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521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酵池(10)以及净化池(20),其中,所述发酵池(10)包括发酵池体(11)、不溶性有机质(12)、过滤层(13)、漂浮隔离层(14)、发酵池喷雾装置(15)、发酵池出水管(16)以及在所述发酵池体(11)底部上的进水口(17);所述净化池(20)包括净化池体(21)、植物生长区(22)、空置区(23)以及曝气区(24),氧化还原电位检测器(25)、pH检测器(26)以及净化池进水管(27);所述发酵池喷雾装置(15)以及发酵池出水管(16)二者的出口通向所述植物生长区(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生态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工程湿地指由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处理。工程湿地废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工程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有机物去除能力。一方面,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床中填料的截留作用而被去除,并可为部分兼性或厌氧微生物所利用;另一方面,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则通过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作用而被降解去除,即湿地床的有机物去除是物理的截留沉淀和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的结果。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的最终归宿是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及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现有技术仍存在净化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10)以及净化池(20),/n其中,所述发酵池(10)包括发酵池体(11)、不溶性有机质(12)、过滤层(13)、漂浮隔离层(14)、发酵池喷雾装置(15)、发酵池出水管(16)以及在所述发酵池体(11)底部上的进水口(17),所述不溶性有机质(12)沉淀在发酵池体底部,过滤层设置在发酵池体中部,且距离所述不溶性有机质(12)顶部一定距离;所述漂浮隔离层(14)漂浮在发酵池体中的水面表层;所述发酵池喷雾装置(15)和发酵池出水管(16)与发酵池体的连通口均设置在过滤层(13)的上方;/n所述净化池(20)包括净化池体(21)、植物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10)以及净化池(20),
其中,所述发酵池(10)包括发酵池体(11)、不溶性有机质(12)、过滤层(13)、漂浮隔离层(14)、发酵池喷雾装置(15)、发酵池出水管(16)以及在所述发酵池体(11)底部上的进水口(17),所述不溶性有机质(12)沉淀在发酵池体底部,过滤层设置在发酵池体中部,且距离所述不溶性有机质(12)顶部一定距离;所述漂浮隔离层(14)漂浮在发酵池体中的水面表层;所述发酵池喷雾装置(15)和发酵池出水管(16)与发酵池体的连通口均设置在过滤层(13)的上方;
所述净化池(20)包括净化池体(21)、植物生长区(22)、空置区(23)以及曝气区(24),氧化还原电位检测器(25)、pH检测器(26)以及净化池进水管(27);
其中,所述植物生长区(22)、空置区(23)以及曝气区(24)设置在净化池体中,三者之间通过分隔层(28)进行分隔开,分隔层上形成有连通孔,使得各个区之间水体连通;所述植物生长区(22)包括基质层(222)、生长在基质层(222)上的挺水植物(221)以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卓滕达孔芳明于志强郭月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