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47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T型构件表面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防腐液处理,将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防腐槽温度在20‑20℃下5‑20min;待经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T型构件进行表面预处理、防护膜处理及防腐液处理,使构件表面形成多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延长防腐时间,达到较好的防腐目的,实现T型构件的耐海水腐蚀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T型构件表面处理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国际贸易活动越显频繁,而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海上运输需求量随之增加,单次营运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各大船运公司利润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类船舶公司为了降低营运成本,选择船型时,大都偏好于船型较大的船舶,而船型较大的船舶,其船体结构件的强度,往往需要大量的T型材(构件)进行加强,因此,大量的T型材(构件)应用,成为各类大型船舶船体建造的不可缺少材料。船舶航行在海洋上,由于海洋环境是一个特定的极为复杂的腐蚀环境,其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等物质,会对处于其环境下的金属构件,尤其是T型构件产生各种不同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表面处理工艺来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耐腐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S2: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S3:防腐液处理,将S2中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防腐槽温度在20-20℃下5-20min;S4:待S3中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1中表面预处理具体包括:S11:表面去油污处理,将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形成混合液,利用混合液清洗构件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洗涤并干燥S12:表面细化处理,对S11中干燥后的构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在喷砂处理后清洗干燥S13:锈化处理,将S12中干燥后的构件进行微加湿处理,并在微加湿处理后进行锈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锈化生成物,锈化处理后干燥完成表面预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13中锈化处理包括使用氢氟酸、硝酸、硫酸与盐酸和乳化剂组成的锈化液对构件进行锈化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12中表面细化处理前还需要使用风机预热构件清除潮气,构件表面温度应保持高于露点温度至少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2中防护膜处理具体包括:S21:将S1中表面预处理后的构件置于喷涂架内侧,使用防锈处理液喷涂在构件表面,使构件表面形成防护内层膜S22:对喷涂防护内层膜后的构件进行烘干,并使用溶胶处理液涂装在防护内层膜上,溶胶处理液在构件上成膜形成防护内层膜,干燥后完成防护膜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防锈处理液为石油磺酸钡、盐酸的混合物,溶胶处理液为氧化铝溶胶、硅溶胶、盐酸按比例为5-7∶4-6∶1-2混合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3中防腐液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环氧树脂稀释乳液15-36份,氟碳树脂10-17份,二甲基硅油6-9份,甲醇4-9份,石墨粉末2-4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3-8份,纳米级玻璃鳞片1-2份,氧化钙3-5份,微米级锌粉1-2份,水18-44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T型构件进行表面预处理、防护膜处理及防腐液处理,其中表面预处理是去除构件表面的油污、氧化物等,避免其在后续加工时影响构件的防腐处理质量;而防腐处理是采用防护膜处理、防腐液处理、防腐面漆处理三级处理,通过防护内层膜、防腐液附着在构件表面,使构件表面形成多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延长防腐时间,达到较好的防腐目的,实现T型构件的耐海水腐蚀等特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S2: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S3:防腐液处理,将S2中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防腐槽温度在20-20℃下5-20min;S4:待S3中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在本实施例中,S1中表面预处理具体包括:S11:表面去油污处理,将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形成混合液,利用混合液清洗构件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洗涤并干燥;S12:表面细化处理,对S11中干燥后的构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在喷砂处理后清洗干燥;S13:锈化处理,将S12中干燥后的构件进行微加湿处理,并在微加湿处理后进行锈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锈化生成物,锈化处理后干燥完成表面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S13中锈化处理包括使用氢氟酸、硝酸、硫酸与盐酸和乳化剂组成的锈化液对构件进行锈化处理。在本实施例中,S2中防护膜处理具体包括:S21:将S1中表面预处理后的构件置于喷涂架内侧,使用防锈处理液喷涂在构件表面,使构件表面形成防护内层膜;S22:对喷涂防护内层膜后的构件进行烘干,并使用溶胶处理液涂装在防护内层膜上,溶胶处理液在构件上成膜形成防护内层膜,干燥后完成防护膜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防锈处理液为石油磺酸钡、盐酸的混合物,溶胶处理液为氧化铝溶胶、硅溶胶、盐酸按比例为5∶5∶2混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S3中防腐液按重量份包括:改性环氧树脂稀释乳液19份,氟碳树脂12份,二甲基硅油6份,甲醇7份,石墨粉末3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5份,纳米级玻璃鳞片2份,氧化钙3份,微米级锌粉2份,水33份。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防腐液的配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取如下重量份原料,原料包括:改性环氧树脂稀释乳液19份,氟碳树脂12份,二甲基硅油6份,甲醇7份,石墨粉末3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5份,纳米级玻璃鳞片2份,氧化钙3份,微米级锌粉2份,水33份;步骤b:将改性环氧树脂稀释乳液、氟碳树脂、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混合,并在之后添加二甲基硅油搅拌;步骤c:再添加甲醇溶解成胶状物,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后加入纳米级玻璃鳞片、石墨粉末、氧化钙、微米级锌粉、水,加热并搅拌得防腐液。实施例2: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S2: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S3:防腐液处理,将S2中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防腐槽温度在20-20℃下5-20min;S4:待S3中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nS2: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nS3:防腐液处理,将S2中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温度在20-20℃下5-20min;/nS4:待S3中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T型构件表面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去油污处理、表面细化处理与锈化处理;
S2:防护膜处理,防护膜处理包括防护内层膜喷涂与防护内层膜涂装;
S3:防腐液处理,将S2中处理后的构件浸入在装有防腐液的防腐槽内,并保持温度在20-20℃下5-20min;
S4:待S3中防腐液处理后的构件干燥后,喷涂防腐面漆至构件表面,完成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表面预处理具体包括:S11:表面去油污处理,将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形成混合液,利用混合液清洗构件表面,然后再用清水洗涤并干燥;S12:表面细化处理,对S11中干燥后的构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在喷砂处理后清洗干燥;S13:锈化处理,将S12中干燥后的构件进行微加湿处理,并在微加湿处理后进行锈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锈化生成物,锈化处理后干燥完成表面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用T型构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3中锈化处理包括使用氢氟酸、硝酸、硫酸与盐酸和乳化剂组成的锈化液对构件进行锈化处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辰张志宏程培颖桂千祥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