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682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经济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在种植区采用粮条间作的方式,种植区内设置有耕作带和种植带,所述耕作带用于耕种粮食作物,所述种植带用于种植白蜡,所述种植带宽1.5米,耕作带宽8~20米,种植带中的白蜡杆或白蜡条按墩状栽植。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保证白蜡种植密度不降低,又保证了耕地面积不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粮条间作,方便施肥与浇灌;白蜡采收时间为9月下旬至11月粮食收割后,方便机械化运输,减少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济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白蜡具有抗盐碱、抗旱、抗寒、根系发达等特点,且通体洁白、光滑柔软、木材坚韧富有弹性、结构均匀纹理致密,常被用于园林绿化、用材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等。其中白蜡经济林主要用于放养白蜡虫或生产白蜡杆(条),而传统白蜡杆(条)生产周期长,种植密度大,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民收入不稳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蜡(条)杆栽植鼎盛时期,在宁陵县全县种植面积达15万亩,各类白蜡杆加工企业50多家,白蜡条编织专业户1000多户,而目前栽植面积不足5万亩,全县白蜡杆粗加工企业减少到11家,白蜡条编织专业户为零。因此改善白蜡杆(条)种植方式意义重大。现有技术中有关于白蜡树的种植方式,其种植目的是将白蜡作为用材林或者园林观赏树木(李小艳,孟娟,牛瑞瑞,翟红莲,薛鹏飞.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人造白蜡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2):53-57.;刘志光.白蜡树的种植探究[J].现代园艺,2016,No.308(08):37-37.),直接使其成长为乔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白蜡种植时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既可以保证白蜡种植密度不降低,又保证了耕地面积不减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在种植区采用粮条间作的方式,该粮条间作的种植方式对耕地来说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种植区内设置有耕作带和种植带,所述耕作带用于耕种粮食作物,所述种植带用于种植白蜡杆或白蜡条。所述种植带宽1.5米,耕作带宽8~20米,种植带中的白蜡杆和/或白蜡条呈墩状栽植。所述墩为圆形,多个白蜡杆或白蜡条栽植后形成的圆形丛状结构即为墩。作为优选方案,每行的墩距为0.2~0.3米,墩行距为0.5~0.6米,每亩445墩。培养白蜡条时,每30~100根条形成一墩,每年刈割一次白蜡条;培养白蜡杆时,每20~30根杆形成一墩;白蜡杆、条混合培养时,每10~25根杆形成一墩,每根杆的下部培养白蜡条,3~4年后采收白蜡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白蜡杆或白蜡条,白蜡杆成品米围径6~13厘米,白蜡条更细:当年栽植当年即刈割,白蜡杆和白蜡条的直径均较用材林白蜡树的直径小,多个白蜡杆或白蜡条栽植后形成圆形墩状结构,既满足了白蜡杆或白蜡条的生长需求,又增加了栽植密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了能够使得白蜡更好地采光,白蜡杆和白蜡条行向设为正南正北或顺地形栽培。所述种植区的土壤条件为两合土、壤土、沙质土或砾质土。所述种植区的区域为丘陵、平原或沙区。所述白蜡的栽植时间为秋栽或春栽,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春栽在土壤解冻至萌芽前。所述白蜡的栽植包括:从苗圃采集种条,将枝条剪成20~30厘米长的杆或条,进行直插造林。所述白蜡杆、条的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下旬至11月。具体的,白蜡经济林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苗木培育:(1)种条采集:白蜡杆、条繁育以无性繁殖为主。采集种条一般在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选择发育充实、芽子饱满的一年生粗状枝条(或使用当年采集的白蜡杆顶头部分亦可),剪截成20~30厘米长。(2)栽培:土壤条件:两合土、壤土、沙质土、砾质土等均可栽植。种植区域:丘陵、平原、沙区均可栽植。种植时间: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春栽在土壤解冻至萌芽前。栽植方式:将剪成20~30厘米长的枝条,进行直插栽培。栽植密度:粮条间作,一般墩距0.2~0.3米,墩行距0.5~0.6米,带距8~20米,行向正南正北或顺地形栽培;培养条:依墩大小而定,应在30~100根左右,每年刈割一次;培养杆:每20~30根杆形成一墩;条杆混合培养:依墩大小,按照通风透光原则每墩可留10~25根杆,每根杆的根部周围再培养一定白蜡条,杆3~4年后可依据培育用途不同而进行采收,条当年刈割。