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强生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82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1
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包含有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扳手、开关标识部、收纳箱;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包含有阀体、压帽、上阀座、球体、旋塞、下阀座;所述扳手呈L型,所述扳手包含有扳动杆和手柄。所述开关标识部位于所述阀体外壁旋塞对应的位置;所述开关标识部包含有开标识部和关标识部;所述收纳箱内设置有扳手放置盒、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中上部外壁设置有套接部件,所述套接部件为圆环形。在施工中如发现井喷,将本装置抢装在油管上。从收纳盒中找到匹配的扳手,将其扳头嵌入旋塞的卡槽中,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扳到关标识部的指示位置,即能控制井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井下作业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
技术介绍
井下作业钻井、试油气、修井现场均存在井控风险。近年来由于井下作业生产工艺的不断交替革新,超深井、高含硫油气井、水平井、浅气层等复杂环境和特殊工艺急剧增多,也使得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很大考验,井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设备损毁、人员伤亡等恶性事故。如果井内出现液体溢流出,就要实施关井作业程序。因此,亟需一种旋塞阀,能够在出现井内液体溢流时,及时阻断液体上喷。现有的旋塞阀存在以下问题:①旋塞阀开关处没有标识,无法分清楚设备的开关状态;②扳手与设备不匹配,关井失败,酿成事故;③操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一个人跑去取油管旋塞阀,取上以后要与井内的油管扣通过27/8in外加厚,锥度螺纹1:16节箍,相互连接,加大扣上到手转不动的时候,需要两个人同时用手旋转,费时费力;④容易找不到扳手,设备收纳不合理,容易导致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进行旋塞阀的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旋塞阀存在的上述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2)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包含有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扳手、开关标识部、收纳箱;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包含有阀体、压帽、上阀座、球体、旋塞、下阀座;所述下阀座、球体、上阀座依次装入所述阀体内,所述旋塞安装在所述阀体的侧面,所述旋塞的凸键插入所述球体里,所述旋塞带动所述球体旋转90°;所述阀体的上部的内壁设置有油管内螺纹,所述压帽的外螺纹与所述阀体的油管内螺纹之下的内螺纹连接,所述压帽压住所述上阀座;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壁设置有油管外螺纹;所述旋塞外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连接所述扳手;所述卡槽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中的一种;所述球体设置有过液孔;所述扳手呈L型,所述扳手包含有扳动杆和手柄,所述扳动杆和所述手柄相互垂直;所述扳动杆设置有扳头,所述扳头的形状与所述旋塞的外露的卡槽形状一致;所述扳手为三角扳手、四方扳手、内六方扳手中的一种。所述开关标识部位于所述阀体外壁旋塞对应的位置;所述开关标识部包含有开标识部和关标识部;所述开关标识部为凹槽结构,嵌入所述阀体外壁,所述开关标识的字样通过激光镭射刻于所述凹槽结构内。所述收纳箱呈长方体,所述收纳箱内设置有扳手放置盒、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所述收纳箱外表面设置有开关状态指示牌,用于指示收纳箱内的旋塞阀处于开或关的状态。所述扳手放置盒呈矩形敞口槽状;所述扳手放置于扳手放置盒中。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用于放置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中央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直径比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油管外螺纹连接扣直径大1-4cm。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中上部外壁设置有套接部件,所述套接部件为圆环形;所述套接部件套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外侧,用于将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抬起、搬运以及旋拧;所述套接部件包含有三个弧形套件,分别为第一弧形套件、第二弧形套件、第三弧形套件,所述第一弧形套件、第二弧形套件、第三弧形套件的内圈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卡瓦牙,所述卡瓦牙设置有锥度;所述第一弧形套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另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套件与第一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弧形套件与第三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弧形套件与所述第二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弧形套件与所述第一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嵌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一凹槽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台嵌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三凸台与第二凹槽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弧形套件或第三弧形套件宽度的2倍;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上下重合,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伸出套接部件的位置中部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第一凸台和第四凸台连接,即通过螺栓将第一弧形套件与第三弧形套件固定连接;所述套接部件外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抬手,所述抬手包含有连接块和操作把;其中一个连接块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套接部件中第一弧形套件的外壁,所述操作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另一个连接块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二弧形套件的外壁。进一步的,所述过液孔的直径等于或大于62mm。进一步的,所述油管外螺纹为27/8TBG油管螺纹或31/2TBG油管螺纹。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长度为所述阀体长度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四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扳头与所述扳动杆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扳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扳动杆的端部,所述扳头可拆卸更换。(3)有益效果①在施工中如发现井喷,将本装置抢装在油管上。从收纳盒中找到匹配的扳手,将其扳头嵌入旋塞的卡槽中,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扳到关标识部的指示位置,即能控制井喷。排除井喷继续开钻时,用扳手扳到“开标识部”位置即可,使用方便、安全。②套接部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容易搬运和移动。由于锥度卡瓦牙的设计,使得套接部件套于装置本体外壁时不会滑落。套接部件还设置有两个抬手,供操作人员抬架或拧动装置本体。使用方便,操作简单。③开关标识部的嵌入式设计避免开关标识被摩擦掉。④收纳盒的设计,使得装置中的扳手、装置本体等有位可放,在使用时可轻松找到对应的部件进行抢险作业,不至于慌乱。