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长周期智能绞车
本技术涉及海洋环境检测和资源调查
,尤其涉及水下长周期智能绞车。
技术介绍
在海洋环境检测和资源调查中,经常需要对海洋环境的海水温度、海水电导率和压力等海洋环境要素进行定期、定点、实时、立体检测。然而,对于大多数常规观测方法,需要将几个相同类型的观测单元连接到单个系泊线上,或观察船需要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区域或以其他方式定期前往同一区域,因此,这些传统方法非常昂贵。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水下长周期智能绞车(简称水下绞车)。水下绞车是一种安装在水下主浮体或海底平台上的无人值守机电一体化装置,内置电机驱动实现电缆收放,从而控制通信浮标以及其本体的升降。其主要功能是使通信浮标藏匿于水中不受人为、台风、海浪等的破坏,并且在完成信息收集或测量后将通信浮标升至海面。该装置能够远距离、长航时及在复杂海况条件下工作,开展连续、实时的海面气象观测以及中下对流层的气象探空探测,实现实时数据和指令传输以及工作状态监控。其设备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低廉,数据获取方式相对简单,是我国海洋气象探测手段的创新性
【技术保护点】
1.水下长周期智能绞车,包括水下浮体(1)与通信浮标(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浮体(1)下方设有绞车主体(3),所述绞车主体(3)内中部开设有驱动腔,所述绞车主体(3)内且在驱动腔两侧开设有储缆腔(4)与锁紧腔(5),所述储缆腔(4)横向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芯轴(6),所述芯轴(6)上通过平键连接有储缆筒(7),所述芯轴(6)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块(8),所述驱动腔内横置有传动轴(13),所述传动轴(13)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通过第一弹簧(15)弹性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6),所述第一滑动块(16)与第一凹槽横向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16)相背一端均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长周期智能绞车,包括水下浮体(1)与通信浮标(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浮体(1)下方设有绞车主体(3),所述绞车主体(3)内中部开设有驱动腔,所述绞车主体(3)内且在驱动腔两侧开设有储缆腔(4)与锁紧腔(5),所述储缆腔(4)横向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芯轴(6),所述芯轴(6)上通过平键连接有储缆筒(7),所述芯轴(6)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块(8),所述驱动腔内横置有传动轴(13),所述传动轴(13)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通过第一弹簧(15)弹性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6),所述第一滑动块(16)与第一凹槽横向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16)相背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锁定槽(17),所述传动轴(13)内嵌设有第一电磁块(14),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16)相对一端分别嵌设有磁极方向相向的第一永磁块,所述传动轴(13)上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储缆腔(4)内且在储缆筒(7)上方设有排缆装置,所述排缆装置包括与储缆腔(4)两侧内壁转动连接的丝杆(10)和与储缆腔(4)两侧内壁固定连接的滑杆(9),所述丝杆(10)的一端贯穿储缆腔(4)并连接有第二电机(18),所述滑杆(9)与丝杆(10)上共同套接有排缆筒(12),两个所述储缆筒(7)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缆绳与第二缆绳,所述第一缆绳远离储缆筒(7)的一端穿过排缆筒(12)、贯穿储缆腔(4)并与水下浮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缆绳远离储缆筒(7)的一端穿过排缆筒(12)、贯穿储缆腔(4)并与通信浮标(2)固定连接;
两个锁紧腔(5)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1),所述固定轴(21)靠近锁定块(8)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法明,孙双志,杨领强,庄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晨明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