(3)管理:整枝抚育:根据培养条、杆不同目的分别进行整技抚育。夏季管理:对培育蜡杆应进行及时的抹芽,依据培育用途待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摘心。土肥水管理:插条后应立即浇一遍水,至萌芽后,遇干旱天气,可每隔20天左右浇一次水,苗长至20~30厘米时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8~10kg,以后一月左右追肥一次,连追三次,追肥后浇水。(1)土壤管理,春秋两季结合施肥进行土壤翻耕。(2)施肥,秋冬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季以穴施氮肥为主。(3)灌溉,浇好封冻水、萌芽水、生长季浇水,并结合浇水及时施肥,浇灌以沟灌、株灌为主。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中宜使用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然资源,以培育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生长季虫害主要以防治扁刺蛾、黄刺蛾、白蜡天牛、白蜡巨甲等害虫,应根据预测报选准防治时机;连阴雨天气时注意防治叶部的黑斑病。步骤2:采收:(1)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下旬至11月。(2)根据培养目的进行分类人工采收。(3)白蜡条用镰或修枝剪在条的基部剪断即可;白蜡杆需使用手锯在基部2厘米处锯断,同时将头部去掉。锯杆后要用利刀刮平锯口,并涂蜡或白乳胶保护。步骤3:加工:白蜡条可以根据用途加工成框、蒌、篮等。白蜡杆可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是将杆上锅高温蒸煮,扒皮、捏直后分级,然后按照用途打捆(每捆20~25根)直接外运;精加工是对粗加工分级后的白蜡杆,进行防虫柱、软化、弯曲、砂光、防腐等技术性处理,再按用途生产成武术杆、掀把、滕编工艺家俱等。步骤4:包装运输:条编及滕编家俱在运输过程中应包装或加衬垫物,防止腐损和碰伤;杆外运时,按照每20或25根打成一捆,两头用铁丝拧紧,外运过程,上面应用帆布等物覆盖。贮存:加工后的杆在存放过程中应打捆,堆叠存放,保持干燥、通风,加工后的条编、滕编家俱在贮存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污染、防鼠虫害,堆叠存放应加衬垫物,以防磨损和压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既不降低白蜡整体种植密度,又保证了耕地面积不减小,为农民的稳定收入提供保障;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粮条间作,方便施肥与浇灌;白蜡杆、条采收时间为9月下旬至11月,该时间段是处于粮食收割后,方便机械化运输,减少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白蜡经济林粮条间作种植结构图。图2为白蜡杆和白蜡条混合培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白蜡杆和白蜡条混合培养成熟时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为种植带,2为耕作带,3为白蜡墩,31为白蜡杆,32为白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所能想到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白蜡经济林种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在种植区采用粮条或粮杆间作的方式,种植区内设置有耕作带和种植带,所述耕作带用于耕种粮食作物,所述种植带用于种植白蜡,所述种植带宽1.5米,耕作带宽8~20米,种植带中的白蜡杆和/或白蜡条按墩状栽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在种植区采用粮条或粮杆间作的方式,种植区内设置有耕作带和种植带,所述耕作带用于耕种粮食作物,所述种植带用于种植白蜡,所述种植带宽1.5米,耕作带宽8~20米,种植带中的白蜡杆和/或白蜡条按墩状栽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行的墩距为0.2~0.3米,墩行距为0.5~0.6米,每亩445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白蜡条时,每30~100根条形成一墩;培养白蜡杆时,每20~30根杆形成一墩;白蜡杆和白蜡条混合培养时,每10~25根杆形成一墩,每根杆的根部周围种植白蜡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蜡经济林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白蜡杆和白蜡条行向设为正南正北或顺地形栽培。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平朱学灵袁凤玉黄永尚陈涛鲁雪丽裴志涛杨红芳梅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远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