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66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通风窗,其包括窗框与多个铰接于窗框内的窗扇,所述窗框与窗扇之间设有微通风装置,所述微通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窗框与窗扇之间的通风框、固定连接于通风框内的通风板一和滑移连接于通风框内的通风板二,所述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相互平行,所述通风板二沿其所在平面滑移,所述通风板二滑移可将通风孔一挡住,所述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所述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风板二的滑移方向,所述通风框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通风板二滑移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对室内做微通风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窗户的开口,以减小使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风窗
本技术涉及通风窗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通风窗。
技术介绍
现代的窗户(window)的窗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三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为采光以及通风。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窗户开的太大生产工艺复杂,造价较高,并且当人在室外时,能轻易从窗户进入室内,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当人在室内的时候,特别是小朋友在室内,又可能意外从窗户掉出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29370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通风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窗户,其技术要点为:包括窗框与窗扇,该窗框与窗扇之间设有一微通风装置,微通风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限位块,该第一连杆可滑动的设在限位块上,该限位块上设有一定位孔;微通风锁块,该第二连杆设在可滑动的设在该微通风锁块上,该微通风锁块上设有一开口槽,限位块设在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与该微通风锁块之间,该定位孔设在该限位块的中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方案在做室内微通风时,仍需要将窗户平开,使得窗扇与窗框之间存在一定的开口,会使得室内的物品易从该开口抛出至室外,并且小孩在玩耍时,手相对较为容易被卡在窗扇与窗框的铰接部位置,使用效果相对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微通风窗,其能够在对室内做微通风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窗户的开口,减小使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通风窗,包括窗框与多个铰接于窗框内的窗扇,所述窗框与窗扇之间设有微通风装置,所述微通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窗框与窗扇之间的通风框、固定连接于通风框内的通风板一和滑移连接于通风框内的通风板二,所述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相互平行,所述通风板二沿其所在平面滑移,所述通风板二滑移可将通风孔一挡住,所述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所述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风板二的滑移方向,所述通风框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通风板二滑移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做微通风或通风关闭时,驱动机构使得通风板二沿通风框水平框边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使得通风板二和通风板一的相对位置改变,将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堵住或使得两者处于通畅的状态,从而达到通风关闭或微通风的效果的同时,而不用打开窗扇,能够有效的减小微通风时,使用的安全隐患。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蜗杆、啮合于蜗杆的蜗轮和偏心转动连接于蜗轮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蜗轮的一端铰接于通风板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做微通风或通风关闭时,只需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转动的蜗杆带动与其啮合的蜗轮转动,转动的蜗轮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连杆使得通风板二沿通风框水平框边的长度方向滑移,以将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堵住或使得两者处于通畅的状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板二的上下边沿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其所在通风板二的边沿延伸,所述滑槽内卡接有导引滑轨,所述导引滑轨固定连接于通风框,所述导引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通风板二的滑移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于滑槽内的导引滑轨,能够对通风板二的滑移做导引,并能够对通风框的上下框边做一定的密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引滑轨呈板状结构且其所在平面平行于通风板二,所述导引滑轨两侧壁面分别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沿通风板二的滑移方向延伸,所述卡口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沿通风板二的滑移方向延伸,所述密封条的一侧边沿卡接于卡口内,所述密封条的另一侧边沿抵接于通风板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通过卡口可拆卸连接于导引滑轨,密封条远离卡口的一侧边沿抵接于通风板二,能够进一步对通风板上下边沿与通风框之间的间隙做密封,减少通风关闭时,从通风板上下边沿与通风框之间的间隙通过的空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板二沿其滑移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风琴罩,所述风琴罩沿通风板二滑移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通风板二和通风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琴罩能够对通风框的竖向框边与通风板二的竖向边沿之间的间隙做一定的密封,减少通风关闭时,从通风框的竖向框边与通风板二的竖向边沿之间的间隙通过的空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沿通风板二滑移方向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所述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的小口相向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沿通风板二滑移方向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并且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的小口相向开口,能够在做微通风时,增大通风孔一的入风端边沿和通风孔二的出风口的面积,以能够相对较佳的将空气导入至室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框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保护格栅,两个所述保护格栅分别设置于通风框朝向室内室外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格栅能够对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做保护,减小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被损伤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环绕所述通风框朝向室内室外两侧边沿分别开设有安装环槽,两个所述保护格栅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不同的安装环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环槽能够有效的减小保护格栅安装于通风框时,保护格栅占用的外部的空间,以优化使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护格栅与安装环槽之间设置有纱网,所述纱网的边沿被夹持于保护格栅的边沿与安装环槽的槽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网能够有效的减少外部的蚊虫等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室内的可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做微通风或通风关闭时,驱动机构使得通风板二沿通风框水平框边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使得通风板二和通风板一的相对位置改变,将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堵住或使得两者处于通畅的状态,从而达到通风关闭或微通风的效果的同时,而不用打开窗扇,能够有效的减小微通风时,使用的安全隐患;2.保护格栅能够对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做保护,减小通风板一和通风板二被损伤的概率,同时两个保护格栅能够对室内外做分隔,并且本技术设置于窗扇的上框边与窗框的上框边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微通风装置的整体结构。图3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微通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驱动机构以及导引滑轨的结构。图中,1、窗框;2、窗扇;3、微通风装置;31、通风框;311、保护格栅;312、安装环槽;313、纱网;314、控制腔;32、通风板一;321、通风孔一;33、通风板二;331、通风孔二;332、滑槽;333、导引滑轨;334、卡口;335、风琴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风窗,包括窗框(1)与多个铰接于窗框(1)内的窗扇(2),所述窗框(1)与窗扇(2)之间设有微通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风装置(3)包括设置于窗框(1)与窗扇(2)之间的通风框(31)、固定连接于通风框(31)内的通风板一(32)和滑移连接于通风框(31)内的通风板二(33),所述通风板一(32)和通风板二(33)相互平行,所述通风板二(33)沿其所在平面滑移,所述通风板二(33)滑移可将通风孔一(321)挡住,所述通风板一(32)和通风板二(33)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一(321)和通风孔二(331),所述通风孔一(321)和通风孔二(3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风板二(33)的滑移方向,所述通风框(3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通风板二(33)滑移的驱动机构(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风窗,包括窗框(1)与多个铰接于窗框(1)内的窗扇(2),所述窗框(1)与窗扇(2)之间设有微通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风装置(3)包括设置于窗框(1)与窗扇(2)之间的通风框(31)、固定连接于通风框(31)内的通风板一(32)和滑移连接于通风框(31)内的通风板二(33),所述通风板一(32)和通风板二(33)相互平行,所述通风板二(33)沿其所在平面滑移,所述通风板二(33)滑移可将通风孔一(321)挡住,所述通风板一(32)和通风板二(33)分别开设有通风孔一(321)和通风孔二(331),所述通风孔一(321)和通风孔二(3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通风板二(33)的滑移方向,所述通风框(3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通风板二(33)滑移的驱动机构(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4)包括驱动电机(341)、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341)输出轴的蜗杆(342)、啮合于蜗杆(342)的蜗轮(343)和偏心转动连接于蜗轮(343)的连杆(344),所述连杆(344)远离蜗轮(343)的一端铰接于通风板二(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板二(33)的上下边沿分别开设有滑槽(332),所述滑槽(332)沿其所在通风板二(33)的边沿延伸,所述滑槽(332)内卡接有导引滑轨(333),所述导引滑轨(333)固定连接于通风框(31),所述导引滑轨(33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通风板二(33)的滑移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滑轨(333)呈板状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唯朵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