此外,收纳盒外侧的开关状态指示牌,通过人工标识收纳箱中的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当前的开关状态,便于日后实用该装置时清楚该装置的开关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扳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套接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弧形套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弧形套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三弧形套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弧形套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三弧形套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卡瓦牙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11是阀体,12是压帽,13是上阀座,14是球体,15是旋塞,16是下阀座,17是连接部,18是卡槽;2是扳手,21是扳动杆,22是手柄;3是开关标识部,31是开标识部,32是关标识部;4是收纳箱,41是扳手放置盒,42是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421是容纳槽;43是开关状态指示牌;5是套接部件,51是第一弧形套件,511是第一凸台,512是第一凹槽;52是第二弧形套,521是第二凸台,522是第二凹槽;53是第三弧形套件,531是第三凸台,532是第四凸台;54是卡瓦牙,55是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扳手、开关标识部、收纳箱;/n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包含有阀体、压帽、上阀座、球体、旋塞、下阀座;所述下阀座、球体、上阀座依次装入所述阀体内,所述旋塞安装在所述阀体的侧面,所述旋塞的凸键插入所述球体里,所述旋塞带动所述球体旋转90°;所述阀体的上部的内壁设置有油管内螺纹,所述压帽的外螺纹与所述阀体的油管内螺纹之下的内螺纹连接,所述压帽压住所述上阀座;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壁设置有油管外螺纹;所述旋塞外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连接所述扳手;所述卡槽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中的一种;所述球体设置有过液孔;/n所述扳手呈L型,所述扳手包含有扳动杆和手柄,所述扳动杆和所述手柄相互垂直;所述扳动杆设置有扳头,所述扳头的形状与所述旋塞的外露的卡槽形状一致;所述扳手为三角扳手、四方扳手、内六方扳手中的一种;/n所述开关标识部位于所述阀体外壁旋塞对应的位置;所述开关标识部包含有开标识部和关标识部;所述开关标识部为凹槽结构,嵌入所述阀体外壁,所述开关标识的字样通过激光镭射刻于所述凹槽结构内;/n所述收纳箱呈长方体,所述收纳箱内设置有扳手放置盒、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所述收纳箱外表面设置有开关状态指示牌,用于指示收纳箱内的旋塞阀处于开或关的状态;所述扳手放置盒呈矩形敞口槽状;所述扳手放置于扳手放置盒中;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用于放置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中央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直径比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油管外螺纹连接扣直径大1-4cm;/n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中上部外壁设置有套接部件,所述套接部件为圆环形;所述套接部件套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外侧,用于将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抬起、搬运以及旋拧;所述套接部件包含有三个弧形套件,分别为第一弧形套件、第二弧形套件、第三弧形套件,所述第一弧形套件、第二弧形套件、第三弧形套件的内圈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卡瓦牙,所述卡瓦牙设置有锥度;所述第一弧形套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另一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套件与第一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弧形套件与第三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弧形套件与所述第二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弧形套件与所述第一弧形套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嵌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一凹槽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台嵌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三凸台与第二凹槽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弧形套件或第三弧形套件宽度的2倍;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上下重合,所述第一凸台与第四凸台伸出套接部件的位置中部均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第一凸台和第四凸台连接,即通过螺栓将第一弧形套件与第三弧形套件固定连接;/n所述套接部件外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抬手,所述抬手包含有连接块和操作把;其中一个连接块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套接部件中第一弧形套件的外壁,所述操作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另一个连接块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二弧形套件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作业油管旋塞阀快速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扳手、开关标识部、收纳箱;
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包含有阀体、压帽、上阀座、球体、旋塞、下阀座;所述下阀座、球体、上阀座依次装入所述阀体内,所述旋塞安装在所述阀体的侧面,所述旋塞的凸键插入所述球体里,所述旋塞带动所述球体旋转90°;所述阀体的上部的内壁设置有油管内螺纹,所述压帽的外螺纹与所述阀体的油管内螺纹之下的内螺纹连接,所述压帽压住所述上阀座;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壁设置有油管外螺纹;所述旋塞外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连接所述扳手;所述卡槽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中的一种;所述球体设置有过液孔;
所述扳手呈L型,所述扳手包含有扳动杆和手柄,所述扳动杆和所述手柄相互垂直;所述扳动杆设置有扳头,所述扳头的形状与所述旋塞的外露的卡槽形状一致;所述扳手为三角扳手、四方扳手、内六方扳手中的一种;
所述开关标识部位于所述阀体外壁旋塞对应的位置;所述开关标识部包含有开标识部和关标识部;所述开关标识部为凹槽结构,嵌入所述阀体外壁,所述开关标识的字样通过激光镭射刻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所述收纳箱呈长方体,所述收纳箱内设置有扳手放置盒、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所述收纳箱外表面设置有开关状态指示牌,用于指示收纳箱内的旋塞阀处于开或关的状态;所述扳手放置盒呈矩形敞口槽状;所述扳手放置于扳手放置盒中;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用于放置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放置盒中央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直径比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油管外螺纹连接扣直径大1-4cm;
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中上部外壁设置有套接部件,所述套接部件为圆环形;所述套接部件套于所述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外侧,用于将旋塞阀旋接装置本体的抬起、搬运以及旋拧;所述套接部件包含有三个弧形套件,分别为第一弧形套件、第二弧形套件、第三弧形套件,所述第一弧形套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生田永杰张有生王晓军潘生俊杨励锋王驿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强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