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及包含该耙齿装置的耙松摊铺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45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及包含该耙齿装置的耙松摊铺车。包括耙松架一和耙松架二,设置有相应的水平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和耙松架二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有相应的竖直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耙松架二纵向的高度以及耙松深度;耙松架一、耙松架二均包括有用于耙松的耙齿单元,耙齿单元均通过弹性调节机构设置在耙松架一、耙松架二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耙齿单元不同方向自由度的有效合理调整,能适应不同路面的耙松需要,同时耙齿的弹性设置,在施工工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其他耙松阻力时,由于弹性弹簧等的存在,能使相关因素带来对耙齿带来的冲击力大部分得到缓冲,降低了耙齿损坏的几率,降低了耙齿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及包含该耙齿装置的耙松摊铺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及包含该耙齿装置的耙松摊铺车,尤其是具有自动耙松调节深度和找平功能。
技术介绍
针对市政沥青道路面层大面积车辙、波浪、麻面、龟裂等面层结构性病害,一般采用耙松整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该工艺设备涉及耙松再生设备。市场现有耙松设备采用直杆一体耙松刀,施工工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其他耙松阻力时,存在“让刀”现象,即刀杆弹性跳动,导致局部没有耙松的死角。刀杆疲劳破坏,经常损坏折断。一体式刀头磨损,经常需要更换整个耙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犁状耙齿装置,耙齿装置整体由气缸和油缸调节高度和倾斜角度,配找平装置,满足耙松平整无死角要求。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设置有相应的水平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有相应的竖直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的高度以及耙松深度;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括有用于耙松的耙齿单元(61),所述耙齿单元(61)均通过弹性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上。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油缸(10),以及有所述伸缩油缸(10)驱动的带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水平运动的滑动轴(2)。所述竖直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高度的提升主油缸(7),以及用于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耙松深度的高度调节油缸(8)。还设置有旋转支点(4),使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绕所述旋转支点(4)产生转动,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两者的相对倾斜度。所述耙齿单元(61)包括用于耙松的前端设置的耐磨合金刀头(611),所述耐磨合金刀头(611)通过耙齿主体(612)连接在耙齿座(613)上,所述耙齿座(613)通过耙齿座固定轴销(614)连接在耙齿托架上,所述耙齿托架固定设置。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含两组所述的耙齿单元(61),记为耙齿单元一和耙齿单元二;其中耙齿单元一连接在耙齿托架一(64)上,所述耙齿托架一(64)设置有若干连接点,其中存在连接点铰接在基体上,存在连接点和衡压调节气缸(65)连接,所述耙齿托架一(64)由所述衡压调节气缸(65)调节并绕铰接点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耙齿单元二连接在耙齿托架二(62)上,所述耙齿托架二(62)存在若干连接点,其中存在连接点和所述耙齿托架一(64)形成转动连接,存在连接点用于设置增压弹簧(63),所述增压弹簧(63)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耙齿托架一(64)上。所述耙齿主体(612)上端竖直设置、末端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用于安装耐磨合金刀头(611),以形成整体犁状形式的耙齿。所述耐磨合金刀头(611)可分离的连接在所述耙齿主体(612)上。进一步的,所述耙齿装置的应用,将所述耙齿装置安装在耙松摊铺车上,所述耙松摊铺车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耙齿的安装架。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对耙齿单元不同方向自由度的有效合理调整,且本技术的耙松装置能适应不同路面的耙松需要,同时耙齿的弹性设置,使得在施工工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其他耙松阻力时,由于弹性弹簧等的存在,能使相关因素带来对耙齿带来的冲击力大部分得到缓冲,降低了耙齿损坏的几率,降低了耙齿的使用成本,具有极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且犁状耙齿耙杆和刀头分体式,仅存在刀头磨损更换费用,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经济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耙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耙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耙齿装置应用在摊铺机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设置有相应的水平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有相应的竖直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的高度以及耙松深度;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括有用于耙松的耙齿单元61,所述耙齿单元61均通过弹性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上。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油缸10,以及有所述伸缩油缸10驱动的带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水平运动的滑动轴2。所述竖直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高度的提升主油缸7,以及用于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耙松深度的高度调节油缸8。还设置有旋转支点4,使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绕所述旋转支点4产生转动,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两者的相对倾斜度。所述耙齿单元61包括用于耙松的前端设置的耐磨合金刀头611,所述耐磨合金刀头611通过耙齿主体612连接在耙齿座613上,所述耙齿座613通过耙齿座固定轴销614连接在耙齿托架上,所述耙齿托架固定设置。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含两组所述的耙齿单元61,记为耙齿单元一和耙齿单元二;其中耙齿单元一连接在耙齿托架一64上,所述耙齿托架一64设置有若干连接点,其中存在连接点铰接在基体上,存在连接点和衡压调节气缸65连接,所述耙齿托架一64由所述衡压调节气缸65调节并绕铰接点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耙齿单元二连接在耙齿托架二62上,所述耙齿托架二62存在若干连接点,其中存在连接点和所述耙齿托架一64形成转动连接,存在连接点用于设置增压弹簧63,所述增压弹簧63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耙齿托架一64上。所述耙齿主体612上端竖直设置、末端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用于安装耐磨合金刀头611,以形成整体犁状形式的耙齿。所述耐磨合金刀头611可分离的连接在所述耙齿主体612上。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就地热再生耙齿耙松犁状结构装置,耙齿由耐磨合金刀头,用特种工艺扦焊在耙齿上。所述耙齿刀杆通过锻打工艺将刀头部分向前弯曲,与焊接的可分离刀头构成犁状结构,当遇到凸起障碍物时,能顺利通过并完全翻松,不留死角。犁状耙齿耙杆和刀头分体式,仅存在刀头磨损更换费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犁状耙齿结构总成可安装与热再生加热机机架上。总成包括耙松主架1、滑动轴2、拱度调节结构3、旋转支点4、耙松架一5、耙齿机构6、提升主油缸7、高度调节油缸8、耙松架二9、伸缩油缸10、导柱连接架11。所述左、右伸缩油缸10伸缩调节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适应不同路面调节油缸宽度耙松要求。通过调节拱度调节结构3,满足不同拱度路面耙松要求。整个耙齿装置通过提升主油缸7和高度调节油缸8连接于车架上,所述高度调节油缸8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设置有相应的水平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有相应的竖直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的高度以及耙松深度;/n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括有用于耙松的耙齿单元(61),所述耙齿单元(61)均通过弹性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设置有相应的水平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和耙松架二(9)之间的水平距离,设置有相应的竖直驱动装置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的高度以及耙松深度;
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均包括有用于耙松的耙齿单元(61),所述耙齿单元(61)均通过弹性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油缸(10),以及有所述伸缩油缸(10)驱动的带动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水平运动的滑动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纵向高度的提升主油缸(7),以及用于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耙松深度的高度调节油缸(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转支点(4),使所述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绕所述旋转支点(4)产生转动,调节耙松架一(5)、耙松架二(9)两者的相对倾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耙松犁状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齿单元(61)包括用于耙松的前端设置的耐磨合金刀头(611),所述耐磨合金刀头(611)通过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袁勇吴哲张垚刘正明韩立志陈军罗天洪赵永利耿大新张来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