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候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36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疫候诊结构,包括设置在候诊区域顶部的总进风管、若干候诊单元和总出风管;总进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进风机,总出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回风机,候诊单元包括前端敞口的箱体,箱体中下部设有座板,座板上方的箱体后侧壁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并作为靠背;箱体顶部向下设有送风口,座板后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回风口,送风口位于回风口的前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气流一方面保护了候诊者不受候诊单元以外的可能具有传染源的空气的干扰,另一方面将已被感染的候诊者在呼吸中释放入空气中的传染物带走,对于阻断在候诊者之间传播传染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疫候诊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染病防治
,尤其是一种候诊结构。
技术介绍
2020年,新冠肺炎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广泛传播,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挑战。发热病人只能去医院就诊,有些发热病人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有些发热病人则不是。传染病流行期间,就诊病人如果在候诊时不能有效隔离,则传染病就会在就诊人群中传播开来。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往往出现人们集中就诊,就诊人数多的情况,就诊者往往需要在候诊区域等候很长时间。现有的医疗设施不能有效隔离就诊患者,给传染病在就诊者中的传播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隔离候诊者、防止病毒或细菌在空气中传播,又能够在单位空间内容纳较多候诊人员的防疫候诊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防疫候诊结构包括设置在候诊区域顶部的总进风管、若干候诊单元和总出风管,各候诊单元并排设置;总进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进风机,进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总进风管;总出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回风机,回风机用于将候诊单元处的空气送回室外环境中;候诊单元包括前端敞口的箱体,箱体中下部设有水平的座板,座板上方的箱体后侧壁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并作为靠背;箱体顶部向下设有送风口,座板后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回风口,回风口处设有与座板相平齐的回风滤网,送风口位于回风口的前方;总进风管位于箱体上方,各候诊单元的送风口通过进风支管与总进风管相连接;总出风管贯穿各候诊单元并位于各候诊单元的座板的下方,各候诊单元的座板上的回风口通过出风支管与总出风管相连接。各候诊单元紧密排列。所述进风支管上串联设有消毒箱,消毒箱支撑于箱体顶壁;消毒箱的水平截面的面积是进风支管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的5倍以上;消毒箱内设有紫外线杀菌灯、负离子发生器以及用于为紫外线杀菌灯和负离子发生器提供电能的插座,各箱体的顶端设有总电源线,总电源线接入外部的市政电网,各插座分别与总电源线相连接。进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滤网。送风口向上连接有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喇叭口顶端穿过箱体顶壁与消毒箱底端相连通;送风口的水平截面大于消毒箱的水平截面。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使用本技术,每个候诊人员分别坐在一个候诊单元内,将各候诊人员分隔开来。本技术通过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使得坐在候诊单元内的人员所呼吸的始终是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避免未感染传染病的就诊者被相邻的传染病感染者所传染。由于送风口位于回风口的前方,因此各候诊单元内的气流的整体方向是前上部至后下部,这样,就极大减少了候诊单元因呼吸而释放入候诊区域中的细菌或病毒,从整体上大大减小候诊区域内的传染风险。回风滤网的设置,能够避免候诊者身上的小件物品如钥匙等落入回风支管。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气流一方面保护了候诊者不受候诊单元以外的可能具有传染源的空气的干扰,另一方面将已被感染的候诊者在呼吸中释放入空气中的传染物带走,对于阻断在候诊者之间传播传染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各候诊单元紧密排列,能够提高单位空间内容纳的候诊人员数量。消毒箱容量较大,起到进风缓冲的作用,进风的风速在消毒箱处得到极大降低,风速降低后给候诊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使得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发挥消毒作用,净化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向气流中释放负离子,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为候诊者提供更为健康的空气。进风滤网能够防止室外空气中的杂物进入总进风管,如防止落叶或飞絮被吸入总进风管。