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0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包括织带体,所述织带体上设有采用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立挺绒毛,绒毛层经压花处理形成立体的花纹图案,织带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编织纱线,编织形成织带体上的绒毛层,具有更强的立挺效果,增加视觉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服装市场的日趋成熟,辅料行业的发展亦日渐强大,消费者对辅料的要求逐渐向成品服装靠近,包括外观及性能各方面,而织带作为服装行业的重要辅料,已不仅仅依附于内衣,其在服装各个领域均有应用,如围带,裤腰带,运动袖套等等。因此,织带的外观及性能逐渐多样化。传统涤纶多是用色纱织造,因涤纶上色温度较高,若直接用胚带染色,容易损伤带身氨纶弹性,影响带身开度。当其作为丝绒带绒纱时,由于丝绒带出机前需进行割绒,织带正面呈现的即为纱线切面颜色,与带身形成色差,对纱线打色和对色造成困难。因此,目前往往采用改性聚酯纤维代替常规涤纶进行织造以降低染色难度。不过虽然改性聚酯纤维染色温度较低,可以直接用胚纱先织后染,亦不会对带身开度造成影响,但是胚带染色后纱线存在回缩现象,使得带身绒感变差,绒毛往往不能保持挺立的效果。当织带进行压花等后处理时,其花纹图案亦不够立体,从而影响了织带上的绒毛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包括织带体,所述织带体上设有采用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立挺绒毛。所述绒毛层经压花处理形成立体的花纹图案。所述织带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所述织带体采用的编织组织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组织结构。所述绒毛层在织带体上连续分布,或者间隔分布。所述绒毛层上形成的花纹图案连续分布或者间隔分布。本技术通过采用先经过蒸纱处理的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绒纱,使改性聚酯纤维先得到充分的回缩,确保在织带主体上编织形成绒毛层时,该绒毛层能够保持充足的立挺性。可以直接用胚纱先织后染,避免了普通涤纶色纱织造后进行割绒时纱线截面与带身所产生的色差。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织带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蒸纱过程中松筒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蒸纱过程中紧筒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穿棕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组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包括织带体1,所述织带体1上设有采用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绒毛层2,绒毛层具有若干立挺绒毛。对于蒸纱操作,为现有工艺技术,即采用热蒸汽对改性聚酯纤维蒸,使其得到充分的收缩。绒毛层在织带体上连续分布,或者间隔分布,即在织带体的一表面设置绒毛层,该绒毛层可以沿着织带体的整个表面连续分布,也可以编织一段,然后空出一段,然后再编织一段的形式。所述绒毛层经压花处理形成立体的花纹图案。花纹图案连续分布或者间隔分布。所述织带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所述织带体采用的编织组织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组织结构。对改性聚酯纤维的蒸纱,主要包括以下工序:收原料→松筒→蒸纱→紧筒→成品,对于蒸纱时间、蒸纱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具体操作:1、蒸纱准备(1)松筒:改性聚酯纤维进行蒸纱之前需先对其进行松筒工艺,将成型紧密的筒子纱落到另一个胶筒中,使纱线具有一定的蓬松度,为蒸纱时纤维的回缩预留一定的空间。如图2所示为松筒模型图,根据所需要的筒子成型需求,设定好相关工艺参数;目标长度:20000米基本动程长度:194mm空管直径:86mm落筒直径:160mm。(2)蒸纱:将松筒完的改性聚酯纤维放进蒸罐中,根据纤维的收缩性能,设置相关参数:蒸纱温度:120℃蒸纱时间:60min。(3)紧筒:蒸完纱的改性聚酯纤维需进行紧筒工艺,恢复上机时的筒子状态,紧筒模型如图3所示,根据所需要的筒子成型需求,设定相关工艺参数:目标长度:20000米基本动程长度:250mm空管直径:78mm落筒直径:170mm。2、整经准备经线有:带身骨架氨纶包覆纱N5604/37(根芯为560D氨纶,外包覆纱为40/12/1SD尼龙,内包覆纱为40/12/1SD尼龙)28条;包根线H70V1/38(根芯为70D氨纶,包覆纱为70/24/1SD尼龙)10条;绒纱CDD75/36/1RB100条;尼龙40/12/2SD154条;所有经线经过整经备盘头料。3、穿棕按图4穿棕图中纱线排列顺序把所有经线穿过棕丝孔。(图中小方格内数字“1、2、3…”代表棕框序号;箭头格里数字“↑1↑2↑3↑…”代表纱线入筘顺序)。4、制作密度本实施例织物密度23.3针/厘米。5、宽度和刚筘本实施例成品宽度为20mm,钢筘规格为12(即每英寸12格),一共32格,按照穿棕图的入筘顺序把经纱穿入钢筘每一格。6、纬线本实施例纬线为70/24SDNylon。7、组织结构运动规律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组织结构图,按照图示进行花链编排。其中第5、6框为带身骨架氨纶包覆纱结构,组织结构为一上一下,主要起稳定带身的作用;第1、2、3、4框为绒纱结构,组织结构为中上中下;第7、8、框为带身结构,纱线主要走两上两下;第9、11为带面结构,纱线走七上一下;第10、12为下层织带带面结构,纱线走一上七下;第13、14、15、16框为带边结构,主要走三上一下和三下一上。8、引纬打纬纬纱70/24SDNylon,经过纬线输送器,穿过纬钩孔,纬钩带动纬线横穿开口,由舌针收取纬线,钢筘前后摆动,将穿过开口的纬线打实,形成织带。9、胶辘转动形成织带,通过制作密度的调节驱动装置调节各织带段的制作密度。10、根据颜色需求进行后整理定型染色。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包括织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体上设有采用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立挺绒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包括织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体上设有采用经过蒸纱处理后的改性聚酯纤维编织而成的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立挺绒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绒毛层经压花处理形成立体的花纹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制备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鳌陈道胜窦星海梁勤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