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及智能摄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586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摄像设备及智能摄像系统,该摄像设备包括智能控制平台、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所述智能控制平台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移动,以通过智能控制平台控制升降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相机固定结构沿垂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调节相机位置的目的,无需人工调节,节省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设备及智能摄像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及智能摄像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验证整车在不同工况下碰撞后的整车变形和假人伤害的情况,在整车研发的各个阶段,均会需要采集各种工况的碰撞试验车辆变形及假人伤害值即通过碰撞专用的摄像设备(如车载高速相机)来采集各种特殊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形状况以及假人运动状态等碰撞数据。当前碰撞试验专用的摄像设备主要通过地面三角架来实现各机位的架设需求,具体需要人为架设地面三角架并对固定在地面三角架上的摄像设备的位置进行人工调节,其过程耗费人力成本;摄像设备架设时间较长,时间成本较高;并且,在采用摄像设备进行汽车碰撞试验的碰撞数据采集时,会导致地面走线较多,影响碰撞试验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碰撞试验专用的摄像设备通过地面三角架架设在地面上,需人工架设和调节相机位置,耗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智能控制平台、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所述智能控制平台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移动。优选地,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智能控制平台和所述相机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的稳定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和所述第二稳定组件具体为变形支架,所述变形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稳定件,每一所述稳定件包括呈X形铰接的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相邻两个所述稳定件的两端铰接。优选地,所述相机固定结构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柱,所述支撑板用于装配相机,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升降组件相连。优选地,所述相机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收纳相机线束的线束收纳槽。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相机拍摄角度的调节组件。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所述弧形板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相机,所述弧形板用于调节相机拍摄角度。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智能控制平台、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智能控制平台通过升降组件与相机固定结构相连接,以便通过智能控制平台控制升降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相机固定结构沿垂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调节相机位置的目的,无需人工调节,节省人力成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摄像系统,包括上述摄像设备、与所述摄像设备滑动相连的用于控制所述摄像设备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固定轨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摄像设备移动的外部控制设备,所述外部控制设备与所述智能控制平台通信。优选地,所述固定轨道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组件和第二轨道组件,所述摄像设备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组件上,所述第一轨道组件与所述第二轨道组件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轨道组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轨道组件相连。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摄像系统,包括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与固定轨道滑动连接,即可通过外部控制设备控制摄像设备沿水平方向移动,相机架设简单,大大节省相机架设时间,且可直接通过外部控制设备控制摄像设备移动,操作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摄像设备的一具体示意图。其中,1、摄像设备;11、智能控制平台;12、升降组件;13、相机固定结构;131、支撑板;1331、安装板;1332、弧形板;1333、固定板;132、连接板;1321、线束收纳槽;1322、走线通孔;134、连接支柱;141、第一稳定组件;142、第二稳定组件;143、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设备1,如图1所示,该摄像设备1包括智能控制平台11、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12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13,智能控制平台11通过升降组件12与相机固定结构13相连接,用于控制相机固定结构13移动。其中,升降组件12是指可实现升降运动的组件。相机固定结构13是用于固定相机的固定结构。智能控制平台11是用于自动控制升降组件12运动的控制平台。可理解地,该智能控制平台11通过电机和预设的软件程序以实现自动控制升降组件12运动。作为一示例,智能控制平台11可装配在碰撞试验场所的地面上方,如天花板上或者固定在远离地面的悬架上。智能控制平台11通过升降组件12与装配有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13相连,用于控制升降组件12带动相机固定结构13沿垂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智能调节相机位置,由于智能控制平台11装配在地面上方,可有效避免地面走线过多,影响碰撞试验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地,该智能控制平台11还可保存升降组件12的调节位置,以便后续试验直接复用,尤其对于特定试验工况的位置调节,可大大节省相机位置调节的时间。本实施例中,智能控制平台11通过升降组件12与相机固定结构13相连接,即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12的上端与智能控制平台11相连接,下端与相机固定结构13相连接,以便通过智能控制平台11控制升降组件12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相机固定结构13沿垂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调节相机位置的目的,无需人工调节,节省人力成本。在一实施例中,该摄像设备1还包括与智能控制平台11和相机固定结构13固定连接的稳定结构。具体地,由于升降组件12带动相机固定结构13沿垂直方向移动时,可能会发生晃动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平台、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所述智能控制平台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平台、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机的相机固定结构,所述智能控制平台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智能控制平台和所述相机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的稳定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稳定组件、第二稳定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和所述第二稳定组件的连接杆;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和所述第二稳定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平台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组件和所述第二稳定组件具体为变形支架,所述变形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稳定件,每一所述稳定件包括呈X形铰接的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相邻两个所述稳定件的两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固定结构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柱,所述支撑板用于装配相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玉王振华王武新余海龙陈俊锋严云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