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0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轮胎沟槽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胎面沟槽结构,包括轮胎胎面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上的沟槽,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排石槽,所述第一沟槽通过排石槽与第二沟槽连通,且第一沟槽的宽度及槽深均小于第二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胎面沟槽结构设置有排石槽,并加宽花纹沟、加大加宽排石槽,加宽加大的排石槽可以有效的避免石子的加入,将主沟一分为二后,第一沟槽由于花纹沟较窄很难加入石子,而第二沟槽夹入石子后由于一侧排石槽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无法夹紧石子,可在行驶过程中快速将石子甩出。相比于普通的花纹沟槽,具有更好的排石性能、散热性能、防侧滑性能及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沟槽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轮胎花纹对轮胎的噪音特性、操纵稳定性、滚动阻力、磨耗特性、抗湿滑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长途、高速行驶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需要兼顾这些性能,因此对轮胎花纹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及轮胎。本专利技术的胎面沟槽结构能够保证耐磨性能,相比于普通的花纹沟槽,本专利技术设置排石槽,并且排石槽加大加宽,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非对称形式将花纹沟槽一分为二,相比普通花纹沟槽结构具有更好的排石性能、散热性能、防侧滑性能及耐磨性能。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包括轮胎胎面,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上的沟槽,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排石槽,所述第一沟槽通过排石槽与第二沟槽连通,且第一沟槽的宽度及槽深均小于第二沟槽。所述排石槽的槽深小于第一沟槽的槽深。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均为球冠形的凹坑。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槽深均大于其宽度,并且从槽口至下宽度逐渐缩小。所述沟槽的表面以及沟槽与轮胎胎面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一种轮胎,包括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上设置有所述的胎面沟槽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胎面沟槽结构设置有排石槽,并加宽花纹沟、加大加宽排石槽,加宽加大的排石槽可以有效的避免石子的加入,将主沟一分为二后,第一沟槽由于花纹沟较窄很难加入石子,而第二沟槽夹入石子后由于一侧排石槽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无法夹紧石子,可在行驶过程中快速将石子甩出。2、本专利技术加宽加大的排石槽将主沟一分为二后,当胎面磨损至第二沟槽时,相当于增加了一条花纹沟,排石槽可以起辅助胎面抗磨损的作用,加大轮胎的接触面,使得轮胎中后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相比普通花纹沟槽结构设计具有更好的导向性能和防侧滑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胎面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胎面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述胎面沟槽在轮胎胎面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胎面;2-沟槽;21-第一沟槽;22-第二沟槽23-排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包括轮胎胎面1,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1上的沟槽2,所述沟槽2包括第一沟槽21、第二沟槽22和排石槽23,所述第一沟槽21通过排石槽23与第二沟槽22连通,且第一沟槽21的宽度及槽深均小于第二沟槽22。所述排石槽23的槽深小于第一沟槽21的槽深。所述第一沟槽21和第二沟槽22均为球冠形的凹坑。所述第一沟槽21和第二沟槽22的槽深均大于其宽度,并且从槽口至下宽度逐渐缩小。所述沟槽2的表面以及沟槽2与轮胎胎面1之间均通过圆弧过渡。如图3所示,一种轮胎,包括行驶时与地面接触的轮胎胎面1,所述轮胎胎面1上设置有所述的胎面沟槽结构。所述沟槽2对称设置在轮胎胎面1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包括轮胎胎面(1),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1)上的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包括第一沟槽(21)、第二沟槽(22)和排石槽(23),所述第一沟槽(21)通过排石槽(23)与第二沟槽(22)连通,且第一沟槽(21)的宽度及槽深均小于第二沟槽(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面沟槽结构,包括轮胎胎面(1),以及设置在轮胎胎面(1)上的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包括第一沟槽(21)、第二沟槽(22)和排石槽(23),所述第一沟槽(21)通过排石槽(23)与第二沟槽(22)连通,且第一沟槽(21)的宽度及槽深均小于第二沟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石槽(23)的槽深小于第一沟槽(21)的槽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时超赵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