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552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供水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上半部分设有气室,下半部分设有水室,所述气室与水室之间通过膜片隔开,气室内设有与膜片相连的位移传感器,膜片上方连接用于带动膜片上下移动的气缸;所述水室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上游传感器、下游传感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流体信息进行采集,设备根据设置要求,通过气源驱动力进行精准化开启关闭调节进水和出水,实现平稳供水,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发达的现代化工业中,流体控制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各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亟待提高完善。在水系统管网中普遍存在着水力失调现象,管网水力不平衡易造成系统能源的浪费和设备运行噪声的增加,流体动态平衡调节技术是解决水力平衡和节能控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工艺管道、供水管网或供热管网等对于下游流体有参数限制的设备或管道,比如压力限制,温度限制,流量限制等,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供水系统中通常采用的一些机械性流体控制部件,通过阀门开度调节流体流量,控制条件单一且控制范围有限,不具有智能判断功能且无信号远程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上半部分设有气室,下半部分设有水室,所述气室与水室之间通过膜片隔开,所述气室内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膜片相连接,用于监测膜片的位移,所述膜片上方连接气缸,所述气缸用于带动膜片上下移动;所述水室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所述进水管连接储水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所述气缸通过气源连接管与所述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相连通过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调节气体的输入输出量进而控制气缸上下运动;所述位移传感器、上游传感器、下游传感器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进水端通过水泵连接配水总管,所述储水罐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泵和水位传感器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以与PLC控制器等上位机实现实时通讯,所述通讯模块采用有线通讯方式或无线通讯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包括数个微型两位三通电磁阀,通过微型两位三通电磁阀的间歇性通断,实现驱动气源对执行机构的驱动。进一步的,所述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为流量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操作显示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对流体信息进行采集,设备根据设置要求,通过气源驱动力进行精准化开启关闭调节进水和出水,实现平稳供水,智能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原理框图;图中:1-中央处理器、2-水室、3-下游传感器、4-膜片、5-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6-气缸、7-气室、8-位移传感器、9-储水罐、10-水位传感器、11-水泵、12-上游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上半部分设有气室7,下半部分设有水室2,所述气室7与水室2之间通过膜片4隔开,所述气室7内设有位移传感器8,所述位移传感器8与膜片4相连接,用于监测膜片4的位移,所述膜片4上方连接气缸6,所述气缸6用于带动膜片4上下移动;所述水室2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上游传感器12和下游传感器3,所述进水管连接储水罐9;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1以及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所述气缸6通过气源连接管与所述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相连,通过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调节气体的输入输出量进而控制气缸6上下运动;所述位移传感器8、上游传感器12、下游传感器3均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水罐9进水端通过水泵11连接配水总管,所述储水罐9内设有水位传感器10,所述水泵11和水位传感器10连接至中央处理器1。通过水位传感器10可以实现储水罐9的水位监测,当水位过低时中央处理器1会控制水泵11的开启,配水管网会对储水罐9注水,当水位过高时会控制水泵11关闭。配水管网和水泵11之间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负压抑制器、进水压力检测表、水质消毒器等装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膜片4可选用周边固定的等截面圆形薄板构成的平膜片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以与PLC控制器等上位机实现实时通讯,所述通讯模块采用有线通讯方式或无线通讯方式。所有的指令和信号及传感器参数等均可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PLC控制器或计算机等上位机,同时PLC控制器或计算机等上位机也可以发送指令给智能控制器,采用有线通讯方式或无线通讯方式,比如以RS485接口、Modbus-RTU协议或BAS无缝对接,参数上下行传输,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同时也可以采用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无线传输技术连接用户手机、平板、远程DCS系统等中央控制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包括数个微型两位三通电磁阀,通过微型两位三通电磁阀的间歇性通断,实现驱动气源对气缸6的驱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器还包括操作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另外,根据现场要求不同,所述上游传感器12和下游传感器3为流量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实现多种参数测量实现更全面的动态平衡控制以实现出水的稳定。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气室7安装压力计以监测气室7内压强变化及安全阀等安全装置。本实施例使用原理:通过气缸6带动膜片4的上下运动,使得气室7和水室2的气压和水压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进水和出水流量的调控。具体为通过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来调节气体的输入输出量来使气缸6带动膜片4上下移动,通过位移传感器8检测膜片4的动作位移和上游传感器12、下游传感器3的数据变化,进而判断控制强度,并由中央处理器1对做出实时反馈和调整,从而实现平稳进水和出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上半部分设有气室(7),下半部分设有水室(2),所述气室(7)与水室(2)之间通过膜片(4)隔开,所述气室(7)内设有位移传感器(8),所述位移传感器(8)与膜片(4)相连接,用于监测膜片(4)的位移,所述膜片(4)上方连接气缸(6),所述气缸(6)用于带动膜片(4)上下移动;所述水室(2)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上游传感器(12)和下游传感器(3),所述进水管连接储水罐(9);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1)以及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所述气缸(6)通过气源连接管与所述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相连通过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调节气体的输入输出量进而控制气缸(6)上下运动;所述位移传感器(8)、上游传感器(12)、下游传感器(3)均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智慧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上半部分设有气室(7),下半部分设有水室(2),所述气室(7)与水室(2)之间通过膜片(4)隔开,所述气室(7)内设有位移传感器(8),所述位移传感器(8)与膜片(4)相连接,用于监测膜片(4)的位移,所述膜片(4)上方连接气缸(6),所述气缸(6)用于带动膜片(4)上下移动;所述水室(2)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上游传感器(12)和下游传感器(3),所述进水管连接储水罐(9);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1)以及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所述气缸(6)通过气源连接管与所述的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相连通过控制气体输入输出装置(5)调节气体的输入输出量进而控制气缸(6)上下运动;所述位移传感器(8)、上游传感器(12)、下游传感器(3)均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蓝蓝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