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扫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065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扫风连杆;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段以及第一限位段;扫风连杆包括连齿形部以及弹性部;齿形部与弹性部可左右活动地卡合于第一固定段和第一限位段之间;齿形部包括若干相邻设置的齿槽,齿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固定段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段与齿槽活动卡合。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利用第一固定段与齿槽凹凸相匹配的形状实现活动卡合,同时利用第一限位段对弹性部进行限位,实现对齿槽与第一固定段啮合方向上的双向限位,有效能够防止齿形部朝向齿槽与第一固定段啮合的反方向移动,确保扫风连杆受热时所产生的变形的作用力小于换挡所需要的操作力,有效避免档位回弹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扫风组件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室内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扫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手动扫风叶片结构的结构形式较多,一般都是采用单个叶片通过轴孔配合固定于室内机吹出格内,再由扫风连杆带动的方式实现风向的控制。为实现手动扫风叶片导风角度的固定以及风向调节的角度定量化,通常在所述扫风连杆上设置齿形结构,通过所述齿形结构以及室内机吹出格顶部的固定支点配合,以实现手动扫风叶片转动的定位调节。请参照图1-2,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扫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扫风组件2固定设置于空调室内机吹出格1内,扫风组件2包括若干扫风叶片22以及扫风连杆24;扫风叶片22可转动地固定于吹出格1顶部,扫风连杆24包括连杆本体242以及若干连杆支臂244,连杆支臂244一端与连杆本体2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扫风叶片22一一固定连接。请参照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在室内机吹出格1的顶部设置限位件3,连杆本体24还包括有档位结构246,档位结构为246为连杆本体24局部圆弧形结构,其可左右活动地限位于限位件3与吹出格1顶部之间;档位结构246朝向限位件3的一侧设置若干卡槽248,卡槽248活动卡合于限位件3中,通过卡槽248与限位件3的啮合,对扫风叶片22调节风向的角度进行固定,调节角度同时,扫风连杆24在限位件3内左右移动,进而改变与限位件3相卡合的卡槽248,能够给使用者以触感反馈,以达到分档的效果。但是以上所述的档位结构,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扫风组件2受热会出现整体不规则的变形,扫风连杆24容易产生沿卡槽248与限位件3相互啮合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如图2和3中箭头所示方向的移动,将会导致卡槽248与限位件3之间的啮合量减小,进而导致卡槽248从限位件3中脱出,出现“回弹”,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具有不易跳档回弹且换挡操作稳定的优点。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扫风连杆;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段以及第一限位段;所述扫风连杆包括连杆本体、齿形部以及弹性部,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两端均与所述连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可左右活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一限位段之间,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齿形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齿形部包括若干相邻设置的齿槽,所述齿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方向设置,且沿所述扫风连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具有凹凸相匹配的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活动卡合。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利用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通过凹凸相匹配的形状实现活动卡合,同时利用所述第一限位段对所述弹性部进行限位,实现了对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啮合方向上的双向限位,有效能够防止所述齿形部朝向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啮合的反方向移动,确保扫风连杆受热时所产生的变形的作用力小于换挡所需要的操作力,有效避免装置受热变形导致扫风连杆产生移动,进而导致齿槽与第一限位段的啮合量减小,发生档位回弹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齿形部本体平行于所述连杆本体设置,便于档位调节操作,且能够平衡调节档位时的作用力,提高使用感。进一步地,所述齿形部本体的强度大于所述弹性部强度,确保长期使用后齿形部不发生变形,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利用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通过凹凸相匹配的形状实现活动卡合,同时利用所述第一限位段对所述弹性部进行限位,实现了对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啮合方向上的双向限位,有效能够防止所述齿形部朝向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啮合的反方向移动,确保扫风连杆受热时所产生的变形的作用力小于换挡所需要的操作力,有效避免装置受热变形导致扫风连杆产生移动,进而导致齿槽与第一限位段的啮合量减小,发生档位回弹的现象;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结构稳定性良好,不易发生脱落,且所述齿形部本体平行于所述连杆本体设置,便于档位调节操作,且能够平衡调节档位时的作用力,提高使用感,还通过弹性部与齿形部的结构强度限定,有效提高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扫风组件,其固定设置于室内机吹出格内,其包括若干扫风叶片以及以上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所述扫风叶片均可转动地固定于室内机吹出格顶部;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室内机吹出格顶部;所述扫风连杆还包括若干连杆支臂,所述连杆支臂一端与所述连杆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扫风叶片一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段固定于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其沿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段一端固定于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另一端沿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扫风连杆固定牢固且不影响其活动。进一步地,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一端固定于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另一端沿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室内机吹出格顶部之间。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互配合,对所述扫风连杆进行限位,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发生意外滑脱。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数目至少为2,进一步加强结构稳定性,确保扫风连杆各个部位均限位稳定。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支臂上还设置有把手,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所述把手设置于离所述齿形部最接近的连杆支臂上,以获得更清晰的档位触觉反馈,提高使用感。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以上所述的扫风组件。由于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性良好、具有不易脱落或跳档回弹且换挡操作稳定的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扫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同样具有以上优点,进一步地,所述扫风组件还通过第二限位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稳定性,且扫风连杆的各个部位均限位稳定,另外还设置有把手,便于使用者进行出风角度的调节,并能获得更清晰的档位触觉反馈,使用感良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扫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第一限位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齿形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横剖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扫风连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扫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扫风连杆;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段以及第一限位段;所述扫风连杆包括连杆本体、齿形部以及弹性部,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两端均与所述连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可左右活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一限位段之间,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齿形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齿形部包括若干相邻设置的齿槽,所述齿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方向设置,且沿所述扫风连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具有凹凸相匹配的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活动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扫风连杆;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段以及第一限位段;所述扫风连杆包括连杆本体、齿形部以及弹性部,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两端均与所述连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形部以及所述弹性部可左右活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一限位段之间,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齿形部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齿形部包括若干相邻设置的齿槽,所述齿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方向设置,且沿所述扫风连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具有凹凸相匹配的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齿槽活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部以及弹性部均平行于所述连杆本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部的强度大于所述弹性部强度。


4.一种扫风组件,其固定设置于室内机吹出格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扫风叶片以及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扫风组件的档位结构;所述扫风叶片均可转动地固定于室内机吹出格顶部;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室内机吹出格顶部;所述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