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7911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包括:舱体,提供载人空间;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机轮,设置于舱体前后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水陆空三栖载人,切换对应不同环境的不同行驶状态时不需要特定环境过渡,且陆地行驶占用空间小,便于投入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及其停放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见的交通工具通常只能在单一环境条件下行驶,无法在多种环境下行驶;如,汽车,通常只能在陆地上行驶,无法在空中、水中环境下行驶;同理,船舶、飞机同样也只能分别在水中、空中进行行驶。为此,现有技术研究有多栖的载人工具,包括水陆两栖、路空两栖载人工具等,以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的多栖载人工具存在较多缺陷,如,现有的水陆两栖载人工具在切换不同环境行驶时往往需要陆地与水面之间有浅滩进行过渡,水陆行驶切换受条件限制;现有的陆空两栖载人工具由于需要在陆地上展开较宽的机翼,占用空间大,所以往往无法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用,尤其是车辆较多的城区。现有技术中的多栖载人工具使用环境仍然受限,且其至多只能实现两栖功能,无法实现实用性更强的水陆空三栖功能。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不仅能便于出行,适用于多种环境下行驶,且基于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的空中行驶功能还能克服现有两栖交通工具诸多缺陷,包括无需修建专用道路即能过渡陆地行驶和水下航行,从而衔接水网和道路网,改善城市桥梁等道路堵塞问题。所以,现代出行亟需一种能实现水陆空三栖的交通工具,以改善现有交通工具所带来的制约。为此,现有技术中也有提出三栖交通工具的设计方案,但其结构都不尽合理,仍然会有上述两栖载人工具的缺陷,难以投入实际应用,不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此外,基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除了带来交通上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交通工具停放方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汽车还是两栖载人工具都需要占据较大的面积进行停放,而停放的位置以及空间又往往是有限制的,所以容易导致停放困难、过多的占用公众空间等问题,且在较为发达的城市中该问题更为突出。而基于现有的交通工具则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亟需一种基于新交通工具的停放系统,克服现代生活中交通工具的停放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水陆空三栖载人,切换对应不同环境的不同行驶状态时不需要特定环境过渡,且陆地行驶占用空间小,便于投入实际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放系统,基于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实现直立停放,减少载人工具的停放占用空间、突破有限空间对停放位置的限制,提高停放的便利性,减小城市交通工具的停放负担。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包括:舱体,提供载人空间;所述舱体内部设有供使用者乘坐的空间,有助于实现载人行驶;舱体内部设置有操作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行驶的操作台,有助于使用者在乘坐的同时手动操控载人工具的行驶,使载人工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载人空间除了方便乘坐外,还有助于独立使用者于整个载人工具的内部,提高载人工具的行驶安全性;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所述活动机翼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通过设置分段结构的活动机翼,有助于基于活动机翼的弹性实现仿生蝙蝠翅翼的振翅效果,有助于基于活动机翼为载人工具提供行进动力;更优选地,所述翼根段与舱体之间、翼尖段与翼根段之间通过受电机驱动的转轴连接;通过该转轴不仅能实现翼根段与舱体之间、翼尖段与翼根段之间的转动连接,还有助于控制是否进行转动,以维持不同伸展姿态下翼根段、翼尖段的位置;除了转轴外,也能通过设置具有特定转动范围的旋转轴承进行连接;更优选地,所述活动机翼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和/或铍合金和/或弹簧钢制成,活动机翼上设有蒙皮;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所述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所述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所述外覆壳沿舱体的外周移动,更优选地,在活动机翼伸展方向的平面上沿舱体外周移动;通过移动顶持活动机翼以变换活动机翼的伸展姿态