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7911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包括:舱体,提供载人空间;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机轮,设置于舱体前后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水陆空三栖载人,切换对应不同环境的不同行驶状态时不需要特定环境过渡,且陆地行驶占用空间小,便于投入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见的交通工具通常只能在单一环境条件下行驶,无法在多种环境下行驶;如,汽车,通常只能在陆地上行驶,无法在空中、水中环境下行驶;同理,船舶、飞机同样也只能分别在水中、空中进行行驶。为此,现有技术研究有多栖的载人工具,包括水陆两栖、路空两栖载人工具等,以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的多栖载人工具存在较多缺陷,如,现有的水陆两栖载人工具在切换不同环境行驶时往往需要陆地与水面之间有浅滩进行过渡,水陆行驶切换受条件限制;现有的陆空两栖载人工具由于需要在陆地上展开较宽的机翼,占用空间大,所以往往无法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用,尤其是车辆较多的城区。现有技术中的多栖载人工具使用环境仍然受限,且其至多只能实现两栖功能,无法实现实用性更强的水陆空三栖功能。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不仅能便于出行,适用于多种环境下行驶,且基于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的空中行驶功能还能克服现有两栖交通工具诸多缺陷,包括无需修建专用道路即能过渡陆地行驶和水下航行,从而衔接水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体,提供载人空间;/n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n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所述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所述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n机轮,设置于舱体的前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提供载人空间;
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
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所述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所述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
机轮,设置于舱体的前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外覆壳包括具有弹性的缓冲部、支撑缓冲部的顶持部,且缓冲部至少在活动机翼处于完全伸展姿态、半伸展姿态时抵于活动机翼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舱体为纺锤形舱体,外覆壳包括对应设置于两侧活动机翼下方且绕舱体弯曲的两块弧形板,弧形板靠近活动机翼的一侧形成缓冲部,相对一侧形成顶持部,弧形板沿纺锤形舱体周向移动以驱动对应侧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也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