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4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地基梁模块DKL、框架柱模块KZ、框架梁模块单元、次梁模块L1、圈梁模块QL及现浇板模块B1,框架梁模块单元包括第一框架梁模块K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框架柱模块KZ的一端榫接于独立基础DJ上,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与地基梁模块DKL的端部榫接,次梁模块L1的端部卡接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中部,现浇板模块B1卡设于次梁模块L1、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第二框架梁模块KL2共同形成的矩形空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各模块尺寸适当、结构合理、拆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体系组合模型,特别涉及一种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是应用最多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多应用于多层办公、商场等公共建筑。框架结构是由许多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来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结构。高层的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厂房,砖墙承重已不能适应荷重较大的要求,往往采用框架作为承重结构。房屋荷载包括人、家具、物品、机械设备的重量及楼板、墙体和本身自重等。砌在框架内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除负担本身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荷重。为减轻框架荷重,应尽量采用轻质墙,如用泡沫混凝土砌块(墙板)或空心砖砌筑。一般框架以现场浇柱居多,为了加速工程进度,节约模板与顶撑,也可采取部分预制(如柱)部分现浇(梁),或柱梁预制接头现浇的施工方式。现有框架结构体系各模块尺寸不适当,结构不合理,拆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地基梁模块DKL、框架柱模块KZ、框架梁模块单元、次梁模块L1、圈梁模块QL及现浇板模块B1,所述框架梁模块单元包括第一框架梁模块K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一端榫接于独立基础DJ上,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与所述地基梁模块DKL的端部榫接,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顶面设有卡槽,所述框架柱模块KZ与框架梁模块单元的端部通过所述卡槽连接,所述次梁模块L1的端部卡接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中部,所述次梁模块L1的侧面间隔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侧面设有榫头,所述现浇板模块B1的侧面设有凸起,所述现浇板模块B1卡设于次梁模块L1、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第二框架梁模块KL2共同形成的矩形空间中。更进一步的,所述独立基础模块DJ采用设有垫层的锥形独立基础,锥形独立基础顶面设有连接榫头,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底面设有榫槽,通过榫头插入至上方框架柱模块KZ底面的榫槽内实现基础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底面设有与独立基础模块DJ连接的榫槽,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设有与地基梁模块DKL连接的榫槽,柱顶面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纵向卡槽和用于连接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横向卡槽。更进一步的,所述地基梁模块DKL的两端设置榫头,通过榫头插入至所述框架柱模块KZ侧面靠近下部位置的榫槽内,实现地基梁与框架柱之间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框架柱顶面的卡槽进行拼接的榫头,中部设有用于与次梁模块L1连接卡槽;所述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框架柱模块KZ顶面的卡槽进行拼接的榫头,中部设有两个用于与现浇板模块拼接的卡槽。更进一步的,所述次梁模块L1的两端设有用于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中部设置的卡槽进行拼接的榫头,中部设有两个用于与现浇板模块拼接的卡槽。更进一步的,所述现浇板模块B1采用矩形板结构,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两个与次梁模块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连接的榫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各模块尺寸适当、结构合理、拆装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独立基础模块DJ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框架柱模块KZ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地基梁模块DKL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圈梁模块QL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浇板模块B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基础、框架柱与地基梁拼接示意图;图9是框架柱与框架梁模块拼接示意图;图10是次梁与框架梁模块拼接示意图;图11是现浇板模块拼装示意图。