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压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9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调节罐、进水管、出水管、水泵、稳压罐、电动阀和变频供水控制柜;所述无负压调节罐与进水管相连通,无负压调节罐与出水管之间设有多个分流管,每个分流管上均安装有水泵,每个分流管上均安装有止回阀和卫生级碟阀;稳压罐与出水管通过管道连通,无负压调节罐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和电接点压力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分别设有电动阀,出水管上安装有远传压力表和电接点压力表;变频供水控制柜内设有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每个电动阀、每个电接点压力表、每个水泵和远传压力表均分别与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水设备通过负压消除机制和无负压调节罐能智能、节能、清洁的向用户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负压供水设备
本技术属于自来水供水
,具体涉及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相对于传统的水塔供水,恒压供水设备与无负压供水设备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两种供水方式。但恒压供水设备不能利用外网水压,水能源消耗大,安装、清洗维护麻烦;由于还是属于二次供水,仍然存在水质污染问题,严重时会出现红虫、清苔、微生物等,设备运行时有水泵震动,噪音大等干扰。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供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负压供水是变频供水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节约能源,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剩余压力,始终既不对自来水管网造成不利影响又很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降低供水能耗,实现供水系统最优化运行。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调节罐、进水管、出水管、水泵、稳压罐和电动阀;所述无负压调节罐与进水管相连通,进水管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述无负压调节罐与出水管之间通过多个分流管相连通,每个所述分流管上均安装有水泵,每个分流管上均安装有止回阀和至少一个卫生级碟阀,止回阀位于水泵与出水管之间,具体地,水泵采用丹麦格兰富全不锈钢立式多级泵或杭州南方不锈钢立式多级泵,质量好;所述稳压罐与出水管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无负压调节罐的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和电接点压力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分别设有电动阀,具体地,出水管上安装的电动阀靠近出水管的出口一端,能便于控制开闭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远传压力表和电接点压力表;还包括变频供水控制柜,所述变频供水控制柜内设有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每个所述电动阀、每个电接点压力表、每个水泵和远传压力表均分别与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电连接,具体地,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采用瑞士ABB公司变频供水专用变频器,设备运行噪音低,无电磁或电流干扰,可大大减少因变频器误报警,从而确保用户日常的用水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通过电接点压力表和远传压力表监测的数据,能实现各个电动阀和水泵的自动控制,能使该供水设备具有双重无水停机保护功能,可彻底解决水泵的无水干转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分流管上均安装有两个卫生级碟阀,且水泵和止回阀位于两个卫生级碟阀之间,通过卫生级碟阀能开闭分流管,便于维修水泵。进一步限定,所述稳压罐与出水管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阀门,能用于开闭管路,关闭阀门时,便于检修稳压罐。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分流管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304材质制成,清洁卫生。进一步限定,所述智能变频控制系统与智能手机通过Modbus通讯协议相连,能便于管理人员对该供水设备进行手动操作、自动控制、参数调整、运行状态实时监视等,提高了设备的应急处理能力,能达到节能降耗、随时随地管理的功效。进一步限定,该智能变频控制系统还具有以下功能单元:(1)市政停水锁死保护单元:市政停水时供水设备自动锁死,防止因设备管理人员操作造成设备无水干转等人为原因损坏设备现象的发生;(2)设备超压保护单元:超压自动停机保护,防止设备出水压力超高导致爆管;(3)防相序保护单元:防止因更换主电源或在主电源上加装电表或空开时,未严格按规定检查三相电源的相序等,人为原因造成设备电机反转,从而避免损坏设备现象的发生;(4)人机界面单元:中文液晶人机操作界面,设备整体档次较高,可显示设备运行工况、自来水压力、设备出水压力、水泵工频、变频运行情况等;(5)过流空载保护单元:当水泵空转时,自动停机保护,防止烧坏电机。当水泵运行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自动停机保防,防止因水泵温度过高而烧坏电机。