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9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地块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小于15°的缓坡地,土壤要求pH值要求4.5‑6.5;土壤厚度80㎝以上;单行栽植:行幅1.5m,穴距20㎝,每穴两株,每亩4500株;大行幅1.6m,小行距30㎝,丛距30㎝,茶树交错排列,每穴定植2株,每亩5000株;秋栽茶苗冬季用竹篾搭白色透光薄膜支撑棚,营造温室效果,实现防寒护苗;竹篾长1‑1.8m,30㎝一个,成弓形,塑料薄膜厚0.4丝,1‑2m宽,四周用土压紧,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再揭棚;竹篾和塑料薄膜可重复利用1年;茶苗移栽后,若久旱无雨或茶苗出现旱象,要及时浇水;阴雨天及时排涝;夏季5‑8月用75%遮阴网覆盖防晒,确保苗木成活。本发明专利技术茶树成活率高、发芽早,芽叶质量高,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种植
,具体为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
技术介绍
茶树无性系茶苗是利用母本园茶树枝条扦插培育出来的一种无性繁育技术,也可称“植物克隆”。它具有遗传性稳定,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具体特征的一致性;用茶籽种植培育出来的实生苗称有性繁殖;实生苗茶园是不能保证茶苗纯度。即使是从纯良种母本园中采摘的茶种籽进行繁育,也会有虫传花粉杂交的种籽,种植后也会出现分离、变异。新垦幼龄茶园土壤贫瘠,地表裸露,同时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夏季的时候阳光毒辣,水分容易散失,在冬天的时候由于寒冷,会使其本身冻坏,影响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包括如下步骤:S1:园地选择:(1)地块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小于15°的缓坡地,具备灌溉条件;(2)土壤要求微酸性、pH值要求4.5-6.5;活性钙含量低于0.2%、地下水位80㎝以下;土壤厚度80㎝以上。S2:整地:全面深翻30㎝以上,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缓坡地面等高线修成反坡梯田,台面宽1m,台距1.2m;平地修成垄状台面,垄面宽1m,垄中心相距1.8-1.9m,垄高20㎝。S3:种苗选择:(1)无性系良种茶苗;(2)苗木要求一年生,扦插一级苗,高25-35㎝,茎粗0.2㎝以上,且根系生长良好,无茶树病、虫、冻害;(3)要求带土调运或黄泥浆根套袋运输,搭架分层排放,层间保留15㎝通风带,运输中要篷布覆盖,防止日晒和风吹。S4:栽种规格:(1)单行栽植:行幅1.5m,穴距20㎝,每穴两株,每亩4500株;(2)双株双行栽植:大行幅1.6m,小行距30㎝,丛距30㎝,茶树交错排列,每穴定植2株,每亩5000株。S5:栽种时间:(1)秋栽:8月下旬-10月底;(2)春栽:2月下旬-3月中旬。S6:栽种技术:按栽植规格立桩拉线,开挖栽植沟,沟深20㎝.每穴2株,用沟旁细土偎好根,上要偎至根颈部5㎝,随后用双手在根茎周围用力朝中心挤,然后轻轻把苗提一下,再偎土,再压紧,再偎土;浇足定根水,随后覆土保墒,最后铺黑色塑料地膜或黑色地布,保温保湿防杂草。S7:栽后管护:(1)修剪:栽植后定型修剪,其高度离颈地面上15㎝,留3-4片叶为宜。(2)防寒保苗:秋栽茶苗冬季用竹篾搭白色透光薄膜支撑棚,营造温室效果,保温保湿,实现防寒护苗;其中,竹篾长1-1.8m,30㎝一个,成弓形,塑料薄膜厚0.4丝,1-2米宽,四周用土压紧,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再揭棚;竹篾和塑料薄膜可重复利用1年。(3)抗旱遮阴:茶苗移栽后,若久旱无雨或茶苗出现旱象,要及时浇水;阴雨天及时排涝;夏季5-8月用75%遮阴网覆盖防晒,确保苗木成活。S8:苗期管理:(1)合理间作:茶园间作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茶行小行不套种,大行间作业应两边离茶苗33㎝,单行种植;间作品种以矮杆直立型豆科作物为宜。(2)中耕除草:茶园中耕除草要做到有草必除,不松动茶树根为原则。(3)茶园追肥:3月上、中旬茶芽已开始萌发,但根的吸收营养能力还很差;为此可用0.5%尿素液根外追肥1-2次;5月下旬或6月上旬,逢雨天,每亩撒尿素5-6公斤。(4)病虫防治:采用茶园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保障茶叶安全、高效、高质生产。优选的,所述园地选择中土壤类型以沙壤土、壤土为主。优选的,所述种苗选择以无性系良种茶苗为主,有龙井43#、迎霜、安吉白茶、乌牛早、陕茶一号、中茶108、中黄2号、黄金芽等优良品种。优选的,所述防寒保苗中依可通过如下步骤:(1)镇土:入冬前浇透水后,将茶苗行间土壤回填镇埋茶苗,只保留2-3片叶子外露,次年春分前后扒开镇土部分。