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412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步骤为:(1)将小麦进行筛选、分级、磁选和去石清理,然后进行调质处理后送入预磨工序进行预磨;(2)通过筛选和精选,得到从腹沟处断为两半的小麦,送入脱皮工序脱去皮层;(3)通过前处理工艺,降低小麦中的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4)再次进行调质处理,然后通过碾磨工艺制取富糊粉层小麦粉,或使用脱皮装置脱除糊粉层后,制取低灰分小麦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预磨使小麦从腹沟处断裂为两半,然后对断裂后的小麦进行脱皮,使小麦腹沟腹沟处的皮层和杂质有效去除,避免了小麦腹沟处的皮层进入制粉工序;并通过脱皮工序实现小麦皮层与糊粉层的有效分离或糊粉层与淀粉性胚乳的有效分离,制得不同品质小麦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制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小麦制粉方式是“带皮逐道剥刮,从里向外取粉”,其主要缺点是粉路长、设备投资高、运行电耗大等。因此,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的特点是将小麦表面皮层脱去后,再进行取粉。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其公告号CN1144718,其工艺流程为将原料经筛选、磁选、去石、着水后,去专用的小麦剥皮机,经剥皮机出来的小麦籽实已被剥皮至糊粉层;将经剥皮后的小麦送至动态润麦仓,进行恒温,定时,动态润麦,润麦时间为2—3小时,经润麦后的小麦再经去石,磁选后去净麦仓;然后经头磨后去筛理1—3,每道筛理工序后都经过心磨和渣磨;再经筛理4—5,每道筛理工序后只需要经过心磨;最后经筛理6结束。但是由于小麦籽粒具有腹沟结构,小麦剥皮制粉不能完全脱除小麦皮层,腹沟内约30%的皮层仍需在粉路中去除,因高纤维含量的外果皮层剥去,进入粉路的皮层薄而易碎,皮层上的糊粉层与胚乳不仅难以刮净,而且更难与小麦粉分离,导致小麦粉灰分高;并且小麦的糊粉层中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1)先将小麦进行筛选、分级、磁选和去石清理,然后进行调质处理,经过调质后的小麦送入预磨工序进行预磨;/n(2)小麦预磨后,通过筛选和精选,得到从腹沟处断为两半的小麦,送入脱皮工序脱去皮层;/n(3)小麦脱皮后,通过前处理工艺,降低小麦中的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n(4)小麦前处理后,再次进行调质处理,然后通过碾磨工艺制取富糊粉层小麦粉,或使用脱皮装置脱除糊粉层后,制取低灰分小麦粉。/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3 CN 20191089897001.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小麦进行筛选、分级、磁选和去石清理,然后进行调质处理,经过调质后的小麦送入预磨工序进行预磨;
(2)小麦预磨后,通过筛选和精选,得到从腹沟处断为两半的小麦,送入脱皮工序脱去皮层;
(3)小麦脱皮后,通过前处理工艺,降低小麦中的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
(4)小麦前处理后,再次进行调质处理,然后通过碾磨工艺制取富糊粉层小麦粉,或使用脱皮装置脱除糊粉层后,制取低灰分小麦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中的调质处理方法为:采用常温、加热或真空调质方式,加入占小麦质量0.2%~7%的水,调质时间为5min~48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麦剥皮制粉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中预磨的方法为:采用辊式磨粉机,调节齿数为1~4牙/cm,轧距为1.5~2.5mm,快慢辊速比为(2.5~1.2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郭寺祥王安东李利民郭祯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市德诚粮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月神全谷物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