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84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工程机械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包括增强层、胶管轴向中心线、胶管与设置在胶管外层的内胶层,内胶层的厚度为1‑1.3mm,内胶层外层设置有增强层,增强层包覆在内胶层上,增强层内设有钢丝一、中胶层与钢丝二,内胶层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一,钢丝一外层设置有中胶层,中胶层包覆在钢丝一上,中胶层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二,钢丝二外层设置有外胶层,外胶层包覆在钢丝二上,钢丝二与胶管轴向夹角为53°44±10°,钢丝一与钢丝二缠绕排列方向以胶管轴向中心线呈轴对称,工作时,每一层的钢丝被中胶层粘合但隔开,钢丝间无法相互切割却协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传导设备
,具体为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先导控制系统中的先导阀通过控制其主阀的阀芯的位置,并主阀实现对执行元件的动作控制,而先导阀的工作原理则是是将液压能转为机械能来控制其他阀门,而先导管则连接先导泵与各个先导阀,输送液压油,实现液压能的远程传导,现今市面上的先导管的增强层为一层钢丝编织结构,钢丝编织为钢丝以直接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会导致管体工作时,增强层交织的钢丝相互切割,钢丝磨损导致寿命降低,且增强层为钢丝交织的结构,先导管受压时长度变形率大,总成接头容易受到冲击,发生渗漏事故,在弯曲半径比较小的工作场合下容易弯折,发生穿漏事故,编织结构的生产效率低,生产过程中容易损伤内胶层,造成早期穿漏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钢丝磨损导致寿命降低,总成接头容易受到冲击,发生渗漏事故,生产过程中容易损伤内胶层,造成早期穿漏事故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包括增强层、胶管轴向中心线(7)、胶管(1)与设置在胶管(1)外层的内胶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胶层(2)的厚度为1-1.3mm,所述内胶层(2)外层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覆在内胶层(2)上,所述增强层内设有钢丝一(3)、中胶层(4)与钢丝二(5),所述内胶层(2)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一(3),所述钢丝一(3)外层设置有中胶层(4),所述中胶层(4)包覆在钢丝一(3)上,所述中胶层(4)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二(5),所述钢丝二(5)外层设置有外胶层(6),所述外胶层(6)包覆在钢丝二(5)上,所述钢丝二(5)与胶管(1)轴向夹角为53°44±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包括增强层、胶管轴向中心线(7)、胶管(1)与设置在胶管(1)外层的内胶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胶层(2)的厚度为1-1.3mm,所述内胶层(2)外层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覆在内胶层(2)上,所述增强层内设有钢丝一(3)、中胶层(4)与钢丝二(5),所述内胶层(2)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一(3),所述钢丝一(3)外层设置有中胶层(4),所述中胶层(4)包覆在钢丝一(3)上,所述中胶层(4)的外层缠绕有钢丝二(5),所述钢丝二(5)外层设置有外胶层(6),所述外胶层(6)包覆在钢丝二(5)上,所述钢丝二(5)与胶管(1)轴向夹角为53°44±10°,所述钢丝一(3)与钢丝二(5)缠绕排列方向以胶管轴向中心线(7)呈轴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代替钢丝编织结构的钢丝缠绕式先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一(3)与钢丝二(5)均为镀铜钢丝,所述钢丝一(3)与钢丝二(5)的强度等级均为2150MPa-3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祥罗文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畅业橡胶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