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7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转动防脱机构包括基座、转动臂、连接杆和螺母,其中,基座开设有第一通孔,转动臂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光杆部和螺纹部,端部抵触在连接孔的入口处,光杆部插入连接孔内,光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长度,螺纹部伸出连接孔,螺母套设在螺纹部上,这样,端部与螺母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光杆部的长度,使螺母拧紧在连接杆上时,基座与转动臂之间保持有间隙,螺母和端部都不会紧压基座和转动臂,基座与转动臂相对转动或整体发生颠簸震动时,螺母不会随转动臂转动,起到防止螺母松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中,通常采用两个塑料件能够相互转动的连接,例如,上座与上座臂转动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拧紧。但是,上座与上座臂之间的连接为紧配状态,当上座臂相对上座转动或汽车遇到颠簸振动时,螺母容易随着上座臂转动,从而造成螺栓松动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螺栓脱落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转动防脱机构,能够在相互转动或颠簸振动的情况下,避免连接松脱,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和后视镜,其能够在相互转动或颠簸振动的情况下,避免连接松脱。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防脱机构,转动防脱机构包括:基座,开设有第一通孔;转动臂,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连接杆,贯穿连接孔,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光杆部和螺纹部,端部抵触在连接孔的入口处,光杆部插入连接孔内,光杆部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包括:/n基座(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n转动臂(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n连接杆(130),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131)、光杆部(132)和螺纹部(133),所述端部(131)抵触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处,所述光杆部(132)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光杆部(13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转动臂(120)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螺纹部(133)伸出所述连接孔;/n螺母(140),套设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包括:
基座(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2);
转动臂(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2)共轴线设置、且连通形成连接孔;
连接杆(130),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部(131)、光杆部(132)和螺纹部(133),所述端部(131)抵触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处,所述光杆部(132)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光杆部(13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所述基座(110)与所述转动臂(120)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螺纹部(133)伸出所述连接孔;
螺母(140),套设在所述螺纹部(1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部(132)包括:
内杆(1321),连接在所述端部(131)与所述螺纹部(133)之间;
外套筒(1322),套设在所述内杆(1321)上,所述外套筒(1322)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防脱机构还包括:
第一垫片(150),套设在所述内杆(1321)上,所述第一垫片(150)夹持在所述端部(131)与所述外套筒(1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防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后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协远汽车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