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机构及其屏蔽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64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7
一种门锁机构,包括门锁和与门锁相抵接的推动杆,所述门锁采用凸轮棘轮组合,四周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尾部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其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棘轮组合由门把手连接控制转动,并传动控制推动杆伸出或缩回实现关门与开门。本新型设计核心是锁芯,其采用是独创的凸轮加棘轮组合,利用凸轮凹凸行程控制推杆的伸出和回落,即可实现门的关闭和开启,结构简单,组装精度较气动门要求高,性能稳定,且生产工期短、成本低,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机构及其屏蔽门
本新型设计一种防护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锁机构及其屏蔽门。
技术介绍
目前公司采用的是气动屏蔽门,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如下缺点:制造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故障点多,结构复杂,性能不稳定,维修困难,鉴于这些问题,为了减少故障产生的因素,提高门的性能,简化门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制造成本,便于施工,欲设计出采用机械锁的方式实现开关的屏蔽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门锁机构、及其屏蔽门,采用机械式门锁,结构简单,组装精度高,性能稳定。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门锁机构,包括门锁和与门锁相抵接的推动杆,所述门锁采用凸轮棘轮组合,四周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尾部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其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棘轮组合由门把手连接控制转动,并传动控制推动杆伸出或缩回实现关门与开门。进一步的,所述凸轮棘轮组合包括棘轮与凸轮,所述门把手与棘轮中间还设置有限位片和门把手复位蜗旋弹簧,所述棘轮带动凸轮旋转。更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表面呈凹凸间隔的排布形式。更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表面的凸齿顶部有一条小凹槽,用以固定卡住推动杆。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一端通过推杆轴承与凸轮棘轮组合抵接,两推动杆的连接处亦设有推杆轴承。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上套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与门扇框架固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尾部顶端的锁舌呈锥形,可顶入门框预留的定位孔或复位缩回。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活动端随推动杆的伸出而压缩,使压条紧压,随推动杆的缩回而复位。一种屏蔽门,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门锁机构。本新型设计核心是锁芯,其采用是独创的凸轮加棘轮组合,利用凸轮凹凸行程控制推杆的伸出和回落,即可实现门的关闭和开启,结构简单,组装精度较气动门要求高,性能稳定,且生产工期短、成本低,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优选实施例门锁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凸轮棘轮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锁舌处局部放大图。1、锁芯钣金件;2、锁舌;3、复位弹簧;4、门把手;5、限位片;6、门把手复位蜗旋弹簧;7、锁芯轴承;8、凸轮棘轮组合;9、定位套筒;10、推杆轴承;11、推动杆;12、推杆锥形顶部;13、压条;14、屏蔽条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新型。除非特别说明,本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和方法为本领域常规市购的原料和常规使用的方法。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门锁机构,包括门锁和与门锁相抵接的推动杆(11),门锁采用凸轮棘轮组合(8),四周设有推动杆(11),推动杆(11)尾部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其上的复位弹簧(3),凸轮棘轮组合(8)由门把手(4)连接控制转动,并传动控制推动杆(11)伸出或缩回实现关门与开门。凸轮棘轮组合(8)包括棘轮与凸轮,门把手(4)与棘轮中间还设置有限位片(5)和门把手复位蜗旋弹簧(6),棘轮带动凸轮旋转。凸轮表面呈凹凸间隔的排布形式,凸齿顶部有一条小凹槽,用以固定卡住推动杆(11)。推动杆(11)一端通过推杆轴承(10)与凸轮棘轮组合(8)抵接(推杆轴承卡在凸齿顶部凹槽或凸轮凹面内),两推动杆(11)的连接处亦设有推杆轴承(10)。推动杆(11)上套有定位套筒(9),定位套筒(9)与门扇框架固接,推动杆(11)尾部顶端的锁舌(2)呈锥形(12),可顶入门框预留的定位孔或复位缩回。复位弹簧(3)活动端随推动杆(11)的伸出而压缩,使压条(13)紧压,随推动杆(11)的缩回而复位。实施例2一种屏蔽门,包含实施例1所述的门锁机构,其设计核心为机械式门锁,即独创的凸轮棘轮组合(8),通过锁芯钣金件(1)安装在门扇上,利用凸轮凹凸行程控制推动杆(11)的伸出和回落(即锁舌2/推杆锥形顶部12的伸出与缩回),实现门的关闭和开启。定位套筒(9)与门扇的主体框架固定连接以使推动杆(11)及其上相关部件固定在门扇上。门扇上预留小孔,供推动杆(11)伸出与缩回,门框上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使推杆锥形顶部(12)顶入将屏蔽门锁紧。同时,在门框四周内侧设置屏蔽条、门扇四周前侧设置屏蔽钣金件折面和门扇下侧设置压条(13)可保证屏蔽门的有效屏蔽。实施例3门把手(4)顺时针旋转,棘轮带动凸轮(8)旋转,推动杆(11)伸出,推杆锥形部(12)顶入门框锁孔内,复位弹簧(3)被压缩,门上锁。门把手(4)顺时针再旋转,棘轮带动凸轮(8)旋转,复位弹簧(3)回弹,推动杆(11)回落,推杆锥形部(12)退出门框锁孔,门打开。为控制门把手(4)运动角度,限位片(5)和门把手复位蜗旋弹簧(6)将门把手(4)旋转角度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门把手(4)开关、门的有效性。锁芯轴承(7)和推杆轴承(10)可有效减小机械摩擦阻力,减少开、关的力度。压条(13)和屏蔽条弹片(14)与整个机械结构联动,对门下方的屏蔽条进行挤压,实现门四面的有效屏蔽。门锁把手(4)顺时针旋转,棘轮带动凸轮顺时针旋转,因门锁把手(4)设有门锁把手复位蜗旋弹簧(6),如旋转一次关门,则第二次为开门,门锁把手(4)只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与普通的家用门锁使用方法一样,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防止人为故障的产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机构,包括门锁和与门锁相抵接的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采用凸轮棘轮组合,四周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尾部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其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棘轮组合由门把手连接控制转动,并传动控制推动杆伸出或缩回实现关门与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机构,包括门锁和与门锁相抵接的推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采用凸轮棘轮组合,四周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尾部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其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棘轮组合由门把手连接控制转动,并传动控制推动杆伸出或缩回实现关门与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棘轮组合包括棘轮与凸轮,所述门把手与棘轮中间还设置有限位片和门把手复位蜗旋弹簧,所述棘轮带动凸轮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表面呈凹凸间隔的排布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表面的凸齿顶部有一条小凹槽,用以固定卡住推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强李文生刘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合力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