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655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4
一种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使用上、下模夹合固定阀体,穿入锆材或钽材或镍基合金制作的稀有金属无缝管,加压使之外胀变形直至完全贴合覆盖住阀体的内腔表面形成内衬层,取出阀体定型、整形,再对阀体所有开口处的内衬层外露部分进行翻边变形,然后精加工即可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操作步骤合理,能够在阀体的内腔表面上完整贴合覆盖形成稀有金属内衬层,整个内衬层是完全一体的,没有任何缝隙死角,流过的强腐蚀介质全程只能接触到内衬层,防腐蚀性能非常可靠。而且,内衬层的厚度均匀,和阀体内壁的结合紧密牢固,便于后续精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阀体的内腔内衬金属层的工艺。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接触强腐蚀介质的阀门,为了提高抗腐蚀性能,直接的方式是使用锆、钽等稀有耐腐蚀金属制作阀体,强腐蚀介质流过阀体也能耐受,但是制作阀体消耗的稀有金属量较大,成本过于高昂。现在也有了复合式的阀体,在阀体内部设置上耐腐蚀的金属内衬层,阀体本身可以采用钢材等制作,在提高耐腐蚀性能的同时也能降低成本。但是,由于阀体的内腔形状并不是平整规则的,现有的阀体内衬工艺一般无法整体全面的对阀体内腔覆盖内衬,往往要分段内衬再焊接在一起,不仅效率低,而且内衬不是整体,容易有缝隙死角,影响防腐蚀性能。同时,内衬和阀体内壁的结合度也不理想,可能有空鼓,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全面完整覆盖的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是将阀体的内腔全面覆盖内衬上稀有金属层,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进行:(a)首先预制好阀体,对阀体的内腔表面进行拉槽或打糙处理;(b)制作与阀体形状对应的上模和下模,利用上模和下模将阀体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是将阀体的内腔全面覆盖内衬上稀有金属层,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进行:/n(a)首先预制好阀体(1),对阀体(1)的内腔表面进行拉槽或打糙处理;/n(b)制作与阀体(1)形状对应的上模(3)和下模(4),利用上模(3)和下模(4)将阀体(1)夹合固定并且阀体(1)的通径需要敞露;如果阀体(1)侧壁设有阀杆轴孔(5),需将阀杆轴孔(5)位于下模(4)内并且在下模(4)中设置工艺孔(6)正对连通阀杆轴孔(5);/n(c)从阀体(1)的通径处穿入口径匹配且长度足够的稀有金属无缝管(7),稀有金属无缝管(7)的制作材料采用锆材或钽材或镍基合金;/n(d)向稀有金属无缝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完全内衬稀有金属工艺,是将阀体的内腔全面覆盖内衬上稀有金属层,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a)首先预制好阀体(1),对阀体(1)的内腔表面进行拉槽或打糙处理;
(b)制作与阀体(1)形状对应的上模(3)和下模(4),利用上模(3)和下模(4)将阀体(1)夹合固定并且阀体(1)的通径需要敞露;如果阀体(1)侧壁设有阀杆轴孔(5),需将阀杆轴孔(5)位于下模(4)内并且在下模(4)中设置工艺孔(6)正对连通阀杆轴孔(5);
(c)从阀体(1)的通径处穿入口径匹配且长度足够的稀有金属无缝管(7),稀有金属无缝管(7)的制作材料采用锆材或钽材或镍基合金;
(d)向稀有金属无缝管(7)内部通入高压介质,使稀有金属无缝管(7)外胀变形直至完全贴合覆盖住阀体(1)的内腔表面形成内衬层(8);
(e)拆除上模(3)和下模(1),取出阀体(1)清洗并定型热处理;
(f)对外露出阀体(1)的内衬层(8)的过多部分进行割除整形;
(g)对阀体(1)所有开口处的内衬层(8)外露部分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崇茅王博文王三希王学丰
申请(专利权)人: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