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7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转动防脱机构包括基座、转动臂、连接杆和螺母,其中,基座开设有第一通孔,转动臂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光杆部和螺纹部,端部抵触在连接孔的入口处,光杆部插入连接孔内,光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长度,螺纹部伸出连接孔,螺母套设在螺纹部上,这样,端部与螺母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光杆部的长度,使螺母拧紧在连接杆上时,基座与转动臂之间保持有间隙,螺母和端部都不会紧压基座和转动臂,基座与转动臂相对转动或整体发生颠簸震动时,螺母不会随转动臂转动,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中,通常采用两个塑料件能够相互转动的连接,例如,上座与上座臂转动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拧紧。但是,上座与上座臂之间的连接为紧配状态,当上座臂相对上座转动或汽车遇到颠簸振动时,螺母容易随着上座臂转动,从而造成螺栓松动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螺栓脱落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转动防脱机构,能够在相互转动或颠簸振动的情况下,避免连接松脱,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其能够在相互转动或颠簸振动的情况下,避免连接松脱。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转动防脱机构包括:基座,开设有第一通孔;转动臂,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连接杆,贯穿连接孔,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光杆部和螺纹部,端部抵触在连接孔的入口处,光杆部插入连接孔内,光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长度,基座与转动臂之间保持有间隙,螺纹部伸出连接孔;螺母,套设在螺纹部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光杆部包括:内杆,连接在端部与螺纹部之间;外套筒,套设在内杆上,外套筒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长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防脱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套设在内杆上,第一垫片夹持在端部与外套筒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位于基座上,第一垫片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防脱机构还包括:第二垫片,套设在内杆上,第二垫片夹持在螺母与外套筒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位于转动臂上,第二垫片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上开设有凹槽,第一通孔开设在凹槽的底壁,端部位于凹槽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上设置有圆形凸部,圆形凸部插入第二通孔内,第一通孔贯穿圆形凸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座与转动臂之间的间隙宽度范围为:0.1mm~1mm。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后视镜包括镜片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转动防脱机构,镜片安装在转动臂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连接杆上设计光杆部,光杆部上没有外螺纹,螺纹部上具有外螺纹,使螺母只能在螺纹部上移动,不能套设到光杆部上,这样,保证端部与螺母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光杆部的长度,同时,光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长度,使螺母拧紧在连接杆上时,基座与转动臂之间保持有间隙,使螺母和端部都不会紧压基座和转动臂,基座与转动臂相对转动或整体发生颠簸震动时,螺母不会随转动臂转动,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从而使基座和转动臂能够在相互转动或颠簸振动的情况下,避免连接松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连接杆及其相连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转动防脱机构;110-基座;111-凹槽;112-第一通孔;113-圆形凸部;120-转动臂;121-第二通孔;130-连接杆;131-端部;132-光杆部;1321-内杆;1322-外套筒;133-螺纹部;140-螺母;150-第一垫片;160-第二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100,转动防脱机构100包括基座110、转动臂120、连接杆130和螺母140,其中,基座110与转动臂120通过连接杆130和螺母140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其中,基座110开设有凹槽111,凹槽111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2,凹槽111与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基座110上设置有圆形凸部113,第一通孔112贯穿圆形凸部113。转动臂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与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圆形凸部113插入第二通孔121内,圆形凸部113与第二通孔121的配合能够起到基座110与转动臂120相对预定位的作用。请参阅图2和图3,连接杆130贯穿连接孔,连接杆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131、光杆部132和螺纹部133。其中,端部131位于凹槽111内,端部131抵触在连接孔的入口处。光杆部132插入连接孔内,光杆部132包括内杆1321和外套筒1322,其中,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包括:/n基座(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n转动臂(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n连接杆(130),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131)、光杆部(132)和螺纹部(133),所述端部(131)抵触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处,所述光杆部(132)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光杆部(13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转动臂(120)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螺纹部(133)伸出所述连接孔;/n螺母(140),套设在所述螺纹部(13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包括:
基座(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
转动臂(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
连接杆(130),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131)、光杆部(132)和螺纹部(133),所述端部(131)抵触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处,所述光杆部(132)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光杆部(13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转动臂(120)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螺纹部(133)伸出所述连接孔;
螺母(140),套设在所述螺纹部(1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部(132)包括:
内杆(1321),连接在所述端部(131)与所述螺纹部(133)之间;
外套筒(1322),套设在所述内杆(1321)上,所述外套筒(132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还包括:
第一垫片(150),套设在所述内杆(1321)上,所述第一垫片(150)夹持在所述端部(131)与所述外套筒(1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后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协远汽车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