸汽养护装置相连,轨枕运输组件55所在的一端为成品输出端并与轨枕检测装置相连,模具输运组件56所在的一端为模具输出端并与模具清理装置相连。多通道进行输送,可以加快生产的速度,节约时间。优选的,检测件53为压力传感器,每个检测台50均设置有与模具内腔相对应的四个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当8个压力传感器的反馈给控制中心的示数非常接近时,表示脱模完成。优选的,第一顶升件51、第二顶升件52和第三顶升件57均为顶升气缸顶升气缸为气缸。第一顶升件51和第二顶升件52的缸体均固定在地面上,工作时,第一顶升件51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模具接触,第二顶升件52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半成品的轨枕接触。轨枕运输组件55上第三顶升件57的缸体固定在轨枕运输组件55上,模具输运组件56上第三顶升件57的缸体固定在模具输运组件56上,工作时,其活塞杆的上端面分别与轨枕、模具接触。采用气缸的方式脱模可以实现缓慢升起和快速下降,达到脱模的目的。脱模装置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控制中心采用现有技术。脱模装置脱模的过程:半成品首先从蒸汽养护装置中通过轨道运出后,直接将半成品输送到存放组件45上,然后由模具夹持部件47夹持半成品,并将半成品从存放组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46)、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53)、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脱模组件(46)、检测件(53)和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n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44),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45),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46),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47),所述模具夹持部件(47)位于所述存放组件(45)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46)上;/n所述脱模组件(46)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所述动作件包括顶升台(48)、脱模台(49)和检测台(50),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脱模台(49)之间,两侧的所述脱模台(49)设置在两侧的所述顶升台(48)之间;/n所述顶升台(48)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51),所述脱模台(49)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52),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53);/n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54),所述模枕输送轨道(54)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所述轨枕运输组件(55)和所述模具输运组件(56)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5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46)、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53)、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脱模组件(46)、检测件(53)和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44),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45),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46),所述桁架横梁组件(44)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47),所述模具夹持部件(47)位于所述存放组件(45)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46)上;
所述脱模组件(46)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所述动作件包括顶升台(48)、脱模台(49)和检测台(50),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脱模台(49)之间,两侧的所述脱模台(49)设置在两侧的所述顶升台(48)之间;
所述顶升台(48)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51),所述脱模台(49)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52),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53);
两侧的所述检测台(50)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54),所述模枕输送轨道(54)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所述轨枕运输组件(55)和所述模具输运组件(56)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坚王亮明徐超唐可崔成高贵胡国伟王毅东张飞虎赵晖闫进学魏作柳苏雅拉图张奎朱剑波张磊李宇鹏宋吉秀毛江刘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线桥工程有限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