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辊和颗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17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辊和颗粒机。一种模辊包括辊体,辊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均沿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台和多个凹槽,多个凸台和多个凹槽沿辊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凸台上设置有均沿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工作齿;每个凹槽中设置有沿辊体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两列出料孔,相邻两列的出料孔沿辊体的轴向方向布置;一个模辊的工作齿能与另一模辊的出料孔相互配合以完成切料。其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物料的切割加工。

Mold roll and gran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辊和颗粒机
本技术涉及物料加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辊和颗粒机。
技术介绍
秸秆颗粒成型技术是生物质利用技术的一种。目前市场上秸秆成型技术主要以环模、平模颗粒成型为主,模具的使用寿命低,对物料的要求高,成型前大多需要将秸秆进行粉碎预处理,且成型过程中需要将物料进行加热,能耗大,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生产环境恶劣,粉尘污染较严重,生产效率较低。且现有的颗粒机,该设备不易实现对物料切碎的同时进行挤压成型,且对粒径较大的物料容易卡阻,模辊齿厚度较低,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模辊和颗粒机,其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物料的切割加工。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台和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凸台和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工作齿;每个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两列出料孔,相邻两列的所述出料孔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布置;一个所述模辊的工作齿能与另一所述模辊的所述出料孔相互配合以完成切料。模辊的一个凹槽中至少设置有个两列出料孔,在物料的切割成型中这样的模辊能够切割更多的物料,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同时,一个凹槽内设置有两列出料孔,这样增大了相邻的凹槽之间的间距,相应地,模辊的工作齿的厚度也可以增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模辊的强度,延长模辊使用寿命。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出料孔之间形成切割筋。在出料孔完成切割的同时,切割筋能够进一步强化模辊的切割效率,且使物料能够得到更完全的切割,保障后期的颗粒成型的效果。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出料孔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设置的出料孔能够保障切割筋的形状和位置的稳定,从而保障物料切割的效果。同时,位于同一轴线方向上的出料孔更方便加工和制作,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孔贯穿所述辊体,所述出料孔在所述辊体的外壁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出料孔在所述辊体的内壁上形成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开口。这样的设方式,使得出料孔形成了喇叭口的形状,如此既方便了物料能够方便地进入第一开口,当物料从第二开口排出后能够形成稳定形状的成型颗粒。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偏心设置。偏心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切割筋形成了一端窄、另一端较宽的结构,如此使得切割筋更加锐利,便于轻易的切割生物质原料。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切。这样可以原料无阻碍的进入出料孔。可选的,第二开口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切,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物料进入出料孔的容易度,保证了物料加工的效率。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出料孔的内壁平滑过渡。平滑过渡的出料孔能够有利于物料从第一开口顺利地进入,再方便地从第二开口排出形成成型颗粒,如此显著地提高了物料切割成型的效率,节约了生产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为腰形开口。腰形开口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物料进入第一开口的便利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齿包括圆弧段和过渡段;所述圆弧段向远离所述辊体的方向延伸;所述过渡段分别设置在所述圆弧段的两侧,且所述过渡段靠近所述辊体。这样的工作齿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满足物料切割的同时能够保障凸台结构的稳定。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机,所述颗粒机包括至少两个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模辊;相邻的所述模辊相互啮合转动,一个所述模辊的工作齿与另一所述模辊的所述出料孔相互配合以完成切料。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本方案的模辊的一个凹槽中至少设置有个两列出料孔,在物料的切割成型中这样的模辊能够切割更多的物料,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同时,一个凹槽内设置有两列出料孔,这样增大了相邻的凹槽之间的间距,相应地,模辊的工作齿的厚度也可以增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模辊的强度,延长模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的模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C-C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向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图标:10-模辊;101-辊体;100-凸台;110-工作齿;112-圆弧段;113-过渡段;200-凹槽;210-出料孔;211-第一开口;212-第二开口;220-切割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辊10,包括辊体101。辊体101的外周上设置有均沿辊体101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台100和多个凹槽200,多个凸台100和多个凹槽200沿辊体101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凸台100上设置有均沿辊体101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工作齿110;每个凹槽200中设置有沿辊体101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两列出料孔210,相邻两列的出料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辊,其特征在于,包括:/n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台和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凸台和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n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工作齿;/n每个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两列出料孔,相邻两列的所述出料孔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布置;/n一个所述模辊的工作齿能与另一所述模辊的所述出料孔相互配合以完成切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辊,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周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凸台和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凸台和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均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工作齿;
每个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沿所述辊体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两列出料孔,相邻两列的所述出料孔沿所述辊体的轴向方向布置;
一个所述模辊的工作齿能与另一所述模辊的所述出料孔相互配合以完成切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辊,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出料孔之间形成切割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辊,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辊体的轴线方向,相邻的所述出料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孔贯穿所述辊体,所述出料孔在所述辊体的外壁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出料孔在所述辊体的内壁上形成第二开口;
且所述第二开口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冬冬李宁波汪金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