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125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涉及机械手领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基板和若干组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外筒、内筒和伺服电机带动的转杆;所述基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筒对接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内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所述内筒的下端同轴固定螺旋圈,所述内筒的内壁设有内花键,所述转杆外部设有外花键,所述转杆自所述外筒的上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内筒中,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配合。固定过程非常方便快速,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带动内筒缩回外筒内,自然螺旋圈也一同缩回外筒内部,可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主要涉及机械手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面料是大面积柔性材质,加工的时候面料需要在各个工位间转换,这时需要用工具将面料从一个工位转运到另一个工位上,由于面料面积大,并且是柔性材质,加工过程中不便折叠,因此在转运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具,在公开号为CN206068876U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地毯装料工装,该工装通过倾斜设置的定位针伸缩穿透面料,进而实现对面料的夹持,该方案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该方案对面料固定过程仅采用了一个定位针进行托持,接触面积有限,如果面料质量强度稍差,很容易出现面料破损也没有被抓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固定过程非常方便快速,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带动内筒缩回外筒内,自然螺旋圈也一同缩回外筒内部,可以提高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板和若干组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外筒、内筒和伺服电机带动的转杆;所述基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筒对接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内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5)和若干组抓料组件;/n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外筒(1)、内筒(2)和伺服电机(3)带动的转杆(10);/n所述基板(5)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筒(1)对接固定于所述基板(5)的上表面,所述内筒(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n所述内筒(2)的下端同轴固定螺旋圈(4),所述内筒(2)的内壁设有内花键,所述转杆(10)外部设有外花键,所述转杆(10)自所述外筒(1)的上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内筒(2)中,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5)和若干组抓料组件;
所述抓料组件包括外筒(1)、内筒(2)和伺服电机(3)带动的转杆(10);
所述基板(5)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筒(1)对接固定于所述基板(5)的上表面,所述内筒(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
所述内筒(2)的下端同轴固定螺旋圈(4),所述内筒(2)的内壁设有内花键,所述转杆(10)外部设有外花键,所述转杆(10)自所述外筒(1)的上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内筒(2)中,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5)的上表面竖直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筒(6)、活塞(8)、弹簧(7)和驱动杆(9),所述滑筒(6)的下端与所述基板(5)固定,所述滑筒(6)内滑动配合有所述活塞(8),所述滑筒(6)内还设有所述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夏潘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