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61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卷筒、第二卷筒、脉冲电源、供液装置、电极;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金属基座、多个金属棒,阵列的一条边位于第一方向上;金属基座、带锯条分别与脉冲电源两极电连接;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被处理表面接触,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金属棒设置;或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间隙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对带锯条表面微织构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带锯条在切削加工金属工件材料的过程中,在进行高速切削时,产生的材料切屑,理应在工作液的冲刷下通过带锯条的排屑沟排出加工区域。但是在实际的切削中,会有一些金属屑附着于锯齿沟中,排屑不畅将造成切屑阻塞对锯带附加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阻力,此时会使锯齿受力变得更加恶劣,形成弯曲崩齿。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带锯条将产生较大的磨损,使得齿沟容积相应减小,排屑不畅所带来的切屑阻塞也将引起蹦齿。同时在切削时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使切屑熔粘、锯齿软化并产生积屑瘤且增加摩擦阻力,最终产生蹦齿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锯切下料质量,并且增大成本。而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称,具有一定微织构形貌的表面相比于光滑表面反而能表现出更好的摩擦性能。例如,具有阵列微沟槽表面的刀具,能降低刀具的磨损,从而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在近几年,因表面微织构化的刀具能有效地减少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以及改善材料废屑在刀具表面的附着情况,并能建立稳定的切削过程,改善加工质量以及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对刀具表面微织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的机械加工,通过微细刀具等在刀具表面加工出微坑以及微槽等表面微结构,比如有车削和梨削等。(2)微细电火花加工通过阵列电极在刀具表面加工出阵列微坑等表面功能等微织构。(3)激光加工,采用逐点扫描的方式加工出阵列微坑或微槽等微织构。现有的工具电极表面微织构化处理的工艺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传统的机械加工中,由于机械加工是接触式的加工方式,加工中存在残余应力等缺陷,此外带锯条锯齿材料一般为难加工的硬质合金,并且微织构尺寸为微米级或者更小,而现有硬质合金刀具难以做到数十微米级,并且成本高昂。因此传统的机械加工难以满足带锯条表面微织构化处理的需求。(2)传统阵列电极电火花加工和激光加工表面微织构,均为逐点的加工方式,存在加工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带锯条长度较大,激光以及阵列电极电火加工的方式均难以胜用,难以满足带锯条表面微织构化处理的需求。此外阵列电极存在损耗,在加工中需更换阵列电极,但是传统的阵列电极制备流程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带锯条锯齿表面微织构化处理装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张紧带锯条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卷筒、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第二卷筒转动,从而带动带锯条运动,定义第一方向为位于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之间的带锯条的运动方向;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设置有脉冲电源、供液装置、位于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之间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金属基座、在金属基座上成阵列设置且由金属基座向外延伸的多个金属棒,所述阵列的一条边位于第一方向上;所述金属基座、带锯条分别与脉冲电源两极电连接;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的被处理表面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金属棒设置;或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的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间隙设置;或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的m个被处理表面接触,另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的另外n个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一部分金属棒及所述间隙设置,m≥1,n≥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第一卷筒、第二卷筒的转动带动带锯条运动,在脉冲电源作用下,在带锯条被处理表面与电极之间或在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的一端与带锯条被处理表面之间产生电火花放电,从而在带锯条被处理表面上加工得到微织构结构,从出液口释放的液体充当电火花放电间隙中的工作介质,且通过液体介质的流动,可以带走电火花蚀除产物,维持稳定的正常的放电加工。由于金属棒在金属基座上成阵列设置,且阵列的一条边位于第一方向上,一段长度的带锯条表面可同时被加工,因此加工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基座包括第一基板、垂直固定在第一基板上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围成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凹槽为供带锯条穿过的通道;所述多个金属棒包括在第一基板成第一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一基板的多个第一金属棒、在第二基板上成第二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二基板的多个第二金属棒、在第三基板上成第三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三基板的多个第三金属棒,所述第一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三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金属棒、第二金属棒、第三金属棒均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凹槽中;所述带锯条被处理表面包括带锯条的齿顶、带锯条一个侧面、带锯条另一个侧面;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端与锯齿齿顶接触,各个第二金属棒的远离第二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一个侧面接触,各个第三金属棒的远离第三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另一个侧面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第一金属棒、第二金属棒、第三金属棒设置;或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端与锯齿齿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各个第二金属棒的远离第二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一个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各个第三金属棒的远离第三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另一个侧面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设置;或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端与锯齿齿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各个第二金属棒的远离第二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一个侧面接触,各个第三金属棒的远离第三基板的一端与带锯条另一个侧面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第一间隙、第二金属棒、第三金属棒设置。