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788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技术领域。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和离型涂层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3∶14∶3。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纹工艺获得的更深的网状纹路、深浅统一的分布线形成的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在与压敏胶贴合时,可以减少与压敏胶的接触面积,并且接触面不是一个整体的平面,可以避免平滑度较高的离型膜和压敏胶贴合时产生气泡,从而不会影响到使用和外观效果;且离型膜的离型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使用有机硅油(silicone)作为离型剂涂布于塑料薄膜的表层上,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压敏胶,可以表现一定的离型力,起到防粘的离型效果。离型膜,通常是采用BOPP、BOPET、纸张等抗拉强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涂布硅油的基础材料,由于有机硅油涂布加工工艺的局限性,一般不采用流延聚丙烯材料作为基础材料来加工。并且这种传统的有机硅油涂布的离型膜与压敏胶贴合时,由于相互间平滑度较高,两者在贴合时容易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很难排除干净,影响胶面的美化效果;且有机硅油是由不同原料制得的混合物,不可作为具有安全级别较高的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的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流延聚丙烯可剥流延聚丙烯具有不反粘、单位长度稳定性好等有单;该制备方法具有涂胶量稳定均匀、环封和搭封的定位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的厚度比为3∶1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该离型膜由流延聚丙烯薄膜经过离线热压工艺制得;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由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三层共挤流延制成,所述电晕层(1)、中间层(2)和热封层(3)的厚度比为3∶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1)包括90-11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所述中间层(2)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所述热封层(3)包括70-8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3-27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0.9-1.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0.9-1.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15-0.2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1)包括100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所述中间层(2)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和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所述热封层(3)包括75质量份的聚丙烯均聚树脂、25质量份的三元共聚聚丙烯、1质量份的爽滑母粒、1质量份的开口母粒和0.2质量份的加工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可剥离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均聚树脂的牌号为北欧化工公司生产的HD915CF;所述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牌号为新加坡tpc公司生产的FL7632;所述爽滑母粒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0-K;所述开口母粒的牌号为北京亚伦公司生产的AB20LD;所述加工助剂的牌号为安配色公司生产的100991-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汇王浩杨勇董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