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5718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包括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蜡质材料为硬脂酸、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甘油脂、单硬脂酸甘油脂中的至少两种。该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干冰或液氮作为冷却剂。该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相对于使用单一的蜡质材料,例如十六醇,具有明显的提高的缓释效果,患者可一天服用一次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即可,无需多次服用,使用方便。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干冰或液氮冷却,有利于制得圆整、均匀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进一步改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双氯芬酸钠为经典的解热镇痛药物,可有效缓解肌肉、关节、软组织的轻中度疼痛,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缓解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缓解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等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双氯芬酸钠现有的市售缓释剂型有缓释片、肠溶片、缓释胶囊,没有缓释微丸剂型。现有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剂型往往缓释效果欠佳,使得患者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剂后,在短时间里,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就达到很高浓度,缓释效果较差,导致治疗效果较差。由于缓释效果差,每天需要多次给药,使用不便。另外,现有技术中,有尝试制备双氯芬酸钠的微丸剂型,但往往微丸剂型成型困难,更多的是得到泥浆状的形态,这也会进一步降低缓释效果。因此,提供一种新的缓释效果更好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包括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所述蜡质材料为硬脂酸、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甘油脂中的至少两种。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的质量比为(40-58):(12-35):(12-5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的质量比为(45-55):(15-30):(15-50);更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的质量比为50:25:25。优选的,所述硬脂酸甘油脂为单硬脂酸甘油脂和/或双硬脂酸甘油酯。优选的,所述填充剂选自蔗糖、甘露醇、硅酸铝镁、乳糖复合物(例如产品型号为Retalac的乳糖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乳糖复合物选自乳糖和纤维素的复合物(产品型号为cellactose80、产品型号为MicroceLac100)、乳糖和淀粉的复合物(产品型号为StarLac)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包括上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和辅料。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崩解剂选自波拉克林钾、羧甲基纤维素钙、部分预胶化淀粉、大豆多糖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富马酸钠、硬脂酸钙、山嵛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包括上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中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的质量比为(40-60):(30-50):(1-8):(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中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的质量比为(45-50):(35-40):(5-8):(5-8);更优选的,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中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的质量比为50:40:5:5。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相对于缓释片或缓释胶囊,既具备了片剂的剂型特点,又具备了多单元释药,使人体血药浓度更平稳、胃肠道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更高的特点。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制粒机中,将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混合,加热,搅拌,制得泥浆状的混合物,然后加入冷却剂,出料,制得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优选的,所述造粒机是湿法制粒机。优选的,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9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的温度为65-70℃。蜡质材料的溶解温度是60℃以上,双氯芬酸钠在90℃以上可能分解,分解产生的物质可能会引入大量杂质而引发安全问题。优选的,所述搅拌的速度为80-120转/分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搅拌的速度为80-100转/分钟。优选的,所述搅拌的时间为0.5-1小时。优选的,所述冷却剂为干冰或液氮。所述泥浆状的混合物在自然冷却的条件下是无法形成颗粒的,但加入干冰或液氮等冷却剂,可以使泥浆状的混合物迅速冷却,在冷却过程中,泥浆状的混合物在制粒机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会形成圆整的微丸。通过此工艺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外观为球形,因从内到外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均匀结合而成,每一层均溶出均匀。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惊喜发现,采用组合的蜡质材料制得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效果与单组分的蜡质材料相比,其缓释效果完全不同,采用组合的蜡质材料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效果明显改善,可到达一天只需给药一次的缓释效果。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与辅料混合,压片,制得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优选的,上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与填充剂、崩解剂置混合机中混合10-20分钟,燃然后加入润滑剂,混合5-10分钟。优选的,所述压片的压力范围为70-130Kg。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片是与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不同的两种剂型,可满足不同患者对不同剂型的需求。一种药物,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优选的,所述药物为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优选的,所述剂型选自片剂、丸剂或胶囊剂。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和辅料。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在制备治疗解热镇痛药物中的应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包括的蜡质材料为硬脂酸、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甘油脂中的至少两种,使得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相对于单一的蜡质材料(例如十六醇)具有明显的提高的缓释效果,患者可一天服用一次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即可,无需多次服用,使用方便。(2)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干冰或液氮冷却,有利于制得圆整、均匀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进一步改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效果。(3)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溶出度小于0.5%,大大减少了对胃的刺激,又在人工肠液中缓慢释放,达到持续溶出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实施例1: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由以下组分组成:双氯芬酸钠25.0Kg、十六醇6.25Kg、单硬脂酸甘油脂6.25Kg、乳糖和淀粉的复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所述蜡质材料为硬脂酸、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甘油脂中的至少两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所述蜡质材料为硬脂酸、十八醇、十六醇、硬脂酸甘油脂中的至少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的质量比为(40-58):(12-35):(12-55)。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粒机中,将双氯芬酸钠、蜡质材料、填充剂混合,加热,搅拌,制得泥浆状的混合物,然后加入冷却剂,出料,制得所述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耀权谭垚婷沈黎江黄家俊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翼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