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同时对带锯条的三个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微织构表面,加工效率高。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布置且围成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U形结构的凹槽为供带锯条穿过的通道,从出液口释放的液体发挥作用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可随着液体从通道的入口、出口流出,避免堆积影响后续加工过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垂直固定有相互平行且开口朝上的第一U形板、第二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第二U形板在第一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分别与第一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分别与第二U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板开口、第二U形板开口可具有相同尺寸。所述第一U形板开口、第二U形板开口在第一方向上正对设置且分别为所述通道的入口、出口。申请人在研究时发现,虽然在具有电压差值的两个结构之间的间隙没有液体也能形成放电,但在间隙中分布液体更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放电加工。本专利技术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9),所述工作台(9)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张紧带锯条(3)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所述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转动,从而带动带锯条(3)运动,定义第一方向为位于第一卷筒(21)和第二卷筒(22)之间的带锯条(3)的运动方向,其特征在于:/n所述工作台(9)上还固定设置有脉冲电源(6)、供液装置、位于第一卷筒(21)和第二卷筒(22)之间的电极(5);/n所述电极(5)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金属基座(51)、在金属基座(51)上成阵列设置且由金属基座向外延伸的多个金属棒,所述阵列的一条边位于第一方向上;/n所述金属基座(51)、带锯条(3)分别与脉冲电源(6)两极电连接;/n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被处理表面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金属棒设置;或/n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间隙设置;或/n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m个被处理表面接触,另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另外n个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一部分金属棒及所述间隙设置,m≥1,n≥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9),所述工作台(9)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张紧带锯条(3)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所述第一卷筒(21)、第二卷筒(22)转动,从而带动带锯条(3)运动,定义第一方向为位于第一卷筒(21)和第二卷筒(22)之间的带锯条(3)的运动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9)上还固定设置有脉冲电源(6)、供液装置、位于第一卷筒(21)和第二卷筒(22)之间的电极(5);
所述电极(5)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金属基座(51)、在金属基座(51)上成阵列设置且由金属基座向外延伸的多个金属棒,所述阵列的一条边位于第一方向上;
所述金属基座(51)、带锯条(3)分别与脉冲电源(6)两极电连接;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被处理表面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金属棒设置;或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间隙设置;或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m个被处理表面接触,另一部分金属棒的远离金属基座(51)的一端与带锯条(3)的另外n个被处理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所述一部分金属棒及所述间隙设置,m≥1,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座(51)包括第一基板(511)、垂直固定在第一基板(511)上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512)和第三基板(513),所述第一基板(511)、第二基板(512)、第三基板(513)围成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凹槽为供带锯条(3)穿过的通道;
所述多个金属棒包括在第一基板(511)成第一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一基板(511)的多个第一金属棒(521)、在第二基板(512)上成第二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二基板(512)的多个第二金属棒(522)、在第三基板(513)上成第三阵列设置且垂直于第三基板(513)的多个第三金属棒(523),所述第一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基板(512)的方向,所述第二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基板(511)的方向,所述第三阵列的两条边分别位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基板(511)的方向,所述第一金属棒(521)、第二金属棒(522)、第三金属棒(523)均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凹槽中;
所述带锯条(3)被处理表面包括带锯条的锯齿齿顶(31)、带锯条一个侧面(321)、带锯条另一个侧面(322);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521)的远离第一基板(511)的一端与锯齿齿顶(31)接触,各个第二金属棒(522)的远离第二基板(512)的一端与带锯条一个侧面(321)接触,各个第三金属棒(523)的远离第三基板(513)的一端与带锯条另一个侧面(322)接触,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第一金属棒(521)、第二金属棒(522)、第三金属棒(523)设置;或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521)的远离第一基板(511)的一端与锯齿齿顶(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各个第二金属棒(522)的远离第二基板(512)的一端与带锯条一个侧面(3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各个第三金属棒(523)的远离第三基板(513)的一端与带锯条另一个侧面(322)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供液装置的出液口朝向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设置;或
所述带锯条表面处理装置工作时,各个第一金属棒(521)的远离第一基板(511)的一端与锯齿齿顶(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各个第二金属棒(522)的远离第二基板(51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寒潇易佳文刘传奇邹治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