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08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适用性较强的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却水管、水泵、散热器、检测装置、信号发射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冷却水管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所述导热段盘旋环绕在反应釜上,所述连接段一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上,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泵上并与所述水泵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报警装置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反应的各种材料放入釜内,然后进行反应。通常,材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反应时都会导致温度升高,而有些材料的反应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若釜内的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材料烧焦或烧糊,这样一来,不仅得不到需要的产品,而且还会使材料报废,同时材料由于烧糊会粘附在反应釜的釜壁,难以清理。因此,一般会采用冷却装置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控温,使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现有的反应釜冷却装置通常采用冷却水管将反应釜缠绕,然后通过水泵使冷却水管中的水流动,再连接散热器,从而对反应釜进行冷却,使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但是,材料的反应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反应釜冷却装置可能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运作,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若是水泵在作业途中出现故障,那么冷却装置就无法维持对反应釜的冷却,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材料烧糊,安排专员监看也只是权宜之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适用性较强的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冷却水管、水泵、散热器、检测装置、信号发射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冷却水管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所述导热段盘旋环绕在反应釜上,所述连接段一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上,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泵上并与所述水泵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报警装置通讯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段二的出水口连通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下端设置有相配合的螺旋桨和驱动装置,所述冷却水箱内设置有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所述冷却水箱的上端设置有入水管道,所述入水管道与所述连接段二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连通。进一步,所述冷却水箱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冷却水管、水泵、散热器、检测装置、信号发射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冷却水管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所述导热段盘旋环绕在反应釜上,所述连接段一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上,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泵上并与所述水泵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报警装置通讯连接。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水泵上设置检测装置对水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实时掌握水泵的运行状态,检测装置与信号发射器配合,信号发射器再与报警装置通讯连接,当水泵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作时,检测装置将通过信号发射器发送信息至报警装置,从而提醒值班或工作人员,便于及时处理,不需要专人24小时对冷却装置进行监看;可见,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反应釜,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冷却水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冷却水管1、水泵2、散热器3、检测装置4、信号发射器5和报警装置6,所述冷却水管1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101、连接段一102和连接段二103,所述导热段101盘旋环绕在反应釜100上,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101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101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103上,所述检测装置4设置在所述水泵2上并与所述水泵2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与所述检测装置4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与所述报警装置6通讯连接。所述导热段101盘旋在所述反应釜100上并紧贴所述反应釜100的釜壁,以对反应釜100进行导热;所述水泵2使冷却水管1内的水进行流动,以实现导热散热作用;所述散热器3用于对导热过后的水进行散热;所述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所述水泵2的运行状态,与所述信号发射器5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用于信号的收集及发射,与所述报警装置6通讯连接;当所述水泵2发生故障时,所述检测装置4将故障信息反馈至所述信号发射器5,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器5发送信号至所述报警装置6,所述报警装置6接收到信号后将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因此,采用本技术对反应釜进行冷却不用对反应釜进行时刻的监看,能够有效避免因故障而导致反应失败的情况。由上述可见,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反应釜,适用性强,不需要安排专员进行监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出水口连通有冷却水箱7,所述冷却水箱7的下端设置有相配合的螺旋桨8和驱动装置9,所述冷却水箱7内设置有感温装置10,所述感温装置10与所述驱动装置9电信号连接,所述冷却水箱7的上端设置有入水管道11,所述入水管道11与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7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道12,所述出水管道12与所述水泵2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7可以容纳更多的冷却用水,并且可以对经所述散热器3散热后的水进行再一次散热;所述螺旋桨8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7的内部的下端,所述驱动装置8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7的下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桨8,以带动所述冷却水箱7内的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散热;所述感温装置10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水箱7内的水的温度,当水的温度超过所述感温装置10设定的温度时,所述感温装置10将信息反馈,通过控制模块实现对驱动装置9的开启,即所述驱动装置9的启动与否由所述冷却水箱7内的水的温度决定;所述入水管路11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7的上端可以防止水倒流,所述出水管路12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7的下端有利于出水;此外,所述冷却水箱7应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应比反应釜100和所述散热器3的位置低,以保证水不会出现回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箱7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口13用于通风,更加利于散热。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管(1)、水泵(2)、散热器(3)、检测装置(4)、信号发射器(5)和报警装置(6),所述冷却水管(1)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101)、连接段一(102)和连接段二(103),所述导热段(101)盘旋环绕在反应釜(100)上,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101)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101)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103)上,所述检测装置(4)设置在所述水泵(2)上并与所述水泵(2)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与所述检测装置(4)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与所述报警装置(6)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釜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管(1)、水泵(2)、散热器(3)、检测装置(4)、信号发射器(5)和报警装置(6),所述冷却水管(1)包括相连通的导热段(101)、连接段一(102)和连接段二(103),所述导热段(101)盘旋环绕在反应釜(100)上,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入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一(102)的出水口与所述导热段(101)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导热段(101)的出水口与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连接段二(103)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2)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二(103)上,所述检测装置(4)设置在所述水泵(2)上并与所述水泵(2)相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器(5)与所述检测装置(4)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保郭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横琴新区贝格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