(2)覆盖:封冻前,在茶苗两侧铺宽20cm,厚10cm的玉米秆,用以蓄水保暖,次年秋季将半腐烂的玉米秆埋入土中作有机肥。优选的,所述抗旱遮阴中依可通过如下方式:可于茶苗栽植后的次年清明前后,在幼苗行间种植一行早玉米,当酷署到来的7-9月,玉米高度已达0.8m以上,可起到有效的遮荫降温作用。优选的,所述苗期管理中依需如下步骤方法:其中,(1)补苗:由于无性系良种茶苗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遇到高温干旱或者低温天气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缺株断行,所以要立即补苗,采取同龄苗带土移栽补缺、预备苗带土移栽补缺方法进行补苗,确保茶园产量。(2)中耕:茶树生长过程中一共要经过13次中耕,分别是春耕、夏耕和冬耕,耕作的深度都为510cm。(3)修剪:定期修剪是促进茶树生长的关键,幼龄茶园必须要及时做好修剪工作,第一次修剪一般在茶苗定植移栽的时候进行,保持茶苗离地高度为1520cm,第二次则通常在移栽时候的第二年进行,保持茶树的离地高度为40cm左右,第三次则在定植之后的第三年进行,保持茶树的离地高度为60cm;茶苗定植三年之后开始轻度修剪。优选的,所述病虫防治:新建茶园一般3年后开采,前期主要是长树体树冠,当病虫指数达到防治指标时,在茶叶采摘期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比如防虫板、杀虫灯等防治措施,在非采摘期可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适当生物、化学农药防治,虫害主要为茶小绿叶蝉、茶蓑蛾、蚜虫等,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百部·楝·烟乳油800倍液等生物农药,严重时可采用适量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全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商洛茶区茶树病害少而轻,主要为茶树褐叶斑病,落叶但不会引起茶树死亡,一般不防治,若十分严重,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常量防治,用药量不超过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叶面喷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无性系良种茶种植密度减小,使得土壤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茶树之间的间隔空隙扩大,因而茶园土壤可以充分分解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加速茶园土壤的生物系统循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茶蓬下通风透光,可降低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改善茶园生态系统气候因子,有利于茶园小气候的形成,进一步改善茶叶品质,造成良性循环。2、本专利技术无性系良种茶在茶树的栽植过程中,栽植人员要严格按照栽植规程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茶园群落结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采用苗子分栽的方式,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履清栽植的品种,同时也能保证减少茶苗上方的水分蒸发,茶树发芽早,芽叶质量高,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栽培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遮阳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园地选择:(1)地块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小于15°的缓坡地,具备灌溉条件;(2)土壤要求微酸性、pH值要求4.5-6.5;活性钙含量低于0.2%、地下水位80㎝以下;土壤厚度80㎝以上;/nS2:整地:全面深翻30㎝以上,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缓坡地面等高线修成反坡梯田,台面宽1m,台距1.2m;平地修成垄状台面,垄面宽1m,垄中心相距1.8-1.9m,垄高20㎝;/nS3:种苗选择:(1)无性系良种茶苗;(2)苗木要求一年生,扦插一级苗,高25-35㎝,茎粗0.2㎝以上,且根系生长良好,无茶树病、虫、冻害;(3)要求带土调运或黄泥浆根套袋运输,搭架分层排放,层间保留15㎝通风带,运输中要篷布覆盖,防止日晒和风吹;/nS4:栽种规格:(1)单行栽植:行幅1.5m,穴距20㎝,每穴两株,每亩4500株;(2)双株双行栽植:大行幅1.6m,小行距30㎝,丛距30㎝,茶树交错排列,每穴定植2