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及软管封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9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检测装置及软管封尾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挡板、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感应器和报警装置;检测挡板具有旋转轴,检测挡板的检测面可绕旋转轴转动,检测面上开设有测量缝隙,测量缝隙与良品管尾的剖面相适配;感应器设于检测面的相对侧;当检测面绕轴旋转时,触发感应器发送感应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软管封尾装置,包括上述的检测装置以及可直线运动的模具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可以自动识别封口不牢的软管,有效杜绝未封尾的软管流向市场,提高成品的质量,降低人工强度;该软管封尾装置可自动筛查出封口不合格的软管,有效提高成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装置及软管封尾装置
本技术涉及封装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广泛使用于日化、药品等行业的检测装置及软管封尾装置。
技术介绍
软管封尾机是利用加热技术及原理将塑料软管的管口两边在加热条件下熔合在一起的塑料软管、复合管封口机械,软管封尾机的使用可以避免某些因管壁沾有异物而封口不牢的弊病,封口较为美观、漂亮,因此,广泛用于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会存在因外界因素的变化,例如同一批次中某些待封尾产品与其他产品尺寸有异,在封尾装置既定的工艺参数下(例如熔合温度、压力等)无法有效熔合,造成未封口的问题,而现有的软管封尾机无法在流水线工作时自动识别软管是否有封尾,目前普遍进行人工筛查。但是人工操作往往会因疲劳而发生疏忽,无法高效率的检出所有未封尾的软管,致使不合品流入市场,产生质量问题,引起消费者的投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软管封尾装置,该检测装置可以自动识别未封口的软管,有效杜绝未封尾的软管流向市场,提高成品的质量,降低人工强度;该软管封尾装置可自动筛查出未封口的软管,有效提高成品的良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挡板、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感应器和报警装置;所述检测挡板具有旋转轴,所述检测挡板的检测面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检测面上开设有测量缝隙,所述测量缝隙与良品管尾的剖面相适配;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检测面的相对侧;当所述检测面绕轴旋转时,触发所述感应器发送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挡板沿所述旋转轴形成弯折,所述弯折的角度大于90°,所述检测面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上方检测挡板的重量小于所述弯折下方检测挡板的重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缝隙呈“人”字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为金属接近开关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一种软管封尾装置,包括上述的检测装置以及可直线运动的模具杯座,所述检测挡板设于所述模具杯座上方,所述测量缝隙垂直于所述模具杯座的运动方向,所述模具杯座上待检测产品的管尾侧面正对所述测量缝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主要由检测挡板、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感应器和报警装置组成,其中测量单板可绕轴转动,检测挡板上的测量缝隙与良品管尾的剖面相适配,在检测过程中,若软管的管尾密封合格,则可以顺利通过测量缝隙,若管尾密封不合格,出现未封口的现象,则无法顺利通过测量缝隙,此时软管会对检测挡板产生推力,检测挡板绕轴旋转,触发设于检测挡板另一面的感应器,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捡出封尾不合格的软管,实现自动识别报警提醒,有效杜绝未封尾的软管流向市场,提高成品的质量,降低人工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设于软管封尾装置内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良品尾管进行检测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设置有待检测产品的软管封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挡板;11、旋转轴;12、检测面;13、测量缝隙;2、控制器;3、感应器;4、报警装置;5、良品;6、未封尾不合格产品;7、模具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双向箭头代指检测挡板的旋转方向,单向箭头代指模具杯座的运动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挡板1、控制器2以及分别与控制器2信号连接的感应器3和报警装置4;检测挡板1具有旋转轴11,检测挡板1的检测面12可绕旋转轴11转动,检测面12上开设有测量缝隙13,测量缝隙13与良品5管尾的剖面相适配;感应器3设于检测面12的相对侧;当检测面12绕轴旋转时,触发感应器3发送感应信号至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报警装置4发出警报。本技术提供的检测装置主要由检测挡板1、控制器2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信号连接的感应器3和报警装置4组成,其中检测挡板1可绕轴转动,检测挡板1上的测量缝隙13与良品5管尾的剖面相适配,如图1-2所示,在检测过程中,若软管的管尾密封合格,则可以顺利通过测量缝隙13,如图3-4所示,若待检测产品为未封尾不合格产品6,出现未封口的现象,则无法顺利通过测量缝隙13,此时未封尾不合格产品6会对检测挡板1产生推力,检测挡板1绕轴旋转,触发设于检测挡板1另一面的感应器3,感应器3发送信号给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报警装置4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捡出封尾不合格的软管,实现自动识别报警提醒,有效杜绝未封尾的软管流向市场,提高成品的质量,降低人工强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流水线工作时,因不良品的出现而发生卡顿现象,可以将检测挡板1沿旋转轴形成弯折,弯折的角度大于90°,此时检测面12位于旋转轴1的下方。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不良品虽然被检测挡板1阻挡,但是因弯折的上部与感应器3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在检测挡板1转动的过程中不良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且随着不良品的运动,最终还能使检测挡板1弯折的上方触发感应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挡板、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感应器和报警装置;/n所述检测挡板具有旋转轴,所述检测挡板的检测面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检测面上开设有测量缝隙,所述测量缝隙与良品管尾的剖面相适配;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检测面的相对侧;/n当所述检测面绕轴旋转时,触发所述感应器发送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挡板、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感应器和报警装置;
所述检测挡板具有旋转轴,所述检测挡板的检测面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检测面上开设有测量缝隙,所述测量缝隙与良品管尾的剖面相适配;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检测面的相对侧;
当所述检测面绕轴旋转时,触发所述感应器发送感应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挡板沿所述旋转轴形成弯折,所述弯折的角度大于90°,所述检测面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飞林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诺特金参口腔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