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包括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脱帽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底座上的脱帽架;脱帽架包括基板和支撑柱,支撑柱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顶部与基板固定连接;基板上开有数个均匀排列的脱帽孔,脱帽孔的孔径大于采血管的管径小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管夹组件包括两个夹持杆,夹持杆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结构,夹持杆的夹持部开有数个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将数个真空采血管放置在脱帽组件的脱帽孔,然后用管夹组件夹持真空采血管的管体部分后向下用力,在摩擦作用力和重力的协同作用,将真空采血管的管体与盖帽脱离,实现真空采血管的开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
本技术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学检验和生物学试验中,常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在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后,需要将真空采血管的盖帽拔掉,对血液样本进行各项检测。目前,开盖工作均由试验人员手工操作,在大批量实验情况下,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长期进行操作还会对试验人员手指造成一定伤害,如疼痛或受伤。大力拔掉真空采血管的盖帽,可能会使真空采血管破碎,伤及试验人员,血液样本在开盖过程中溅出,对试验人员造成威胁,病毒传染等。已有的采血管开盖器多是U型卡槽,U型卡槽会导致受力不均,盖帽不易脱落,而且U型卡槽对采血管在开盖过程中易受到挤压而破裂。另外,采血管开盖器都是单个操作,在需要进行大批量开盖操作的情况下较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该开盖装置操作简单,不易破坏采血管,同时适用于大批量的开盖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包括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所述脱帽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底座上的脱帽架;所述脱帽架包括基板和支撑柱,支撑柱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顶部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上开有数个均匀排列的脱帽孔,脱帽孔的孔径大于采血管的管径小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所述管夹组件包括两个夹持杆,夹持杆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结构,夹持杆的夹持部开有数个卡槽,卡槽的数量与一排或一列脱帽孔的数量相同且两卡槽之间的距离与两脱帽孔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每个脱帽孔的所述基板设置有护栏,护栏直径大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护栏高度小于采血管盖帽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护栏为一体成型的圆筒状。进一步地,所述护栏为由多个圆形均匀间隔设置弧形板构成的圆筒形。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上安装有橡胶软垫。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为试管架的高度加上真空采血管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脱帽孔在基板上位置与试管架上的管孔相对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将数个真空采血管放置在脱帽组件的脱帽孔,然后用管夹组件夹持真空采血管的管体部分后向下用力,在摩擦作用力和重力的协同作用,将真空采血管的管体与盖帽脱离,实现真空采血管的开盖;(2)在所述脱帽孔的四周设置护栏,可有效地挡住盖帽不掉落,便于回收盖帽;(3)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支撑柱,可放置试管架,将脱帽后的真空采血管管体直接放置在试管架上,减少位置移动,便于记录和后续操作;(4)通过在卡槽上设置橡胶软垫,不仅减少了刚性管夹组件对真空采血管管体上损害,还可增大管夹组件与真空采血管之间的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夹组件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01、底座;102、支撑柱;103、基板;104、脱帽孔;105、护栏;200、管夹组件;201、夹持杆;202、卡槽;300、真空采血管;400、试管架;图中未画出橡胶软垫。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包括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200;将数个真空采血管300放置在脱帽组件的脱帽孔104,然后用管夹组件200夹持真空采血管300的管体部分后向下用力,在摩擦作用力和重力的协同作用,将真空采血管300的管体与盖帽脱离,实现真空采血管300的开盖。所述脱帽组件包括底座101和安装底座101上的脱帽架;所述脱帽架包括基板103和支撑柱102,支撑柱102底部与底座101固定连接,顶部与基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03上开有数个均匀排列的脱帽孔104,脱帽孔104的孔径大于采血管的管径小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使真空采血管300的管体可穿过脱帽孔104,盖帽不能穿过;每个脱帽孔104的所述基板103设置有护栏105,护栏105直径大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护栏105高度小于采血管盖帽的高度,这样便于取出盖帽,所述护栏105可是一体成型的圆筒状或者由多个圆形均匀间隔设置弧形板构成的圆筒形,这样可有效挡住脱落的盖帽,使其不掉落,便于后续回收盖帽。所述支撑柱102的高度为试管架400的高度加上采血管的高度,可将试管架400的放置在底座101上,此时需要将脱帽孔104与试管架400的孔相对应,就可将管夹组件200的取下的管体直接放入底部的试管架400上。所述管夹组件200包括两个夹持杆201,夹持杆201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结构,夹持杆201的夹持部开有数个卡槽202,卡槽202的数量与一排或一列脱帽孔104的数量相同且两卡槽202之间的距离与两脱帽孔104之间的距离相等,使用使将靠近铰接部的卡槽202与最近的真空采血管300的管体对应,手持部用力使夹持部靠近,每个卡槽202对应有一个真空采血管300,这样可以一次性开数个真空采血管300的盖帽,可以提供开盖效率。所述卡槽202上安装有橡胶软垫,避免硬材质的管夹组件200夹紧时损伤采血管,也为管夹组件200夹紧脱帽时提供摩擦力。使用时,试验人员将试管架400放在底座101上,试管架400的管孔和脱帽孔104位置对应,将真空采血管300由上到下垂直放入脱帽孔104,真空采血管300底部可位于试管架400的管孔;由于真空采血管300管体直径小于脱帽孔104的孔径,因此管体可通过脱帽孔104,而盖帽直径大于脱帽孔104的孔径,因此盖帽卡在脱帽孔104上方。然后,将张开的管夹组件200水平放入,使卡槽202固定住一排或一列真空采血管300。握住管夹组件200的手持部,用力夹紧真空采血管300,然后轻微向下用力,在真空采血管300的重力协同作用下,真空采血管300的管体和盖帽分离,管体落入试管架400的管孔内,盖帽留在护栏105内。移出管夹,循环处理下一排或一列的真空采血管300。整个试管架400采血管均脱帽完成后,将试管架400移开,用于做后续的试验,取出盖帽弃掉。循环操作处理下一批真空采血管30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200),所述脱帽组件包括底座(101)和安装底座(101)上的脱帽架;所述脱帽架包括基板(103)和支撑柱(102),支撑柱(102)底部与底座(101)固定连接,顶部与基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03)上开有数个均匀排列的脱帽孔(104),脱帽孔(104)的孔径大于采血管的管径小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n所述管夹组件(200)包括两个夹持杆(201),夹持杆(201)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结构,夹持杆(201)的夹持部开有数个卡槽(202),卡槽(202)的数量与一排或一列脱帽孔(104)的数量相同且两卡槽(202)之间的距离与两脱帽孔(104)之间的距离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帽组件和管夹组件(200),所述脱帽组件包括底座(101)和安装底座(101)上的脱帽架;所述脱帽架包括基板(103)和支撑柱(102),支撑柱(102)底部与底座(101)固定连接,顶部与基板(103)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03)上开有数个均匀排列的脱帽孔(104),脱帽孔(104)的孔径大于采血管的管径小于采血管盖帽的直径;
所述管夹组件(200)包括两个夹持杆(201),夹持杆(201)相互铰接构成剪刀结构,夹持杆(201)的夹持部开有数个卡槽(202),卡槽(202)的数量与一排或一列脱帽孔(104)的数量相同且两卡槽(202)之间的距离与两脱帽孔(104)之间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采血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脱帽孔(104)的所述基板(103)设置有护栏(105),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琳,梅芳,王锦,车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珠健联基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