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607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其中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件、第二三通阀件,第一三通阀件通过第一口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通形成第一分流支路,第二三通阀件通过第四口与室外侧第二换热器连通形成第二分流支路,第一分流支路与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分流支路与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三口与第六口贯通连接形成过桥流路,压缩机的排气口还依次通过室内侧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与过桥流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热泵系统,系统结构更加简单,阀路控制逻辑更为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空调在低温工况下运行,外机换热器会出现结霜情况,使空调的制热能力降低,所以需要对空调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目前采用的最为广泛的除霜方式是将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由制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以利用压缩机的高温排气对结霜的室外换热器实现化霜,但这种方式会导致室内侧温度波动大,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前述方式存在不足,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采用单独的电热部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化霜,但这种方式下电热部件需要采用强电供能,且室外机被安装于室外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双换热器(蒸发器)的除霜方式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所述双换热器除霜方式指的是在热泵系统中的室外侧设置两个换热器,其中之一被串联于室内制热循环中,另外一个则与压缩机的高温排气口串联实现其自身的化霜作业,而室内侧换热器仍然处于制热模式,也即化霜作业不会引起室内温度的波动,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目前的相应系统多采用四通阀或者多个电磁阀串并联的方式进行系统构建,这种方式构建的热泵系统实现了前述功能,但是却存在系统复杂、阀路控制逻辑繁杂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系统结构更加简单,阀路控制逻辑更为简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件、第二三通阀件,所述第一三通阀件、第二三通阀件分别具有可选择性贯通的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第六口,所述第一三通阀件通过所述第一口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通形成第一分流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件通过第四口与室外侧第二换热器连通形成第二分流支路,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六口贯通连接形成过桥流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还依次通过室内侧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过桥流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阀件包括第一三通阀,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件包括第二三通阀。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阀件包括第一分流二通阀、第一过桥二通阀,所述第一分流二通阀与所述第一过桥二通阀串联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件,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件包括第二分流二通阀、第二过桥二通阀,所述第二分流二通阀、第二过桥二通阀串联形成所述第二三通阀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上还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一三通阀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分流支路上还串联有第三节流元件,所述室外侧第二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三通阀件之间。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可选择性贯通的第七口、第八口、第九口、第十口,所述第七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接,所述第八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九口与所述第一分流支路及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处。优选地,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为管翅式换热器或者微通道换热器;和/或,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为管翅式换热器或者微通道换热器;和/或,所述室外侧第二换热器为管翅式换热器或者微通道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系统,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件、第二三通阀件形成并联的第一分流支路、第二分流支路及所述过桥流路,从而使所述热泵系统在运行制热模式的同时,能够通过选择性导通所述第一三通阀件及第二三通阀件的相应端口对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或者室外侧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实现除霜,而无需热泵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进而保证了室内侧温度的稳定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该技术方案中的系统构建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或者其他各种阀件的组合,而采用结构更加简单的三通阀件,保证所述热泵系统具有前述制热及除霜作用的同时,系统结构更加简单、阀组控制逻辑更加简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室外侧第一换热器处于除霜工况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室外侧第二换热器处于除霜工况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制热工况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系统原理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压缩机;2、室内侧换热器;3、第一节流元件;41、第一三通阀件;411、第一分流二通阀;412、第一过桥二通阀;42、第二三通阀件;421、第二分流二通阀;422、第二过桥二通阀;51、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2、室外侧第二换热器;61、第二节流元件;62、第三节流元件;7、四通阀;8、电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1、室外侧第二换热器52,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分别具有可选择性贯通的第一口aa、第二口ab、第三口ac、第四口ba、第五口bb、第六口bc,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通过所述第一口aa与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1连通形成第一分流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通过所述第四口ba与所述室外侧第二换热器52连通形成第二分流支路,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的一端(也即针对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的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的相应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也即针对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出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的相应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口ac与所述第六口bc贯通连接形成过桥流路,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还依次通过室内侧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与所述过桥流路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形成并联的第一分流支路、第二分流支路及所述过桥流路,从而使所述热泵系统在运行制热模式的同时,能够通过选择性导通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及第二三通阀件42的相应端口对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1或者室外侧第二换热器52中的一个实现除霜,而无需热泵系统由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进而保证了室内侧温度的稳定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该技术方案中的系统构建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或者其他各种阀件的组合,而采用结构更加简单的三通阀件,保证所述热泵系统具有前述制热及除霜作用的同时,系统结构更加简单、阀组控制逻辑更加简化。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及第二三通阀件42可以采用惯常的三通阀来实现,例如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包括第一三通阀,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包括第二三通阀;当然,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及第二三通阀件42可以采用惯常的两个二通阀的组合来实现三通流路切换的功能,例如,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分别具有可选择性贯通的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第六口,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通过所述第一口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1)连通形成第一分流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通过第四口与室外侧第二换热器(52)连通形成第二分流支路,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六口贯通连接形成过桥流路,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还依次通过室内侧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与所述过桥流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第二三通阀件(42)分别具有可选择性贯通的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第六口,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通过所述第一口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51)连通形成第一分流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通过第四口与室外侧第二换热器(52)连通形成第二分流支路,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支路与所述第二分流支路并联后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六口贯通连接形成过桥流路,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还依次通过室内侧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与所述过桥流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包括第一三通阀,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包括第二三通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包括第一分流二通阀(411)、第一过桥二通阀(412),所述第一分流二通阀(411)与所述第一过桥二通阀(412)串联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件(41),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件(42)包括第二分流二通阀(421)、第二过桥二通阀(422),所述第二分流二通阀(421)、第二过桥二通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雯彭光前王现林王喜成王锐锋杨伟孙伟佳叶培龙李丽芳于琦高仲灶梁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