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5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包括上瓷管和下瓷管,下瓷管下端设有阳极部件,上瓷管和下瓷管之间设有栅极,上瓷管内设有冷阴极和聚焦极,冷阴极和聚焦极相对栅极之间的距离均可单独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调节聚焦极和阴极在轴向的位置,即可实现多种电压条件下工作,从而得到不同短波限的X射线;同样,通过调节聚焦极和阴极在轴向的位置,可在相同或不同工作电压下得到不同大小的阳极电流,从而得到不同的短波限和不同强度的X射线,不仅操作简单,具有更方便调整电子束流汇聚作用,而且调整范围更大,有利于形成更小焦点,同时该冷阴极X射线管的结构能够优化老炼过程,提升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
本技术涉及场致发射
和电真空器件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
技术介绍
场致发射技术:当对场致发射的阴极衬底涂覆层施加一定电场时,因为隧穿效应,一部分费米能级附近的高能电子会穿越阴极表面势垒,溢出表面而飞向阳极,形成电流。此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来激发电子,具有响应快、能量损耗小,发射效率高等特点,并且因为使用纳米材料作为电子源,体积小巧,所造出的X射线管结构紧凑,降低了X射线管焦点的尺寸,使其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X射线管的诸多要求。尽管场致发射阴极作为X射线管电子源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①阴极表面涂覆层材料不论是石墨烯还是碳纳米管,生长过程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生长均一性难以保证,造成每个冷阴极的电流发射密度不一致;②冷阴极射线管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冷阴极自身直径小,涂覆层与衬底接触面积小,导致连接处接触不良,增大了连接处的电阻,连续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部分涂覆层的损毁。另一方面,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电子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包括上瓷管(1a)和下瓷管(1b),所述下瓷管(1b)下端设有阳极部件(2),所述上瓷管(1a)和下瓷管(1b)之间设有栅极(3),所述上瓷管(1a)内设有冷阴极(4)和聚焦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阴极(4)和聚焦极(5)相对所述栅极(3)之间的距离均可单独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包括上瓷管(1a)和下瓷管(1b),所述下瓷管(1b)下端设有阳极部件(2),所述上瓷管(1a)和下瓷管(1b)之间设有栅极(3),所述上瓷管(1a)内设有冷阴极(4)和聚焦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阴极(4)和聚焦极(5)相对所述栅极(3)之间的距离均可单独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瓷管(1a)的顶部开口设有阴极法兰(6),另设有聚焦极底板(8),所述聚焦极(5)为筒状并置于所述上瓷管(1a)内,所述聚焦极(5)的顶部活动穿过所述阴极法兰(6)并与所述聚焦极底板(8)固定连接;所述聚焦极底板(8)上设有若干向外延伸的调节凸耳(9),每一调节凸耳(9)上设有第一通孔(91)及在该第一通孔(91)内设有一聚焦极调节螺钉(10),所述阴极法兰(6)上对应设有第一调节螺纹孔(61),所述聚焦极调节螺钉(10)的螺纹端套设一锁定螺母(7)后旋进所述第一调节螺纹孔(61)内;所述聚焦极(5)位于所述阴极法兰(6)与所述聚焦极底板(8)之间的部分外分别设有外侧波纹管(11)和内侧波纹管(12),该外侧波纹管(11)和内侧波纹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阴极法兰(6)和所述聚焦极底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极底板(8)中心设有调节孔(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冷阴极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荣李永明王少哲葛锐李晨辉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大功率器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