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
技术介绍
生物有机肥料是由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发酵制得的,生物有机肥因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存贮和施用等优点,在现代生态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厂家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使用的造粒机通常为对辊挤压造粒机,将生物有机肥料制成粒状或者便于储存运输和播撒的形状,现有的造粒机造粒后进行筛分,筛分后对为成型的肥料收集,人工收集再循环造粒,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旨在改善现有的造粒机不能对为成型分肥料进行循环造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包括支撑组件(a10),所述支撑组件(a10)包括固定底板(a110)、支撑架(a120)、料仓(a130)和第一支撑板(a140),所述支撑架(a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a110),所述第一支撑板(a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a10),所述支撑组件(a10)包括固定底板(a110)、支撑架(a120)、料仓(a130)和第一支撑板(a140),所述支撑架(a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a110),所述第一支撑板(a14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a120)顶部,所述料仓(a130)固定卡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a140),所述料仓(a130)底部设有第一出料管(a150);/n造粒组件(a20),所述造粒组件(a20)对应在所述第一出料管(a150)下方,所述造粒组件(a20)固定在支撑架(a120)上,所述造粒组件(a20)下方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a10),所述支撑组件(a10)包括固定底板(a110)、支撑架(a120)、料仓(a130)和第一支撑板(a140),所述支撑架(a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a110),所述第一支撑板(a14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a120)顶部,所述料仓(a130)固定卡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a140),所述料仓(a130)底部设有第一出料管(a150);
造粒组件(a20),所述造粒组件(a20)对应在所述第一出料管(a150)下方,所述造粒组件(a20)固定在支撑架(a120)上,所述造粒组件(a20)下方设有第二出料管(a280);
筛分组件(a30),所述筛分组件(a30)包括第三电机(a310)、第二壳体(a320)、滚筒筛(a330)、进料斗(a340)和固定架(a380),所述固定架(a38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a110),所述第二壳体(a32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a120)和所述固定架(a380)之间,所述第三电机(a31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a120),所述第三电机(a31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滚筒筛(a330),所述滚筒筛(a330)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a320)内,所述进料斗(a3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a320)一侧,所述第二出料管(a280)非接触连通于所述进料斗(a340),所述进料斗(a340)的出料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a320)且端部延伸入所述滚筒筛(a330)内,所述滚筒筛(a33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筛网(a331)和第二筛网(a332),所述第二壳体(a320)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存料斗(a350)和第二存料斗(a360),所述第一存料斗(a350)位于所述第一筛网(a331)下方,所述第二存料斗(a360)位于所述第二筛网(a332)下方;
所述第一存料斗(a350)和所述第二存料斗(a360)底部分别设有第三出料管(a390)和第四出料管(a370);所述第二存料斗(a360)为喇叭状料斗,上大下小,所述第四出料管(a370)为向下的斜向管,底端通出支撑架(a120)外侧;
提升组件(a50),所述提升组件(a50)为竖向放置的绞龙提升机,绞龙提升机底部侧壁与第四出料管(a370)联通,绞龙提升机顶部侧壁设有出料管连接料仓(a130)内。
所述第四出料管(a370)内壁上方设有C型结构的通道(a371),该通道与第四出料管(a370)内壁组成溢料管,溢料管底端连接在绞龙提升机侧壁,第四出料管(a370)上设有溢料口(a372),溢料口与溢料管下端连通,且溢料口位于支撑架(a120)外侧的第四出料管(a370)上,所述C型结构的通道短于第四出料管(a370)1cm长度,即溢料管上端进口缩于第四出料管(a37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循环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组件(a20)包括第一电机(a210)、螺旋给料机(a220)、第一壳体(a230)、造粒辊(a240)、第二电机(a250)和第一安装架(a260),所述第一安装架(a26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a120)内侧,所述第一电机(a210)和所述螺旋给料机(a22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a260)顶部,所述第一电机(a21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螺旋给料机(a220),所述第一出料管(a150)连通于所述螺旋给料机(a220)的进料口,所述螺旋给料机(a220)的出料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a230),所述第一壳体(a230)两侧壁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a120)和所述第一安装架(a260),所述造粒辊(a240)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造粒辊(a240)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a230),且其中一个所述造粒辊(a240)的轴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a250)的输出端,两个所述造粒辊(a240)的表面均均匀设置有半球形凹槽阵列,两个所述造粒辊(a240)相向转动,且使两个所述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