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架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底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在车体底架设计中,由于端部底架需要承受较大的防爬压缩载荷,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在防爬器后端安装小纵梁连接至前端横梁,小纵梁将防爬压缩载荷直接传递至前端横梁,在连接处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同时,由于底架需要承受来自车钩的纵向压缩及拉伸载荷较大,导致前端牵引梁刀把处以及后端牵引梁刀把处均应力过高,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加厚牵引梁的板材厚度以提高承载车钩的纵向压缩及拉伸载荷能力,但此方式导致整个牵引梁较重。也增加了底架的重量、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底架,以在不增加或不明显增加牵引梁重量的情况下,提高牵引梁承受车钩压缩及拉伸载荷能力,同时不会在防爬器后端地板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底架,包括:缓冲梁,前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防爬器安装座,所述缓冲梁的上端在位于所述防爬器安装座的靠近所述缓冲梁的中心轴线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缓冲梁,前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防爬器安装座,所述缓冲梁的上端在位于所述防爬器安装座的靠近所述缓冲梁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分别设有端门立柱安装部,用于安装端门立柱;/n一对边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梁的两端;/n前端牵引梁,包括一对前端牵引梁本体,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的后端均连接至车钩安装座,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分别倾斜连接至所述缓冲梁的后侧且对应所述端门立柱安装部处,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所述车钩安装座与所述缓冲梁构成三角形传力结构;/n一对斜梁,每个所述斜梁的后端均连接至所述边梁,前端均连接至所述缓冲梁的后侧且对应所述防爬器安装座处;/n一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梁,前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防爬器安装座,所述缓冲梁的上端在位于所述防爬器安装座的靠近所述缓冲梁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分别设有端门立柱安装部,用于安装端门立柱;
一对边梁,分别连接在所述缓冲梁的两端;
前端牵引梁,包括一对前端牵引梁本体,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的后端均连接至车钩安装座,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分别倾斜连接至所述缓冲梁的后侧且对应所述端门立柱安装部处,一对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所述车钩安装座与所述缓冲梁构成三角形传力结构;
一对斜梁,每个所述斜梁的后端均连接至所述边梁,前端均连接至所述缓冲梁的后侧且对应所述防爬器安装座处;
一对前端横梁,分别设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的横向两侧,每个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的后端以及每个所述斜梁的后端均连接至所在侧的所述前端横梁,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所述斜梁与所述前端横梁构成三角形传力结构;
后端牵引梁,包括一对后端牵引梁本体,一对所述后端牵引梁本体的前端均连接至所述车钩安装座;
枕梁,安装在一对所述边梁之间,一对所述后端牵引梁本体分别倾斜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枕梁;
所述车钩安装座、一对所述后端牵引梁本体与所述枕梁构成三角形传力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端横梁和一对枕内纵梁,所述后端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对所述边梁之间,一对所述枕内纵梁之间呈角度设置,使得一对所述枕内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枕梁连接,一对所述枕内纵梁的后端倾斜连接至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边梁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端牵引梁本体与每个所述后端牵引梁本体均包括L型腹板、设置在所述L型腹板的水平段并与所述L型腹板的竖直段间隔相对的加强筋板,以及固定盖设在所述L型腹板的竖直段与所述加强筋板上的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腹板在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侧的轮廓形状呈鱼腹型,具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弧线段以及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水平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直线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雷,李新康,刘志盛,刘龙玺,赖森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