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64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涉及中小型设备集成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和低压电气件,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后台设备,且后台设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和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所述低压电气件通过电性缆线与电子元器件,且电子元器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量模块化,所述模拟量模块化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修改模块完成对存在故障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内部的参数后,能够将该数据经仿真单元进行预先仿真处理,避免造成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存在二次运行不畅的现象,加快人们对中小型设备运行的管理控制工作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中小型设备集成控制
,尤其涉及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的工业飞速发展,且工业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设备的支持,故多种中小型设备为工厂发展工业的标配,同时,中小型设备一般分布于工厂的各处,不易管理。现有的工厂内的机电设备,相对都是独立运行,独立监控操作,且分布于厂区不同的区域,给厂务操作人员及监管人员增加了工作压力,也无形中造成了人工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工厂内的机电设备,相对都是独立运行,独立监控操作,且分布于厂区不同的区域,给厂务操作人员及监管人员增加了工作压力,也无形中造成了人工的浪费的缺点,而提出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包括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和低压电气件,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后台设备,且后台设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和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所述低压电气件通过电性缆线与电子元器件,且电子元器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量模块化,所述模拟量模块化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真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与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呈并联电性连接,且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还包括有流量送变器、水质分析表、电流/电压表、PH表。优选的,所述PLC可由伺服替代,且PLC与模拟量模块化之间为单向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仿真模块的内部包括有仿真单元和传输单元,且仿真单元的作用主要用于对后台设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仿真处理。优选的,所述后台设备的内部包括有显示模块、分析模块、比对模块和修改模块。优选的,所述分析模块的内部包括有记忆单元和存储单元,且记忆单元主要是对分析的异常数据进行记忆操作。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当修改模块完成对存在故障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内部的参数后,能够将该数据经仿真单元进行预先仿真处理,避免造成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存在二次运行不畅的现象,加快人们对中小型设备运行的管理控制工作进程。2、本技术中,通过低压电气件及电子元器件对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标准化数据采集,并通过模拟量模块化对该标准化数字模拟计算,实现标准化集成控制的目的。3、本技术中,在对记忆单元的设置作用下,其主要是对分析的异常数据进行记忆操作,避免下次出现异常数据时造成多余的时间进行再次分析工作,影响人们通过该系统完成修改数据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分析模块流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仿真模块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2、低压电气件;3、电子元器件;4、模拟量模块化;5、PLC;6、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7、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8、仿真模块;801、仿真单元;802、传输单元;9、后台设备;10、显示模块;11、分析模块;1101、记忆单元;1102、存储单元;12、比对模块;13、修改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分析模块流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仿真模块流程结构示意图。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包括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低压电气件2、电子元器件3、模拟量模块化4、PLC5、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7、仿真模块8、仿真单元801、传输单元802、后台设备9、显示模块10、分析模块11、记忆单元1101、存储单元1102、比对模块12和修改模块13,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后台设备9,且后台设备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和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7,低压电气件2通过电性缆线与电子元器件3,且电子元器件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量模块化4,模拟量模块化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5,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真模块8。进一步的,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与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呈并联电性连接,且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中还包括有流量送变器、水质分析表、电流/电压表、PH表。进一步的,PLC5可由伺服替代,且PLC5与模拟量模块化4之间为单向电性连接,通过模拟量模块化4对标准化数字模拟计算,实现标准化集成控制的目的。进一步的,仿真模块8的内部包括有仿真单元801和传输单元802,且仿真单元801的作用主要用于对后台设备9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仿真处理。进一步的,后台设备9的内部包括有显示模块10、分析模块11、比对模块12和修改模块13,通过比对模块12对分析后的数据与记忆单元1101内的记忆数据进行比对操作,加快该系统的控制速度。进一步的,分析模块11的内部包括有记忆单元1101和存储单元1102,且记忆单元1101主要是对分析的异常数据进行记忆操作。本技术提供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启动该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后,其通过后台设备9的显示模块10相应的终端设备显示屏来观察各个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转情况,当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出现异常现象时,则通过低压电气件2及电子元器件3对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标准化数据采集,并通过模拟量模块化4对该标准化数字模拟计算,再通过PLC5、分析模块11、修改模块13分别完成数据的导入、分析、修改等工作,并输送至仿真模块8处,进行仿真实验,再将正确的修改数据导入异常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最后实现标准化集成控制的目的,就这样完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当修改模块13完成对存在故障的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内部的参数后,能够将该数据经仿真单元801进行预先仿真处理,避免造成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存在二次运行不畅的现象,加快人们对中小型设备运行的管理控制工作进程。2、本技术中,通过低压电气件2及电子元器件3对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标准化数据采集,并通过模拟量模块化4对该标准化数字模拟计算,实现标准化集成控制的目的。3、本技术中,在对记忆单元1101的设置作用下,其主要是对分析的异常数据进行记忆操作,避免下次出现异常数据时造成多余的时间进行再次分析工作,影响人们通过该系统完成修改数据的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包括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和低压电气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后台设备(9),且后台设备(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和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7),所述低压电气件(2)通过电性缆线与电子元器件(3),且电子元器件(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量模块化(4),所述模拟量模块化(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5),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真模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包括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和低压电气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后台设备(9),且后台设备(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和第三机电设备控制系统(7),所述低压电气件(2)通过电性缆线与电子元器件(3),且电子元器件(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模拟量模块化(4),所述模拟量模块化(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5),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仿真模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设备运行成套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电设备控制系统(1)与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呈并联电性连接,且第二机电设备控制系统(6)中还包括有流量送变器、水质分析表、电流/电压表、PH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守东母永宽付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千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