图中标记:1、连接榫头;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用于与地基梁模块连接的榫槽;5、用于与框架柱连接的榫头;6、用于与框架柱连接的榫头;7、第三卡槽;8、用于与框架柱模块连接的榫头;9、第四卡槽;10、用于与第一框架梁模块连接的榫头;11、与周边梁连接的榫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包括独立基础模块、地基梁模块、框架柱模块、框架梁模块单元、次梁模块及现浇板模块。独立基础采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设有垫层的锥形独立基础模块DJ(如图1所示),为便于与基础上方框架柱连接,锥形独立基础顶面设有连接榫头1,通过榫头插入至上方框架柱模块KZ底面的榫槽内实现基础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接。框架柱模块KZ(如图2所示)除底面设有与基础连接的榫槽外,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设有用于与地基梁模块连接的榫槽4,柱顶面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框架梁模块KL1、KL2的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地基梁模块DKL(如图3所示)两头设置用于与框架柱连接的榫头5,通过榫头插入至上述框架柱模块侧面靠近下部位置设置的榫槽内,实现地基梁与框架柱之间连接。框架梁模块单元分为第一框架梁模块K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如图4、5所示)。其中第一框架梁模块KL1两端设有用于与框架柱连接的榫头6,用于与框架柱顶面的第二卡槽3进行拼接,中部设有用于与次梁模块连接的第三卡槽7;第二框架梁模块KL2两端设有用于与框架柱模块连接的榫头8,用于与框架柱顶面的第一卡槽2进行拼接,中部设有两个第四卡槽9用于与现浇板模块拼接。次梁模块L1的两端设有用于与第一框架梁模块连接的榫头10,用于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中部设置的第三卡槽7进行拼接,中部设有两个第四卡槽9用于与现浇板模块拼接。现浇板模块B1采用矩形板模块进行模拟,其中现浇板模块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两个与周边梁连接的榫头11。根据上述技术的组合模块,依照框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施工工序和荷载传递路径,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独立基础DJ与框架柱KZ的拼装、框架柱KZ与地基梁DKL及框架梁单元KL1、KL2的拼装、次梁L1与框架梁KL1拼装、现浇板模块B1与周边梁单元进行拼接。按照框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施工顺序,并参照荷载在各构件中传递的路径,各组合模块的具体拼装方法及流程如下:1、独立基础模块(DJ)与框架柱模块(KZ)拼装:利用锥形独立基础模块(DJ)顶面设有连接榫头(1)插入至上方框架柱模块(KZ)底面设置榫槽内,实现基础模块与框架柱模块之间的拼接(如图8所示)。2、框架柱模块(KZ)与地基梁模块(DKL)、框架梁模块单元(KL1、KL2)拼装:在步骤1的基础上,利用地基梁模块(DKL)两头设置榫头(5)插入到框架柱模块(KZ)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设有与地基梁模块连接的榫槽(4)内,实现框架柱模块与地基梁模块之间的连接;利用框架梁模块单元(KL1、KL2)两端各设置的榫头(6)、(8)分别依次插入至框架柱模块顶面的卡槽(3)、(2)内,实现框架柱模块与框架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地基梁模块DKL、框架柱模块KZ、框架梁模块单元、次梁模块L1、圈梁模块QL及现浇板模块B1,所述框架梁模块单元包括第一框架梁模块K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一端榫接于独立基础DJ上,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与所述地基梁模块DKL的端部榫接,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顶面设有卡槽,所述框架柱模块KZ与框架梁模块单元的端部通过所述卡槽连接,所述次梁模块L1的端部卡接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中部,所述次梁模块L1的侧面间隔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侧面设有榫头,所述现浇板模块B1的侧面设有凸起,所述现浇板模块B1卡设于次梁模块L1、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第二框架梁模块KL2共同形成的矩形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地基梁模块DKL、框架柱模块KZ、框架梁模块单元、次梁模块L1、圈梁模块QL及现浇板模块B1,所述框架梁模块单元包括第一框架梁模块KL1和第二框架梁模块KL2,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一端榫接于独立基础DJ上,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与所述地基梁模块DKL的端部榫接,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顶面设有卡槽,所述框架柱模块KZ与框架梁模块单元的端部通过所述卡槽连接,所述次梁模块L1的端部卡接于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的中部,所述次梁模块L1的侧面间隔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框架梁模块KL2的侧面设有榫头,所述现浇板模块B1的侧面设有凸起,所述现浇板模块B1卡设于次梁模块L1、第一框架梁模块KL1、第二框架梁模块KL2共同形成的矩形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基础模块DJ采用设有垫层的锥形独立基础,锥形独立基础顶面设有连接榫头,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底面设有榫槽,通过榫头插入至上方框架柱模块KZ底面的榫槽内实现基础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底面设有与独立基础模块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