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及包含其的干化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5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及包含其的干化机,所述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包括进料管和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管的排料口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管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可以将输入干化机的污泥分流,使得污泥分布均匀、减少干化机机头处局部积料、减少机头干化机轴承处漏污泥、改善干化机污泥干化效果。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udge feeding diversion device of a drying machine and a dry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及包含其的干化机
本技术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及包含其的干化机。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污泥输送泵将污泥通过管道输送到干化机顶部的进料口处,污泥直接进入干化机内,存在污泥分布不均匀、机头处局部积料过多、机头干化机轴承处漏污泥、污泥干化效果不好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污泥均匀进入干化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包括进料管和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管的排料口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管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个所述分流管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使得污泥均匀进入干化机,采用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可以将输入干化机的污泥分流,使得污泥分布均匀、减少干化机机头处局部积料、减少机头干化机轴承处漏污泥、改善干化机污泥干化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进料管的排料口内,所述连接板上具有多个分流孔,多个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分流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安装分流管,避免进料管和分流管连接处漏料。进一步,所述分流管相对于所述进料管向外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分流管与所述连接板的夹角均为60°。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为4mm,材质为316L。进一步,所述分流管为3个。进一步,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分流管均为圆柱体管。进一步,所述进料管的外径为325mm,壁厚为4mm;所述分流管的外径为89mm,壁厚为4mm;所述分流管的长度为350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有效分流的基础上,分流管长度不会影响现有干化机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分流管的材质为316L。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干化机,包括所述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和干化机壳体,所述干化机壳体上具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管穿设在所述进料口处并与所述干化机壳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分流管设置于所述干化机壳体内。进一步,所述进料管垂直于所述进料口所在平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干化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进料管,2、分流管,3、连接板,4、干化机壳体,5、污泥输送管道,6、污泥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包括进料管1和多个分流管2,多个所述分流管2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管1的排料口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管2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安装于所述进料管1的排料口内,所述连接板3上具有多个分流孔,多个所述分流管2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分流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3固定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流管2相对于所述进料管1向外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分流管2与所述连接板3的夹角a均为60°。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3的厚度为4mm,材质为316L。具体的,316L是一种不锈钢材料牌号,AISI316L是对应的美国标号,sus316L是对应的日本标号。我国的统一数字代号为S31603,标准牌号为022Cr17Ni12Mo2新标,旧牌号为00Cr17Ni14Mo2,表示主要含有Cr、Ni、Mo,数字表示大概含有的百分比。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流管2为3个。具体的,所述分流管2也可以为4个、5个、6个或者更多。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管1和所述分流管2均为圆柱体管。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管1的外径为325mm,壁厚为4mm;所述分流管2的外径为89mm,壁厚为4mm;所述分流管2的长度为350mm。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管1和所述分流管2的材质为316L。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给出的进料管1、分流管2和连接板3的尺寸和材质为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采用其他尺寸或材质。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干化机,包括所述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和干化机壳体4,所述干化机壳体4上具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管1穿设在所述进料口处并与所述干化机壳体4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分流管2设置于所述干化机壳体4内。具体的,污泥输送泵6通过污泥输送管道5与进料管1连通,污泥经过污泥输送管道5进入进料管1然后分流至多个所述分流管2,实现分流。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管1垂直于所述进料口所在平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1)和多个分流管(2),多个所述分流管(2)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管(1)的排料口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管(2)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1)和多个分流管(2),多个所述分流管(2)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料管(1)的排料口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管(2)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安装于所述进料管(1)的排料口内,所述连接板(3)上具有多个分流孔,多个所述分流管(2)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分流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相对于所述进料管(1)向外倾斜设置,且每个所述分流管(2)与所述连接板(3)的夹角均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厚度为4mm,材质为316L。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一种干化机污泥进料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为3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晏波焦鑫王耀林张惠马秀平张磊申轶华栗进波胡贤贤任超刘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