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1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上的深基坑以及埋设于深基坑内的基桩,所述基桩竖直设置,所述基桩下端穿入所述深基坑内底面内,且所述基桩上端与建筑固定,所述基桩下端穿入所述深基坑内底面内,所述基桩上端设置于深基坑内,且所述基桩内浇筑固定有内置钢柱;所述深基坑内设有与所述深基坑内底面贴合并相抵的承载基台,所述承载基台内埋设有承载钢架,所述内置钢柱上端穿出所述基桩并穿入所述承载基台内,且所述内置钢柱上端与所述承载钢架固定;所述承载基台顶部与建筑底部固定,且所述基桩顶部与所述承载基台底部浇筑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具有分散建筑载荷的效果,有利于加强建筑底部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无需经过处理可以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需通过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地基一般分为三种,包括匀质基础、复合地基以及桩基础。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在传统的地基基础结构中,将建筑直接建造于桩上,使得建筑载荷传递至桩上,从而使得桩上的载荷较大,不利于加强建筑的底部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具有分散建筑载荷的效果,有利于加强建筑底部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上的深基坑以及埋设于深基坑内的基桩,所述基桩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上的深基坑(1)以及埋设于深基坑(1)内的基桩(2),所述基桩(2)竖直设置,所述基桩(2)下端穿入所述深基坑(1)内底面内,且所述基桩(2)上端与建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上端设置于深基坑(1)内,且所述基桩(2)内浇筑固定有内置钢柱(21);所述深基坑(1)内设有与所述深基坑(1)内底面贴合并相抵的承载基台(3),所述承载基台(3)内埋设有承载钢架(31),所述内置钢柱(21)上端穿出所述基桩(2)并穿入所述承载基台(3)内,且所述内置钢柱(21)上端与所述承载钢架(31)固定;所述承载基台(3)顶部与建筑底部固定,且所述基桩(2)顶部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上的深基坑(1)以及埋设于深基坑(1)内的基桩(2),所述基桩(2)竖直设置,所述基桩(2)下端穿入所述深基坑(1)内底面内,且所述基桩(2)上端与建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2)上端设置于深基坑(1)内,且所述基桩(2)内浇筑固定有内置钢柱(21);所述深基坑(1)内设有与所述深基坑(1)内底面贴合并相抵的承载基台(3),所述承载基台(3)内埋设有承载钢架(31),所述内置钢柱(21)上端穿出所述基桩(2)并穿入所述承载基台(3)内,且所述内置钢柱(21)上端与所述承载钢架(31)固定;所述承载基台(3)顶部与建筑底部固定,且所述基桩(2)顶部与所述承载基台(3)底部浇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钢架(31)内部中空,且所述承载钢架(31)内设有加强钢网(311),所述加强钢网(311)呈网格状,且所述加强钢网(311)分别与所述承载钢架(31)内顶面以及内底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台(3)内埋设有与所述承载钢架(31)底面固定的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舜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