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788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技术领域。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和离型涂层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3∶14∶3。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纹工艺获得的更深的网状纹路、深浅统一的分布线形成的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在与压敏胶贴合时,可以减少与压敏胶的接触面积,并且接触面不是一个整体的平面,可以避免平滑度较高的离型膜和压敏胶贴合时产生气泡,从而不会影响到使用和外观效果;且离型膜的离型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使用有机硅油(silicone)作为离型剂涂布于塑料薄膜的表层上,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压敏胶,可以表现一定的离型力,起到防粘的离型效果。离型膜,通常是采用BOPP、BOPET、纸张等抗拉强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涂布硅油的基础材料,由于有机硅油涂布加工工艺的局限性,一般不采用流延聚丙烯材料作为基础材料来加工。并且这种传统的有机硅油涂布的离型膜与压敏胶贴合时,由于相互间平滑度较高,两者在贴合时容易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很难排除干净,影响胶面的美化效果;且有机硅油是由不同原料制得的混合物,不可作为具有安全级别较高的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的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流延聚丙烯可剥流延聚丙烯具有不反粘、单位长度稳定性好等有单;该制备方法具有涂胶量稳定均匀、环封和搭封的定位准确、封合强度牢固的特点。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三层共挤流延制成,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3∶14∶3。优选的,电晕层包括90-11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中间层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热封层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0.9-1.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0.9-1.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15-0.2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优选的,电晕层包括10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中间层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热封层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2质量份的加工助剂。优选的,聚丙烯均聚树脂的牌号为北欧化工公司生产的HD915CF;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牌号为新加坡tpc公司生产的FL7632;爽滑母粒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0-K;开口母粒的牌号为北京亚伦公司生产的AB20LD;加工助剂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91-K。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配方称取相应重量份的热封层树脂原料、中间层树脂原料和电晕层树脂原料于挤出机中,共挤出后在流延站冷却定型;S2、对流延定型后的薄膜的电晕层表面进行电晕处理;S3、再对电晕处理后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离型膜,即在薄膜通过加热辊达到软化点后再进行压纹工艺。优选的,压纹工艺中压纹后的压纹厚度为压纹前的压纹厚度的一倍以上。优选的,挤出机的三个机筒温度均分为三段,每段温度分别如下:一段220℃、二段255℃、三段250℃,挤出机的模头温度为240℃。优选的,步骤S1中的流延工序的流延辊辊面温度为15℃;风刀距离冷却辊90CM;风刀与冷却辊形成45度角;风刀压力为5mbar;真空箱压力为1mbar。优选的,电晕处理的功率为8KW、电晕辊压力为3bar。优选的,离型膜上网纹的形状呈若干菱形拼接结构,且菱形的内角为60度,边长为2mm,任一条边的厚度为0.4mm。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纹工艺使得制得的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具有较深的网状纹路和深浅统一的分布线,在离型膜与压敏胶贴合时,可以减少与压敏胶的接触面积,并且接触面不是一个整体的平面,可以避免平滑度较高的离型膜和压敏胶贴合时产生气泡,从而不会影响到使用和外观效果,且离型膜的离型效果更加稳定。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离型膜为采用有机硅油作为离型剂,打破了现有的无有机硅油制得不可作为离型膜的传统,3)本专利技术的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的材质采用的是高结晶聚丙烯均聚树脂和三元共聚物,通过流延工艺制造成的薄膜材料,对于离型膜来说,由于适当的高刚性有助于热压工艺的成型效果以及热压后薄膜的挺度,进而有助于稳定和提升离型膜的离型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聚丙烯均聚树脂的牌号为北欧化工公司生产的HD915CF,该聚丙烯均聚树脂是以北星聚合技术为基础,并采用独特的北星成核技术(BNT)生产的高结晶聚丙烯均聚树脂,可为本专利技术离型膜的结构提供高刚性,有利于提高离型膜的挺度和耐热性能;该三元共聚聚丙烯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且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其一: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其粘度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提高压力和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形和凹陷,熔体能穿越很窄的模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三元共聚聚丙烯性能特点可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个更好的流延加工工序的加工稳定性能。因此,该材料在常态或高温条件下,表现出性能稳定、强韧性、耐压性及加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纹工艺后的离型膜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纹工艺后离型膜的网纹状的网纹形状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电晕层、2-中间层、3-热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共挤流延制成,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的厚度比为:3∶14∶3。其中,离线热压工艺是指热压工艺是离线的,而不是共线的,即离线热压工艺是作为单独的一道工序进行,不与上道(流延工序)同时生产;而共线热压工艺是指与上道工序同时共线生产。以下实施例中,聚丙烯均聚树脂的牌号为北欧化工公司生产的HD915CF;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牌号为新加坡tpc公司生产的FL7632;爽滑母粒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0-K;开口母粒的牌号为北京亚伦公司生产的AB20LD;加工助剂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91-K。压纹工艺中压纹后的压纹厚度为压纹前的压纹厚度的一倍以上,具有更深的网状纹路和深浅统一的分布线。实施例1S1、称取23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46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0.9份的爽滑母粒;0.9质量份的开口母粒0.1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分配配方重量份的的热封层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的厚度比为3∶1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的厚度比为3∶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1)包括90-11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所述中间层(2)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所述热封层(3)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0.9-1.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0.9-1.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15-0.2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1)包括10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所述中间层(2)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所述热封层(3)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2质量份的加工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均聚树脂的牌号为北欧化工公司生产的HD915CF;所述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牌号为新加坡tpc公司生产的FL7632;所述爽滑母粒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0-K;所述开口母粒的牌号为北京亚伦公司生产的AB20LD;所述加工助剂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91-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汇王浩杨勇董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