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96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其包括桶体,还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驱动件,桶体的开口倾斜向上,桶体的底部内壁上周向固定有若干混料板,所有混料板的延伸方向均与桶体的径向呈交叉设置,所有混料板的一端均固定在桶体的内壁上,所有混料板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混料板的表面共同围成了掉落腔。在裹粉过程中,先将原料和配料倒入到桶体内,再通过驱动件驱动桶体绕自身轴线自转,混料板将带动物料转动上升;当带有物料的混料板转动至倾斜向下的状态时,物料将沿混料板的延伸方向下滑并从掉落腔掉落至下侧的混料板上,而物料在转动、滑动以及掉落的过程中将自动混合,从而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裹粉机
本技术涉及裹粉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率裹粉机。
技术介绍
在腰果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裹粉,即把腰果与面粉、白砂糖和食用盐进行混合。现有的裹粉方式是将原料和配料共同放入到桶内,再由人工手持搅拌棒进行搅拌混匀。但是,这种裹粉方式的裹粉效率较为低下,且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后,身体容易疲累,此时裹粉效率将进一步降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裹粉机,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包括供原料和配料放置的桶体,还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驱动桶体绕自身轴线自转的驱动件,桶体的开口倾斜向上,桶体的底部内壁上周向固定有若干混料板,所有混料板的延伸方向均与桶体的径向呈交叉设置,所有混料板的一端均固定在桶体的内壁上,所有混料板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混料板的表面共同围成了供物料掉落的掉落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裹粉过程中,先将原料和配料倒入到桶体内,再通过驱动件驱动桶体绕自身轴线自转,混料板将带动物料转动上升;当带有物料的混料板转动至倾斜向下的状态时,物料将沿混料板的延伸方向下滑并从掉落腔掉落至下侧的混料板上,而物料在转动、滑动以及掉落的过程中将自动混合,从而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同时,因桶体的开口倾斜朝上,故桶体内的物料将不易从桶体内掉出且便于原料的转动裹粉。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供支架转动连接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位于桶体斜下方的收集箱和带动支架转动从而促使桶体将物料倒入到收集箱内的带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桶体内的原料裹粉完成后,带动组件将带动支架向下翻转,使得桶体内的物料被倒入到收集箱内,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下料,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延伸架和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延伸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过程中,气缸和延伸架均将发生转动,使得桶体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故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即可实现物料的全自动下料,并保证了桶体在原料裹粉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呈水平设置的备料板,备料板的一侧位于桶体开口的正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料在桶体内被裹粉的过程中,工人能够将下一批的原料和配料放置到备料板上,当桶体内的物料被倒入到收集箱内且桶体转动复位后,工人通过外部刮板或毛刷将备料板上的原料和配料推入到桶体内即可,而无需将装有原料和备料的外部料桶提升至桶体的高度再倒入到桶体内,从而提高了物料的上料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备料板远离于桶体开口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促使备料板呈水平设置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桶体内进行上料时,将备料板按压至倾斜向下的状态即可使得备料板上的物料滑入到桶体内,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上料效率;当取消对备料板的按压后,弹性件将回复至自然状态并促使备料板呈水平设置,以便后续的备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备料板上固定有供桶体的下侧转动压紧从而促使备料板上的物料倒入到桶体内的抵触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动组件带动支架向上翻转使得桶体的下侧压紧于抵触板后,抵触板和备料板将向下翻转,使得备料板上的物料滑落至桶体内,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上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备料板上固定有两组分设于桶体两侧的挡板,两组挡板与备料板共同围成了供物料倒入到桶体内的限位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通道使得备料板上的物料在上料过程中不易滑落至桶体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备料板上固定有用于阻挡飘扬物料的防护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备料板上的物料滑落至桶体内的过程中,原料中的碎渣和配料内的面粉将会飘扬,防护罩将对飘扬的物料进行阻挡,使得飘扬的物料最终还是落入到桶体内,从而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并提高了车间的工作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桶体、驱动件和混料板的设置,使得物料在桶体不断地转动、滑动以及掉落,实现了对物料的自动混合,从而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2.带动组件、固定架和收集箱的设置,使得桶体内的物料被倒入到收集箱内,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下料,操作方便;3.备料板和抵触板的设置,使得备料板上的物料滑落至桶体内,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上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表示带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固定架;11、收集箱;12、备料板;13、抵触板;14、扭簧;15、挡板;16、限位通道;17、防护罩;2、支架;21、电机;3、桶体;31、混料板;32、掉落腔;4、带动组件;41、延伸架;42、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包括固定架1、支架2和供原料和配料放置的桶体3,支架2上固定有驱动件,驱动件为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桶体3并与桶体3呈同轴线设置,电机21能够驱动桶体3自转使得桶体3内的物料被混合。如图1和图2所示,桶体3为八角桶,且桶体3的开口倾斜向上;桶体3的底部内壁上周向固定有若干混料板31,在本实施例中混料板31的数量为四组,所有混料板31的延伸方向均与桶体3的径向呈交叉设置,所有混料板31的一端均固定在桶体3的内壁上,所有混料板31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混料板31的表面共同围成了掉落腔32。在电机21带动桶体3自转的过程中,混料板31将带动物料转动上升;当带有物料的混料板31转动至倾斜向下的状态时,物料将沿混料板31的延伸方向下滑并从掉落腔32掉落至下侧的混料板31上,而物料在转动、滑动以及掉落的过程中将自动混合,从而提高了对原料的裹粉效率。如图3所示,支架2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固定架1上设有位于桶体3斜下方的收集箱11和带动组件4,带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支架2上的延伸架41和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的气缸42,气缸42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延伸架41。在气缸42活塞杆的伸出过程中,气缸42和延伸架41均将发生转动,支架2将向下翻转,使得桶体3内的物料被倒入到收集箱11内,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下料。如图1所示,固定架1上设有呈水平设置的备料板12,备料板12的一侧位于桶体3开口的正上方,备料板12远离于桶体3开口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备料板12的下表面固定有呈“L”形设置的抵触板13。在气缸42活塞杆的收缩过程中,气缸42和延伸架41均将发生转动,支架2将向上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包括供原料和配料放置的桶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支架(2)上设有驱动桶体(3)绕自身轴线自转的驱动件,桶体(3)的开口倾斜向上,桶体(3)的底部内壁上周向固定有若干混料板(31),所有混料板(31)的延伸方向均与桶体(3)的径向呈交叉设置,所有混料板(31)的一端均固定在桶体(3)的内壁上,所有混料板(31)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混料板(31)的表面共同围成了供物料掉落的掉落腔(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包括供原料和配料放置的桶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支架(2)上设有驱动桶体(3)绕自身轴线自转的驱动件,桶体(3)的开口倾斜向上,桶体(3)的底部内壁上周向固定有若干混料板(31),所有混料板(31)的延伸方向均与桶体(3)的径向呈交叉设置,所有混料板(31)的一端均固定在桶体(3)的内壁上,所有混料板(31)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混料板(31)的表面共同围成了供物料掉落的掉落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支架(2)转动连接的固定架(1),固定架(1)上设有位于桶体(3)斜下方的收集箱(11)和带动支架(2)转动从而促使桶体(3)将物料倒入到收集箱(11)内的带动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率裹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支架(2)上的延伸架(41)和转动连接于固定架(1)的气缸(42),气缸(42)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延伸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木胡树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森宝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