株,每亩5000株;/nS5:栽种时间:(1)秋栽:8月下旬-10月底;(2)春栽:2月下旬-3月中旬;/nS6:栽种技术:按栽植规格立桩拉线,开挖栽植沟,沟深20㎝,每穴2株,用沟旁细土偎好根,上要偎至根颈部5㎝,随后用双手在根茎周围用力朝中心挤,然后轻轻把苗提一下,再偎土,再压紧,再偎土;浇足定根水,随后覆土保墒,最后铺黑色塑料地膜或黑色园艺地布,保温保湿防杂草;/nS7:栽后管护:/n(1)修剪:栽植后定型修剪,其高度离颈地面上15㎝,留3-4片叶为宜;/n(2)防寒保苗:秋栽茶苗冬季用竹篾搭白色透光薄膜支撑棚,营造温室效果,保温保湿,实现防寒护苗;其中,竹篾长1-1.8m,30㎝一个,成弓形,塑料薄膜厚0.4丝,1-2m宽,四周用土压紧,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再揭棚;竹篾和塑料薄膜可重复利用1年;/n(3)抗旱遮阴:茶苗移栽后,若久旱无雨或茶苗出现旱象,要及时浇水;阴雨天及时排涝;夏季5-8月用75%遮阴网覆盖防晒,确保苗木成活;/nS8:苗期管理:/n(1)合理间作:茶园间作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茶行小行不套种,大行间作业应两边离茶苗33㎝,单行种植;间作品种以矮杆直立型豆科作物为宜;/n(2)中耕除草:茶园中耕除草要做到有草必除,不松动茶树根为原则;/n(3)茶园追肥:3月上、中旬茶芽已开始萌发,但根的吸收营养能力还很差;为此可用0.5%尿素液根外追肥1-2次;5月下旬或6月上旬,逢雨天,每亩撒尿素5-6公斤;/n(4)病虫防治:采用茶园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保障茶叶安全、高效、高质生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园地选择:(1)地块宜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小于15°的缓坡地,具备灌溉条件;(2)土壤要求微酸性、pH值要求4.5-6.5;活性钙含量低于0.2%、地下水位80㎝以下;土壤厚度80㎝以上;
S2:整地:全面深翻30㎝以上,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缓坡地面等高线修成反坡梯田,台面宽1m,台距1.2m;平地修成垄状台面,垄面宽1m,垄中心相距1.8-1.9m,垄高20㎝;
S3:种苗选择:(1)无性系良种茶苗;(2)苗木要求一年生,扦插一级苗,高25-35㎝,茎粗0.2㎝以上,且根系生长良好,无茶树病、虫、冻害;(3)要求带土调运或黄泥浆根套袋运输,搭架分层排放,层间保留15㎝通风带,运输中要篷布覆盖,防止日晒和风吹;
S4:栽种规格:(1)单行栽植:行幅1.5m,穴距20㎝,每穴两株,每亩4500株;(2)双株双行栽植:大行幅1.6m,小行距30㎝,丛距30㎝,茶树交错排列,每穴定植2株,每亩5000株;
S5:栽种时间:(1)秋栽:8月下旬-10月底;(2)春栽:2月下旬-3月中旬;
S6:栽种技术:按栽植规格立桩拉线,开挖栽植沟,沟深20㎝,每穴2株,用沟旁细土偎好根,上要偎至根颈部5㎝,随后用双手在根茎周围用力朝中心挤,然后轻轻把苗提一下,再偎土,再压紧,再偎土;浇足定根水,随后覆土保墒,最后铺黑色塑料地膜或黑色园艺地布,保温保湿防杂草;
S7:栽后管护:
(1)修剪:栽植后定型修剪,其高度离颈地面上15㎝,留3-4片叶为宜;
(2)防寒保苗:秋栽茶苗冬季用竹篾搭白色透光薄膜支撑棚,营造温室效果,保温保湿,实现防寒护苗;其中,竹篾长1-1.8m,30㎝一个,成弓形,塑料薄膜厚0.4丝,1-2m宽,四周用土压紧,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再揭棚;竹篾和塑料薄膜可重复利用1年;
(3)抗旱遮阴:茶苗移栽后,若久旱无雨或茶苗出现旱象,要及时浇水;阴雨天及时排涝;夏季5-8月用75%遮阴网覆盖防晒,确保苗木成活;
S8:苗期管理:
(1)合理间作:茶园间作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茶行小行不套种,大行间作业应两边离茶苗33㎝,单行种植;间作品种以矮杆直立型豆科作物为宜;
(2)中耕除草:茶园中耕除草要做到有草必除,不松动茶树根为原则;
(3)茶园追肥:3月上、中旬茶芽已开始萌发,但根的吸收营养能力还很差;为此可用0.5%尿素液根外追肥1-2次;5月下旬或6月上旬,逢雨天,每亩撒尿素5-6公斤;
(4)病虫防治:采用茶园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保障茶叶安全、高效、高质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无性系茶苗建园成活率的栽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园地选择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云鹏王凌云翟建红卫莉赵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市蚕果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