;活动机翼绕舱体完全收纳时,活动机翼位于舱体与外覆壳之间,所述外覆壳覆盖于活动机翼上,实现完全收纳;因为活动机翼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贴合舱体外周进行收纳,则当舱体为长方体等具有棱角的结构时,活动机翼的翼根段、翼尖段在完全收纳姿态能贴合于舱体外周,从而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折叠;当舱体具有棱角结构和曲面结构,且活动机翼向上绕舱体时,则活动机翼的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当舱体外周为曲面时,且活动机翼绕舱体曲面上时,则活动机翼的翼根段、翼尖段均处于弯曲状态;对于不同的舱体形状,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后的状态也不同;外覆壳移动以作用于活动机翼,从而使活动机翼改变伸展姿态,当外覆壳处于初始位置时,活动机翼处于完全伸展姿态,此时则能基于该完全伸展姿态的活动机翼实现空中行驶的功能,设置于舱体两侧的活动机翼通过翼根段、翼尖段实现仿蝙蝠翅翼振翅的效果,从而维持载人工具的升力;且当完全伸展姿态的活动机翼不进行拍打时,也能利用活动机翼相对于平面倾斜从而利用上升气流产生升力;当外覆壳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时并作用于活动机翼翼根段时,翼根段向上摆动逐渐贴合舱体,并在外覆壳移动至抵于翼尖段时,翼根段绕舱体弯曲或折叠且位于外覆壳与舱体之间,此时活动机翼处于半伸展姿态,有助于载人工具在水下行驶时利用翼尖段进行上下摆动,产生水升动力;更优选地,所述舱体还设有螺旋桨,进一步提供水下潜行的动力;外覆壳在使活动机翼处于半伸展姿态后,继续移动并作用于翼尖段,翼尖段受力向上摆动并在达到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后开始向舱体外周贴合,最后两侧的活动机翼均贴合于舱体外周,实现了完全收纳;完全收纳姿态能克服现有技术中陆空两栖交通工具在陆地行驶需较大空间防止机翼的缺陷,从而便于载人工具在陆地上的行驶;且当外覆壳移动回复时,则又能使活动机翼展开,变换为半伸展或完全伸展姿态。当外覆壳移动回复至原位置时,活动机翼恢复完全伸展姿态。机轮,设置于舱体的前后侧。机轮设置于前后侧有助于载人工具在陆地行驶时提供稳定的支撑点;利用机轮有助于载人工具在平面上的行驶,也有助于在需切换为空中行驶状态时为产生升力提供动力基础。所述载人工具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三栖载人工具提供推动力和/或拉力和/或升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发动机,所述涡轮发动机设置于翼根段和/或翼尖段和/或舱体上,舱体内部设有操作台,使用者通过操作台控制包括活动机翼中翼根段、翼尖段的转动范围、外覆壳的移动、机轮收放、涡轮发动机的启闭的多个部件运转参数。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弹性且表现为关节型的翅翼能够保证在完全伸展姿态下实现仿生翅翼的效果,为空中行驶提供腾空基础;通过外覆壳改变活动机翼为半伸展姿态,一方面翼尖段能摆动提供水升动力,另一方面半伸展姿态下翼尖段处于舱体的顶部,其在舱体顶部两侧摆动以获取动力,有助于摆动以获取水升动力的同时保持稳定性,便于载人工具的水下行进。完全收纳姿态下,活动机翼则处于贴合舱体的状态,有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体,提供载人空间;/n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n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所述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所述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n机轮,设置于舱体的前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提供载人空间;
活动机翼,设置于舱体的两侧,具有弹性且为分段结构,在机翼长度方向上包括与舱体转动连接的翼根段、与翼根段转动连接的翼尖段;
外覆壳,与舱体活动连接,沿舱体的外周移动以驱动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所述伸展姿态包括完全伸展、半伸展、完全收纳姿态,所述完全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半伸展姿态中翼根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翼尖段完全伸展,所述完全收纳姿态中翼根段、翼尖段绕舱体弯曲和/或折叠;
机轮,设置于舱体的前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外覆壳包括具有弹性的缓冲部、支撑缓冲部的顶持部,且缓冲部至少在活动机翼处于完全伸展姿态、半伸展姿态时抵于活动机翼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在于,舱体为纺锤形舱体,外覆壳包括对应设置于两侧活动机翼下方且绕舱体弯曲的两块弧形板,弧形板靠近活动机翼的一侧形成缓冲部,相对一侧形成顶持部,弧形板沿纺锤形舱体周向移动以驱动对应侧活动机翼变换伸展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载人工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也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