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作于木材,而且主要用于加工用材,是胶合板、纤维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加工原料。刺槐在我国广为栽培,其适应能力已近于乡土树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面积较大,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中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每年国家进口大量木材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营造杨树、刺槐速生丰产林一度成为解决国家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杨树纯林面积增加,林分质量低下、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脆弱、森林病虫害爆发、林地生产力衰退、林木生长量下降、森林火灾隐患增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已成为“禁杨”、“砍杨”的理由和限制杨树发展的主要因素。
[0003]豫东沙区是河南省主要的杨树和刺槐的人工林栽培区。豫东地区土壤贫瘠,立地条件较差,难以生产大规格的杨树及刺槐木材。特别是刺槐纯林,虽广为栽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在豫东沙区造林前一年进行全垦整地,整地后挖穴在造林前一个月前进行;(2)在春季3~4月树液开始流动时,同时栽植杨树和刺槐,采用杨树、刺槐混交林的方式种植,杨树采用2年生特级大苗,刺槐采用2年生实生苗;混交比例为1:4;初植密度:89株/亩,其中杨树: 17株/亩;刺槐:72株/亩;(3)中幼林抚育:造林后前3年采取以耕代抚措施;第4~5年采取机耕地面抚育方式,一年2次;第6年,开始进入蓄积生长阶段,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8,进行透光伐抚育;第10年,林分进入竞争生长阶段,根据林木分级技术,进行生长抚育间伐;(4)16年后进入质量选择阶段,通过采取近自然经营,调整树高/胸径的比值<80,使杨树形成胸径41厘米、平均树高28米以上的大径材,刺槐形成胸径在22厘米以上、平均树高在17米以上的大径材;(5)21年杨树刺槐已经达到自然成熟,可以进行更新采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全垦整地深度40~50厘米,植穴规格60厘米
×
60厘米
×
40厘米,结合造林地整地增施有机肥作为底肥,要求每亩撒施有机肥4000kg,若采用穴施时,每穴施肥量为50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杨树和槐树的混交方式:条带状混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三强,朱学灵,江帆,余洲,李伟,叶先亮,孔维芝,黄彩霞,庞雪娜,王思崇,李新杰,刘海燕,王征,郑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远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