送风口与喇叭口的具体设置,进一步降低了送入箱体的气流速度,避免气流速度过大而给就诊者造成不适,避免因此加剧就诊者的病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座板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防疫候诊结构包括设置在候诊区域(如候诊室或候诊大厅)顶部的总进风管1、若干候诊单元和总出风管2,各候诊单元并排设置;总进风管1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进风机3,进风机3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总进风管1;总出风管2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回风机4,回风机4用于将候诊单元处的空气送回室外环境中;候诊单元包括前端敞口的箱体5,箱体5中下部设有水平的座板6,座板6上方的箱体5后侧壁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并作为靠背7;箱体5顶部向下设有送风口8,座板6后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回风口9,回风口9处设有与座板6相平齐的回风滤网10,回风滤网10由金属制成。送风口8位于回风口9的前方;总进风管1位于箱体5上方,各候诊单元的送风口8通过进风支管11与总进风管1相连接;总出风管2贯穿各候诊单元并位于各候诊单元的座板6的下方,各候诊单元的座板6上的回风口9通过出风支管12与总出风管2相连接。使用本技术,每个候诊人员分别坐在一个候诊单元内,将各候诊人员分隔开来。本技术通过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使得坐在候诊单元内的人员所呼吸的始终是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避免未感染传染病的就诊者被相邻的传染病感染者所传染。由于送风口8位于回风口9的前方,因此各候诊单元内的气流的整体方向是前上部至后下部,这样,就极大减少了候诊单元因呼吸而释放入候诊区域中的细菌或病毒,从整体上大大减小候诊区域内的传染风险。回风滤网10的设置,能够避免候诊者身上的小件物品如钥匙等落入回风支管。各候诊单元紧密排列,也可以间隔排列。各候诊单元紧密排列,能够提高单位空间内容纳的候诊人员数量。所述进风支管11上串联设有消毒箱13,消毒箱13支撑于箱体5顶壁;消毒箱13的水平截面的面积是进风支管11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的5倍以上;消毒箱13内设有紫外线杀菌灯14、负离子发生器15以及用于为紫外线杀菌灯14和负离子发生器15提供电能的插座16,紫外线杀菌灯14和负离子发生器15均接入插座16获取电能。各箱体5的顶端设有总电源线17,总电源线17接入外部的市政电网,各候诊单元中的插座16分别与总电源线17相连接。消毒箱13容量较大,起到进风缓冲的作用,进风的风速在消毒箱13处得到极大降低,风速降低后给候诊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使得紫外线杀菌灯14能够发挥消毒作用,净化空气;负离子发生器15向气流中释放负离子,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为候诊者提供更为健康的空气。进风机3的进风口处设有进风滤网18。进风滤网18能够防止室外空气中的杂物进入总进风管1,如防止落叶或飞絮被吸入总进风管1。送风口8向上连接有下大上小的喇叭口19,喇叭口19顶端穿过箱体5顶壁与消毒箱13底端相连通;送风口8的水平截面大于消毒箱13的水平截面。送风口8与喇叭口19的具体设置,进一步降低了送入箱体5的气流速度,避免气流速度过大而给就诊者造成不适,避免因此加剧就诊者的病情。使用时,打开进风机3、回风机4以及各候诊单元中的紫外线杀菌灯14和负离子发生器15,在各候诊单元中产生由前上向后下的气流,该气流为来自室外、经紫外线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疫候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候诊区域顶部的总进风管、若干候诊单元和总出风管,各候诊单元并排设置;/n总进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进风机,进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总进风管;/n总出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回风机,回风机用于将候诊单元处的空气送回室外环境中;/n候诊单元包括前端敞口的箱体,箱体中下部设有水平的座板,座板上方的箱体后侧壁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并作为靠背;箱体顶部向下设有送风口,座板后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回风口,回风口处设有与座板相平齐的回风滤网,送风口位于回风口的前方;/n总进风管位于箱体上方,各候诊单元的送风口通过进风支管与总进风管相连接;/n总出风管贯穿各候诊单元并位于各候诊单元的座板的下方,各候诊单元的座板上的回风口通过出风支管与总出风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疫候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候诊区域顶部的总进风管、若干候诊单元和总出风管,各候诊单元并排设置;
总进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进风机,进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总进风管;
总出风管伸出候诊区域并连接有回风机,回风机用于将候诊单元处的空气送回室外环境中;
候诊单元包括前端敞口的箱体,箱体中下部设有水平的座板,座板上方的箱体后侧壁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并作为靠背;箱体顶部向下设有送风口,座板后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回风口,回风口处设有与座板相平齐的回风滤网,送风口位于回风口的前方;
总进风管位于箱体上方,各候诊单元的送风口通过进风支管与总进风管相连接;
总出风管贯穿各候诊单元并位于各候诊单元的座板的下方,各候诊单元的座板上的回风口通过出风支管与总出风管相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耀宇陈素锋李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利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