多重保护,用起来更安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有益效果在于:(1)节能30-60%:叠压市政管网已有压力、变频节能技术、先进的远程运维技术,三项先进供水技术使设备比传统给水设备节能30-60%,有效地节水节电,为节能降耗贡献一份力量;(2)采用全封闭设计,不与外界接触,水接触过流部分均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无二次污染,保证了人们的用水安全;(3)节约投资成本:无需修建蓄水池或水箱,节省了土建成本;一体化设计,设备占地面积少,有效节约商业使用空间;(4)节约人员成本:设备全自动运行,无须人员看守;无传统水池水箱,不需要人员清洗消毒,节约人力成本;(5)技术先进,故障率低,用户体验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附图中:1-无负压调节罐,2-进水管,3-出水管,4-水泵,5-稳压罐,6-电动阀,7-分流管,8-止回阀,9-负压抑制器,10-电接点压力表,11-远传压力表,12-变频供水控制柜,13-卫生级碟阀,14-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无负压调节罐1、进水管2、出水管3、水泵4、稳压罐5、电动阀6和变频供水控制柜12;所述无负压调节罐1与进水管2相连通,进水管2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述无负压调节罐1与出水管3之间通过三个分流管7相连通,每个所述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水泵4,每个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止回阀8和至少一个卫生级碟阀13,止回阀8位于水泵4与出水管3之间,具体地,水泵4采用丹麦格兰富全不锈钢立式多级泵或南方不锈钢立式多级泵,质量好;所述稳压罐5与出水管3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无负压调节罐1的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9和电接点压力表10,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上均分别设有电动阀6,具体地,出水管3上安装的电动阀6靠近出水管3的出口一端,能便于控制开闭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上安装有远传压力表11;所述变频供水控制柜12内设有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每个所述电动阀6、每个电接点压力表10、每个水泵4和远传压力表11均分别与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电连接,具体地,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采用瑞士ABB公司变频供水专用变频器,设备运行噪音低,无电磁或电流干扰,可大大减少因变频器误报警,从而确保用户日常的用水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通过电接点压力表10和远传压力表11监测的数据,能实现各个电动阀6和水泵4的自动控制,能使该供水设备具有双重无水停机保护功能,可彻底解决水泵4的无水干转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两个卫生级碟阀13,且水泵4和止回阀8位于两个卫生级碟阀1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负压调节罐(1)、进水管(2)、出水管(3)、水泵(4)、稳压罐(5)和电动阀(6);所述无负压调节罐(1)与进水管(2)相连通,无负压调节罐(1)与出水管(3)之间通过多个分流管(7)相连通,每个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水泵(4),每个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止回阀(8)和至少一个卫生级碟阀(13),止回阀(8)位于水泵(4)与出水管(3)之间;稳压罐(5)与出水管(3)通过管道相连通,无负压调节罐(1)的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9)和电接点压力表(10),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上均分别设有电动阀(6),出水管(3)上安装有远传压力表(11)和电接点压力表(10);/n还包括变频供水控制柜(12),所述变频供水控制柜(12)内设有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每个电动阀(6)、每个电接点压力表(10)、每个水泵(4)和远传压力表(11)均分别与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负压调节罐(1)、进水管(2)、出水管(3)、水泵(4)、稳压罐(5)和电动阀(6);所述无负压调节罐(1)与进水管(2)相连通,无负压调节罐(1)与出水管(3)之间通过多个分流管(7)相连通,每个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水泵(4),每个分流管(7)上均安装有止回阀(8)和至少一个卫生级碟阀(13),止回阀(8)位于水泵(4)与出水管(3)之间;稳压罐(5)与出水管(3)通过管道相连通,无负压调节罐(1)的顶部设有负压抑制器(9)和电接点压力表(10),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上均分别设有电动阀(6),出水管(3)上安装有远传压力表(11)和电接点压力表(10);
还包括变频供水控制柜(12),所述变频供水控制柜(12)内设有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每个电动阀(6)、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赢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